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铁路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2018-11-14 20:12/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铁路学院一带一路

■ /

一、境遇:国家战略视域下的时代课题

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列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作为互联互通重要基础设施的铁路特别是高铁,乃大国之重器,迎来了千载难逢、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以来,中国高铁已走进美国、印尼、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在高寒气候条件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展现先进的高铁施工技术。“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迈向全球强国梦的展现,也是中国教育破茧腾飞迈向国际化的新机遇,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面向世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二、困境:机遇与挑战带来的双重考验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代表的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与极大挑战的双重考验。如何应势而为、乘难而上?是铁路类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工作单位实际情况加以思考与探究。

(1)国际化的程度不高。国际合作交流途径不多、领域不广、内涵不深,师资互换、学生互访、学术交流等尚待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待新的突破。

(2)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完善。铁路高职院校既有专业课程体系虽然可满足学生在国内铁路行业就业开设的针对专业技能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并没有考虑学生参与涉外工程项目时语言障碍、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的外在需求。

(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优化教师资源,提升师资能力,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目前,学院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缺乏,师资队伍水平与一流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4)教育评价机制尚需优化。教育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去单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自身确认、评价的做法,打碎外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学历低下的“有色眼镜”。逐步实现由企业、学生和社会共同评价的机制,对学生的理论、实操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做到评价的全面和客观公正。

三、路径: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应然选择

(一)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由于高铁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显著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面临着发展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刚性需求,加之中国铁路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存在着“国家协调能力、工程建设能力、装备制造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及国际项目运作能力”[1]等六大能力。为铁路类院校寻求境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呼声。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任务,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铁路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能力去分析与之直接接触环境以外的世界,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看问题的角度,能够使学生与不同的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将其理念转化为适当的行动”[2],为使得学生国际素养的养成,学院作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共承接包括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在内的任务和项目60个,其中有7个项目涉及到国际化与合作办学的任务,致力于学生具有国际意识与能力的强化和培养。

二是加快中俄合作办学进程。学院是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与俄罗斯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拟设立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萨马拉交通学院。两校此次合作是依托学院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响应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号召,服务“一带一路”国家铁路交通建设及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互认,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举办高速铁道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符合国内外铁路施工与运营、机车驾驶、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维护与管理的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是强化校校合作及开展境外培训。与金边皇家大学、三马林达国立理工大学、老挝国立大学三所东盟高校签订了协议书,有力推动了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推动东盟地区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外国留学生协议,对学院今后独立进行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派遣四批30专家教师赴肯尼亚,与中国路桥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校校联合,为蒙内铁路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启了境外培训服务新篇章。

(二)强根固基,力推专业课程改革

紧紧围绕铁路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铁路、城轨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及岗位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课程之中,根据合作企业生产实际,探索学分制管理。

二是大力构建一流专业课程体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专业对接产业,着力建设交通、土建、管理、机电等专业群,形成以交通土建类专业为主干,铁路运输类、装备制造类为两翼,服务区域经济类专业为延伸的专业发展格局。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好地下隧道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深入推进省级、院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打造专业集群优势,形成以行业领先、全国骨干专业为龙头,省级一流专业为重点,院级特色专业为支撑的一流专业体系。

(三)补充短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发展需求,做好了人才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利用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创建外部条件。

一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修订《高层次(特殊)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办法》,加大高层次人才、技能大师的引进力度;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建立以名师工作室、名师基金、名师风采为抓手的教师培养平台,通过赴海内外进修研修、挂职锻炼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实施能工巧匠“特聘计划”,提升“能工巧匠”类教学人员的比例。

二是将名师请进来。学院邀请德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ThomasHug教授为200余名青年教师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专题集训。培训主要内容有行动导向教学法经验分享、完整行动模型的制订、教学流程设计及完善、教学材料设计准备、教学设计整合等。助力青年教师们进行有效教学。

三是把教师送出去。选派40余名优秀教师赴西安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了专业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听力提高、口语技巧及西方文化等方面,该项举措是一流学院建设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的迫切需要,也是优秀教师成为“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由路径。

(四)优化设计,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学院作为教育部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首批试点院校之一,以诊改为契机,着力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在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建设、行政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服务等5个层面建立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为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毕业证书、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学院通过举办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中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以毕业文凭为单一导向的价值观念,形成以技能养成为宗旨的育人理念与目标。

二是积极开展铁道工程技术等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评价体系,开展跨国、跨校的学籍、学分、证书、学位的认定试点工作,实现铁路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制的国际化。

三是全面推行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制度。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加强对各专业年度质量报告的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行业背景的铁路类高职院校,唯有积极融入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借力铁路大发展东风,紧抓历史机遇,对标时代课题,积极探索勤练内功,方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铁路学院一带一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