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中的“意识流”语言探析

2018-11-15 03:30高疏寒
电影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识流动画电影语言

高疏寒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意识流”(interior monologue)原本是属于心理学领域的术语,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用连续不断的、无法停止的水流来形容人内在的思维活动。后来意识流也进入了艺术创作与批评之中。尤其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意识流往往被大量地用于文学与影视创作中,让接受者感受到人物主观的心理活动,进入到他人混乱但又有迹可循的内心世界中。在动画电影中,意识流语言也被广泛运用,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梦境、想象、回忆或是潜意识等意识状态,使其区别于传统电影中清晰,具有线性逻辑的叙事,而这种混乱、跳跃、非逻辑性最终反映的是某种人生的荒诞,或人物在这种荒诞世界中生存、意识和行为的难以解释和控制。日本的今敏、汤浅政明,英国的艾伦·帕克等,都是在动画电影中使用意识流语言的大师。

一、现代主义与意识流

在解析动画电影中意识流语言的运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其诞生的背景稍作整理。意识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而存在,并不是偶然的。从19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就开始了对西方社会文化领域的全面渗透。意识流也和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一样,成为现代主义思潮之下的一种文学流派。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都是其中的经典代表作。工业时代,社会的瞬息万变是从未有过的,人物的生活体验和心灵体验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艺术呼唤着出现一种新的语言,对其进行表达和刻画,意识流语言也就应运而生。如果说拥有蒙太奇技术的,能直接对人们的感官进行冲击的电影,要在表现人类的缤纷心灵上比文学更为自由,那么能在画面绘制上几乎彻底摆脱物理限制的动画电影无疑又是更加自由的,因此意识流语言进入动画电影可以被认为是必然的。

在意识流的创作方式下,创作者得以打破旧有的时空观,在心理时空中,时间不必具有客观性,空间也不必具有统一性,它不可测量,并且可以充斥着大量魔幻主义元素,给予观众一次感官上的狂欢。以“敏感派”的代表人物艾伦·帕克的《迷墙》(

Pink

Floyd

The

Wall

,1982)为例,电影虽然有大量真人电影的篇幅,但是也依然可以视作一部动画电影。《迷墙》又被人们看作是帕克献给摇滚歌手平克·弗洛伊德的专辑《迷墙》的一部超长MV,电影的画面与其音乐、专辑中收录的歌一起,给予着观众巨大的震撼。电影的主人公便是平克,电影与他的生平,包括其从事摇滚乐创作的始末有关,但是并不提供给观众任何贯穿全剧的情节线索,而是不停地切换着时空,在一幅幅画面之中让观众逐渐走进平克的经历和精神世界,包括他对生与死以及人所要面对的“迷墙”等问题的思考。在影片的第一部分中,成年平克的独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空不断交错,观众可以看到战斗的场景,浅滩上士兵的尸体以及其他士兵将尸体搬走,与之穿插着的是平克跳入游泳池,随后游泳池的水乃至整个画面都变成了红色,平克在水中一动不动,仿佛就是那具牺牲在战场上的尸体。这一组蒙太奇逼人心魄,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压抑、绝望和阴郁。平克的父亲在平克幼年时死于二战,这对于他的伤害是巨大的,以至于在他长大成人之后,依然没有摆脱自己父亲角色缺位的痛苦。生和死、有父亲的人和没父亲的人之间,就存在着一堵墙。更重要的是,意识流语言以让接受者进入人物流动的意识中这种方式,增添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詹姆斯曾经指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作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以米歇尔·康诺耶尔的《帽子梦魇》(

The

Hat

,2000)为例,相对于《迷墙》画面的光怪陆离,《帽子梦魇》作为一部水墨手绘动画,画风极其简洁,但依然能带给观众巨大的冲击。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在酒吧工作的艳舞女郎,在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曾经遭到一位成年男性的性侵,因为当时他戴着帽子,从此这个男性就以帽子的形象不断出现在她的记忆中,一次次地在她的回忆中给她施加痛苦。如前所述,《帽子梦魇》画面极为简单,也正是这种简洁,为电影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如缺少了色彩与细节,只要线条稍加变形,观众就可以看到各种处于动态中的人体器官。在迅速切换的、起伏的画面之中,这些人身上的部分旋转扭曲,比例被改变到显然有违现实的地步,如女孩的大腿等,这些都给予着人性暗示,又让人感到恐惧和厌恶,观众由此得以掌握到女主人公无法逃离性侵梦魇,并且由于心理的保护机制而选择性地遗忘了对方的长相,但是记住了他戴帽子的特征,意识到帽子先生的卑劣。

