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走廊”为主引擎加速杭州未来产业发展

2018-11-14 05:13王雷
杭州 2018年41期
关键词:量子区块小镇

文|王雷

未来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方向。

从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从产业的萌芽到成熟必然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要想保持杭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前谋划、主动布局、培育发展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的竞争优势,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杭州创新资源的主要集聚地,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具有技术、人才、产业、政策综合优势,紧密契合未来产业发展特点,是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引擎。

“大走廊”产业发展重大方向

在人工智能领域,依托阿里巴巴达摩院、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人工智能小镇等高水平载体,强化人工智能新技术研发,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基于人工智能即服务平台技术的重大应用项目,推动企业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服务,大力培育发展数据标注、挖掘、检测、交易等数据服务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以及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和政务等领域率先应用和推广,支持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领域的产品创新,提高生产生活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在区块链方面,发挥城西科创大走廊创业环境优越的特点,汇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速区块链技术创新,打造区块链开源生态,构建区块链开源社区,推动区块链在金融、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管理等行业的试点应用,推动区块链和共享经济融合发展,加速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示范推广效应,增强杭州在区块链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① 星巴克与阿里合作的VR 系统

② 中国人工智能小镇

③ 梦想小镇

在虚拟现实领域,以阿里VR商业生态圈为核心,构建涵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数据图像处理、体感控制、智能交互、智能硬件、内容制作等的创新体系。将工业领域、游戏和动漫内容制作、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虚拟现实应用推广的突破口,支持软硬件性能提升,支持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打造虚拟现实技术标准体系,推动“VR+”在工业、文化、医疗、影视、军事等领域深度应用。

在增材制造方面,开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特性研究,推动增材制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先进主流增材制造技术的攻关,提升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及软件质量,提高集成创新水平,提高供给能力。通过加强企业与用户的产需对接,以直接制造为主要战略取向,兼顾原型设计和模具开发应用,推动增材制造在重点制造、医疗、文化创意、创新教育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依托海创园创新创业平台、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天目医药港等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把握精准医学模式推动药物研发革命的趋势性变化,立足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加快新药研发速度,提升药物品质。推广基因检测、细胞治疗、高性能影像设备、生物基材料等新兴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在量子信息领域,围绕量子计算、量子光纤光缆、量子通信元器件等关键环节,推进新型网络设备研发,加快量子信息的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强化在量子密钥云、量子安全邮件、量子安全存储、量子安全签章、量子安全防火墙、量子安全服务器等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大走廊”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是要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云计算大数据支撑能力。把云计算作为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把大数据作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生产资料,充分发挥阿里云、云谷小镇等云产业平台优势,依托“城市数据大脑”“ET工业大脑”杭州两大平台,赋能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加快推进万物互联。围绕物联网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建设,加快高性能传感器件、新一代网络通信设备研发,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推广和5G商用试点建设,构建物联网服务开放平台,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来源、网络支撑、安全保障。做强集成电路核心支撑。实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工程,重点围绕专用特色芯片和材料、装备发展,加大项目引进和技术储备,强化集成电路对产业的核心支撑作用。强化新材料基础作用。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关键环节突破,推进智能、仿生、超材料和3D打印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实现材料对新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是实施创新提升。推进重大创新。加快之江实验室、浙大阿里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城市数据大脑、ET工业大脑等重大创新项目建设,鼓励浙江大学等院校和核心企业承担国家重大创新项目,鼓励创建各类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机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协同创新。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创新资源,推动组建跨企业、跨产业、跨所有制的创新联盟,协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研究。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构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创新合作机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建设公共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力度,为初创期未来产业企业提供联合研发、检验检测、中试试验、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构建网络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三是加快企业培育。加快未来产业人才集聚。建立未来产业高端人才数据库,完善企业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城西科创大走廊在高端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学术资助等方面特殊的政策优势,优先落实未来产业人才优惠政策。推动创新型企业培育。培育和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未来产业领域转型发展。深化战略合作。发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达摩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的集聚作用,加快新产业、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瞄准跨国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创新企业、知名创新服务机构等开展合作,鼓励企业在城西科创大走廊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器等高水平、国际化项目。

四是加强平台建设。打造未来产业小镇平台。加快人工智能小镇、梦想小镇、云谷小镇、云制造小镇、紫金众创小镇等特色平台建设,构建产城融合、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构建小微创新空间。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建设适应未来创新创业特征的创客空间、极客空间、虚拟孵化器、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器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企业开源平台。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开放创新和制造能力,建设内部“双创”平台。推动创新能力突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平台型企业建设开放“双创”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对外赋能共享。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创新发展机制。针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市场特点,优化市场准入体系、创新产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鼓励风险投入机制。根据未来产业各领域的运营特点,逐个研究制定专项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扶持方式,形成“1+X”精准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完善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培育创新创业融资新模式,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支撑体系,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企业注册制度,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设覆盖小微企业、投资人和企业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网络,将侵权行为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量子区块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九章”,神秘量子界的中国先机
小镇(外一篇)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量子纠缠”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
小镇小镇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