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梧州粤曲

2018-11-15 02:37黎庆焕
西江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义演梧州市梧州

黎庆焕

粤曲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两广粤语地区,梧州是岭南文化发源地,故粤剧、粤曲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梧州人的青睐。

1912年,梧州最早的曲艺团体“乐乐乐”成立。1949年,乐和社、凯社、韶社、半闲乐社、盐业工会俱乐部和中山室等7家乐社陆续成立,这是梧州曲艺活动的全盛时期。这些团体的成员大都是粤曲发烧友,他们共聚一堂自娱自乐,有的人家酬神或举行婚丧红白事,也会请粤曲发烧友前来演唱。随着梧州商业的繁荣,许多广东曲艺团队纷纷到梧州献艺,梧州本地艺人亦组队在大东酒家、总统酒家、大西园和国华公寓天台等酒楼茶馆演出。当时颇受欢迎的演唱艺员有黄湘云、珊瑚女、周丽霞、叶秀霞、廖志雄(盲人)等,说书艺人有黄牛、陈文逊。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52年,民间艺人组成立(后改名为民间曲艺组)。次年,大同曲艺队成立。他们以粤曲、南音、木鱼等形式排演“抗美援朝”“解放台湾”“当兵光荣”“三反五反”等内容的节目,经常下乡下厂、走上街头或到茶楼演唱。为满足观众的要求,他们还会排演《胡不归》《秦香莲》《十五贯》《平贵别窑》《苦凤莺怜》等折子戏。

1953年,广西举办首届民间艺术团会演,梧州派出说书艺人黄牛、陈文逊,曲艺演唱者廖志雄(盲人)、周丽霞、叶秀霞等赴邕参赛,均获得了大会的表彰。廖志雄回忆说:“当时大会没设奖项,只颁发奖状一张。”虽然如此,但是参赛者们依旧很开心。

1965年4月,梧州曲坛第一个专业团队——梧州市曲艺队诞生。该队成员共17人,皆来自梧州市实践粤剧团,其中,男演员有梁超平、李汉铭、祝志岐、招桂生、罗国樑,女演员有绿杨、陈小珠、张燕萍、练伟玲、李佩慧,音乐员有刘炳南、高泽显、刘新华、吴汶明、蓝斌、孙渠、曾树清。梧州市曲艺队队长由梧州市实践粤剧团副团长绿杨兼任。

梧州市曲艺队排演的节目形式多样,除了有通常的粤曲、南音、相声、对口词外,还增加了双簧、天津快板和小型歌舞等。为了当时的政治宣传需要,该队还排演了《刑场上的婚礼》《英雄赞歌》等节目。此外,梧州市曲艺队还演出了一批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小戏,如《借牛》《补锅》《一袋麦种》《打铜鼓》《焦裕禄》等。除在梧州市区演出外,曲艺队员们还深入到市郊的龙新、旺步、寺冲、思扶等地演出,并在苍梧、藤县、平南、玉林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皆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至1966年初,梧州市曲艺队共演出194场,观众超过13万人次。梧州市曲艺队以队伍小、节目小、开支小、收获大的“三小一大”的可喜成绩,获得梧州市文化局的表彰。同年,梧州市文化局撰写的《梧州市曲艺队的演出情况报告》和《关于梧州市曲艺队深入郊区演出的情况报告》,由自治区文化局审批转发,向全区文艺界推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复苏,被禁锢十年的经典剧目重现舞台,业余曲艺团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梧州市共组建有7个业余粤剧团、4个业余曲艺队,梧州市的文艺舞台再度活跃。

1987年以后,梧州市的民间、慈善、大同、群艺、云龙、金韵、八和、怡景、新兴、东兴、生辉、佳艺和梧州市曲协粤乐社等10多个业余曲艺队相继恢复和成立。这些曲艺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福利院等演出,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亚运会义演募捐”“助残义演募捐”“扶贫义演募捐”“长洲水利枢纽义演募捐”等。

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梧州市文化部门组织了广泛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在市政广场、鸳江丽港广场、中山花圃、怡景花圃等处演出。当时,梧州群艺曲艺队队长孙建甫、大同曲艺苑执教老师周辉南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不约而同地说:“虽然我俩年事已高,但是为了振兴梧州的曲艺事业,丰富山城文化生活,有生之年愿再发光和热。”

南国红豆枝繁叶茂,曲坛新秀脱颖而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梧州的业余曲坛,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曲坛佼佼者有侯燕,她形象俏美,声音华丽,演唱俱佳。1982年,侯燕随广西代表团赴苏州参加“中国曲艺南方片汇演”,她演绎的南音说唱《春暖车厢》荣获表演一等奖,作者沈瑞和获创作奖。这是梧州市业余曲艺方面首次获得国家级别的最高奖项。1984年,侯燕的粤曲对唱《鸳江夜游银河会》《清洁工礼赞》均获得广西业余戏剧曲艺会演一等奖。

猜你喜欢
义演梧州市梧州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中共梧州城工委
墨韵书香
五平台联合发起“相信未来”义演活动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教案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