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姐姐们度七夕

2018-11-15 02:37李宽林
西江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乞巧荆楚堂姐

李宽林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通称“七夕”。从古到今,七夕就是女性专享的节日,故又称之为“女儿节”。如今,又有人把七夕看作是古代的“妇女节”。

女性们度七夕的活动,至迟不会晚于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六朝齐梁时代,梁代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便记述了当时荆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之夜聚会的情景,她们结彩缕、穿七孔针,并“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历代还有“丢巧针”(在盛满水的碗中平放一枚针,看它是浮还是沉)、“种生”(把绿豆或谷麦的种子置于水盆中浸泡至五六寸芽时,以红蓝丝线捆扎看其长势)、做“巧果”(以油面糖蜜制作果品,看谁做得好吃)等活动,以此判定妇女是否“得巧”,得“巧”者谓之“巧妇”,不得“巧”者被称为“拙妇”。“拙妇”在“拜七姐”时,要加倍虔诚地向七姐“乞巧”。

上述妇女度七夕的种种活动,到近现代被逐步简化,一般只剩下“拜七姐”和贮存“七姐水”两种了。改革开放以后,梧州人又拓展了新的活动,如年轻人或夫妻相伴,或情侣相邀,在七夕午夜时分到鸳鸯江中游泳,浸泡于传说中七姐在天河里沐浴过后流到人间河流里的“七姐水”。

记得在我五六岁那年的七夕前夕,我的堂姐和邻家的姐姐们各自准备了干果、水果、莲花、荷叶、元宝、香烛等物,说是“明晚要拜七姐”。看到我,她们便对我打趣说:“小弟弟,陪姐姐们过七夕、拜七姐好吗?”我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当看到姐姐们准备的各种糖饼果品时,我更是两眼放光,馋涎直流,恨不得马上抓走一把糖饼,或者偷吃几个果子……

左等右盼,我终于等到了七夕之夜。吃过晚饭,又等了许久,邻家姐姐们陆续到我家来。因我与堂姐同住一间祖屋,当听到她招呼一声,我就连蹦带跳地跑上楼去。堂姐的闺房很宽敞,房外有阳台,房内除床铺外,还摆放有桌凳。邻家姐姐们在聊天,堂姐则耐心地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包括七仙女(七姐)下凡、天河沐浴、男耕女织、鹊桥相会等情节。这时,一位邻家姐姐插话说:“小弟弟,给你找个童养媳妹妹好不好?”当时我并不知道“童养媳”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这是大人逗小孩玩的话,就一口答应下来说“好”。那位姐姐继续逗我说:“如果你母亲在妹妹不听话时打她,你怎么办?”我连想都没想就随口回答:“那我便和母亲对打!”我幼稚的想法连同话语,引起了姐姐们的一阵哄笑。

那时的我毕竟是小孩子,经不起熬夜。堂姐见我困了,便让我在她的床上睡一会儿。但我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些糖饼水果,虽然模模糊糊地睡着了,却多次惊醒。不知过了多久,我又一次醒来,只觉眼前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堂姐房间里的桌子上摆满了糖饼水果。我听到姐姐们轮流对天“起愿祈福”,她们都说着类似的愿望:“请‘七姐’赐福,保佑我嫁个好老公,早生贵子,家庭美满幸福……”看到这种情景,我便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的笑声恰好被一位刚祈愿结束的邻家姐姐听到了,她怀疑我故意偷听她的私房话,硬说我是狡猾的“小坏蛋”,她还奚落我说:“不知衰,男人捞埋女人堆(混进妇女群中)!”我很委屈,便大胆顶撞她:“不是我自己捞埋你们这些女人婆的,是你们叫我来作陪的!”她说我“嘴刁刁”,要掌掴我的嘴巴。于是我便从床上爬起来躲避,她就在后面追,我绕过凳子,穿过桌底,最后还钻进了床底。我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便底气十足地回敬她一句:“唔识羞,女人追着男人走!”谁知,她却伸出双手抓着我的小脚丫,把我从床底下拽了出来,但却并没有掌掴我,只是低声求我不要把她祈愿的话传出去。此外,她还吓唬我说如果不听她的话,她就把我说过和母亲“对打”的话传出去,让人家知道我是个不孝顺的孩子,这倒把我镇住了……

这时,堂姐发话了:“今晚的事是我们的隐私,谁也不得外传!刚才已经拜过七姐,大家就来享用桌面上的东西吧……”我欢呼着,抓起桌子上的美食就往嘴巴里塞!

猜你喜欢
乞巧荆楚堂姐
走读湖北
荆楚老乡敲钟忙
被护送的“甜瓜”
潭山乞巧
懂得了适可而止
藕断丝连
荆楚战疫之歌
致逆行者
绣花姑娘
让阳光住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