民族声乐艺术中传统戏剧元素的借鉴与应用研究

2018-11-14 20:12■/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声乐戏曲民族

■/

合理借鉴

民族声乐是一种主要以歌唱形式存在和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依托于人的声音进行音乐信息传播以及思想情感。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于上世纪五十年得以的初步建立,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已经获得了显著成绩。中国传统戏曲作为我国特有艺术瑰宝,具有十分独特的表演形式、咬字行腔、演唱技巧、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近年来,伴随着世界音乐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如果想打破“瓶颈”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主动吸收和积极借鉴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戏曲艺术元素。纵观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许多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在创作和演唱上都合理借鉴了各种传统戏曲艺术元素,从而创作出许多深受广大人民群爱喜欢的的经典民族声乐作品。因此,本文将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尝试就如何在民族声乐艺术实践中借鉴与应用传统戏剧元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

一、传统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分析

(一)传统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的相通性

1、文化底蕴相通

传统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都是源自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均体现着朴实含蓄的民族特点、“大一统”的民族精神以及传统府蕴的文化渊源,并且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通的文化底蕴,从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地域特色相通

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都是源自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大多数时侯都是借助艺术形式来展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由于传统戏曲文化渊源流长,每种传统戏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坚持兼容并蓄的原则,注重吸收和借鉴当地优秀文化,从而使地方戏曲在内容表达非具有鲜明、浓厚的地域艺术特色风格。与此同时,民族声乐艺术在文化表达上也注重通过地域特色来表达民族特色。

3、美学原理相通

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都合理借鉴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学原理,从而使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具风格艺术美的同时还具有相通的美学精神。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同属写音的艺术表演风格,都强调舞台表演中应该注重内在的韵律和抽象的意境,始终坚持“天人合一”的原则,崇尚和追求“略其形,取其神”的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美。

(二)传统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的相异性

1、艺术追求相异

民族声乐艺术和传统戏曲艺术相比较之下,发展时间较短,其不仅借鉴传承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古老精髓,而且也吸收利用了西方美声唱法的艺术元素,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新型声乐艺术,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而传统戏曲艺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更加强调尊重传统风格、讲求古老韵味,更加注重传承而非创新。由此可见,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民族声乐在艺术追求目标上是大相径庭的,体现出相异的艺术发展目标。

2、风格表现相异

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虽然都十分注重展现民族韵味,但二者在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上却不尽相同。现代民族声乐注重以个人演唱来表现艺木风格,如郭兰英、谭晶宋祖英、阎维文等民族声乐大家都具有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以个人特色来表达民族风格。而传统戏曲艺术主要以流派唱腔为依据进行划分,强调多人协同配合,体现出群体民族艺术的鲜明特点,例如,京剧中的“梅派”虽然以创始人梅兰芳命名,但其风格流派主要体现一些与梅兰芳风格相通的表演群体。

3、实践形式相异

现代民族声乐可以基于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创作风格进行二度创作,具有相对宽泛的艺术实践形式。而传统戏曲艺术则相对严谨,一盘而言有着相对固定的表现模式和框架,十分讲究表演者“唱、念、做、打”的表演基本功,主要借助戏曲角色来渲染不同的场景与意境,很少出现二度创作的现象。可以说,传统戏曲艺术更加强调传统属性,而民族声乐则更加追求不断创新发展。

二、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借鉴与应用

(一)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表演风格

伴随着我国艺术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得以逐步发展完善,初步形成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而传统戏曲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鲜明的文化内涵,再加上戏曲艺术分布在不同地域,最终使得每个传统戏曲艺术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传统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角色性格的需求,运用多种表演风格将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完美呈现给现场观众,在展示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因此,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合理借鉴和运用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风格,从而逐步形成具有多元化的民族声乐表演风格。例如,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李谷一在演唱民族声乐歌曲《故乡是北京》中就合理借鉴了传统戏曲艺术中京剧的表演风格,从而将京剧唱腔韵味合理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中,更加细腻处理每一个表演细节,很好的将人物情感传达给观众。

(二)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咬字发音

声乐艺术实则是语言的艺术,民族声乐艺术与传统戏曲艺术都建立在汉语的发声体系上。传统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情绪表演艺术,需要借助表演者高超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才可以向现场观众展示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因此,传统戏曲艺术十分注重表演者是否具备良好的发音、咬字技巧,要求戏曲艺术表演者在发声中务必做到字正腔圆,从而通过合理的咬字、发音将呈现戏曲表演过程中需要的音色与音乐,使戏曲表演内容得以完整体现,并使戏曲韵味的纯正性得以保持。咬字发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民族声乐演唱者想声乐作品完美呈现出来,同样需要做到“吐字清晰、表达明确”,这就需要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发音、咬字进行合理的借鉴和运用,并且在日常声乐学习中坚持练习和运用,从而有效克服日常说话发音方式,以便更好的将民族声乐作品演绎出婉转优美的意蕴以打动聆听者。例如,我们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茉莉花》中的歌词“茉莉花”时,就必须合理借鉴传统戏曲艺术的咬字发音技巧,通过营造出深远的表演意境,进而给现场观众留下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

(三)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表演方式

中国传统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方式,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借鉴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方式,以便使民族声乐表演更具规范性和系统性。在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上,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都有着自己相对独特的表演形式,但从近些年的艺术实践来看,二者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正不断融合,推动各自的创新发展。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不仅需要民族声乐演唱者将作品以声音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更需要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吸引观众。因此,民族声乐表演者必须积极学习和借鉴京剧“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实现作品内在与表演外在之间的有机统一,以便更好的将民族声乐的内在美感向观众传达出来,进而充分展现民族音乐声情并茂的艺术魅力。

(四)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审美标准

传统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凭借着浓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大家庭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已经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戏曲艺术已经形成了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审美标准。传统戏曲艺术在创作和表演实践中注重追求中正平和、典雅含蓄的审美标准。在新形势下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审美标准,应该正确认识仅仅只有优秀的嗓音和乐感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追求身心统一,全身心的投入到民族声乐艺术创作和表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辞,进而创造出更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比如现代民族声乐作品《父亲山、母亲河》和现代戏曲作品《贵妃醉酒》都是通过艺术创造来表达相应的情感,从而最终营造出情景合一的意境之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世界音乐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如果想打破“瓶颈”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主动吸收和积极借鉴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戏曲艺术元素。纵观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许多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在创作和演唱上都合理借鉴了各种传统戏曲艺术元素,从而创作出许多深受广大人民群爱喜欢的的经典民族声乐作品。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民族声乐二者同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范畴,他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区别、既有联系又有个性,在现实中是可以想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因此,现代民族声乐创作者和表演者除了合理借鉴西方美声唱法之外,更应从传统戏曲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从而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体系。

猜你喜欢
声乐戏曲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MINORITY REPORT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