二、意识流语言的运用方式

(一)打散

打散即对线性和稳定的时空观念的一种消解。例如,在今敏具有悬疑意味的《未麻的部屋》(

Perfect

Blue

,1997)中,转型为演员的前歌手雾月未麻事业不顺,多次遭遇恐怖的事件。观众在初次观影时很容易或是完全理不清时空,如未麻在拍完强暴戏后明明看见家里的鱼死了,但转眼间鱼又是活的;或是误以为一切都是因为未麻的人格分裂,如未麻明明不知道谁杀了经纪人田所,但是又在自己家里发现了血衣,甚至观众无法分辨杀人案的真假,如血案过后的镜头总是未麻从床上惊醒。今敏正是用这样散乱的意识流语言误导了观众,原来人格分裂的人并非未麻,而是她的女经纪人——前歌手留美,而留美也是真正的杀人犯。

(二)戏谑

戏谑即在常规性的叙事中,突然插入人物的意识,从而以“非正常”的人物心理空间消解主线叙事的完整性和严肃感。例如,在汤浅政明的《心理游戏》(

Mind

Game

,2004)中,西和自己暗恋的弥晚上在一起,弥问西自己要是结婚了会怎样,此时插入了大量西的回忆和心理感受,如读书时两人互传纸条,包括他幻想的自己此时此刻应有的反应,包括放声大喊、向弥求爱等,然而就在观众误以为这是真实叙事的时候,画面回到了现实中,现实中的西什么也没有做。这也就凸显了西这一生消极、碌碌无为的特征。他在意识里的反应越强烈,他在现实中的庸碌也就更可笑。

(三)拼贴

拼贴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在电影中,它能起到一种陌生化的,打破人们惯性思维的作用。仍以《心理游戏》为例,电影中融合了真人实拍、线稿、彩色动面、蜡笔画和3D画面多种画风,如原本是二维动画的人的脸部瞬间变成真人的脸,这种拼贴手法反复出现,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提醒着观众人物内心的波动,以及意识和现实之间的区别,也让人感受到世界的荒诞。

三、意识流语言的艺术价值

意识流语言的运用,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有着视觉影像设计以及人物塑造上的艺术价值。

意识流语言不仅能表现人物的情绪,还能创造一个天马行空的异质世界,令观众叹为观止。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今敏的《红辣椒》(

Paprika

,2006),在这部被认为是对《盗梦空间》有着启发意义的电影中,梦境占据的篇幅是要远远高于人物生活的现实的,而在对梦境的表现下,今敏不断地给予着观众惊悚且富有奇趣的视觉影像,并且相比于作为真人电影的《盗梦空间》,《红辣椒》更是以不时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画风丰富着这场视觉盛宴。例如,在粉川刑警的梦境中,他进入到的基本都是光线较暗,同时又与经典电影有关的场景,如马戏团、酒吧、开枪的长廊等,这代表了他因为好友的死和自己最终对刑警这一职业生涯的选择始终压抑着自己对电影的热爱。而在敦子博士化身为析梦警探红辣椒,进入到冰室的梦境后,她看到的却是一幅五光十色,但是令人害怕不已的游行画面:各种与日本传统文化有关的日式玩偶,神社的牌坊、佛像等组成了盛大的游行队伍,并且都有着诡异的人脸,其中一个硕大的红衣日本娃娃就长着冰室的脸,它们簇拥着一个国王席卷世界。而由于理事长的操控,解梦机器DCmini被盗,加上人们的梦境可以互相串联,红辣椒开始面对一个更加恐怖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有如电冰箱、沙发等东西全部被控制,加入到了玩偶游行队伍中来,整个城市成为一个看似欢乐热闹,实则荒唐无比的游行场所,人们或是变成招财猫(象征拜金),或是头部变成电脑(象征日本宅男),或是男性变成拍照手机去光明正大地拍身穿学生服的女性的裙底(象征了社会上的偷窥),白领们排着队带着笑容从楼上依次跳下(象征日本人巨大的生活压力),神佛们穿着比基尼高喊:“欢闹世俗,忧愁扫光。”正襟危坐的天气预报员手舞足蹈……在短短的几十秒钟的画面中,今敏以一种超绝的想象力和凌厉的画风直观地表现出了人被物化和异化以后的恐怖,叩问着这个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即使是并不了解日本社会症结与日本文化的观众,也可以在种种充满象征意味的修辞,和扑面而来、膨胀了的意象中,感受到人们精神的焦虑、分裂和束缚。在人物塑造上,今敏的《千年女优》(

Millennium

Actress

,2001)堪称是意识流语言运用的上佳之作。在电影中,立花源也在一个地震发生的日子里前去采访自己心中的偶像,已经75岁的女演员藤原千代子,也由此进入到千代子的回忆之中。根据千代子的叙述,她自16岁遭遇了一名被日本宪兵追捕的画家,得知画家去往“满洲”后,为了找到心上人而加入了电影圈。随后电影中的叙述不断在各种虚实难辨的“戏中戏”之间切换,观众和立花源也一样,随着千代子一同经历了电影中的日本战国、幕府、大正及昭和等不同年代,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部电影里的爱情故事中,千代子投入进去的都是自己对画家的真实情感,她的一生就是追逐画家的一生,然而画家却早已在战时在日本宪兵的折磨下死去。电影中的画家作为一个精神象征,并没有清楚的形象,电影在一个个宿命般的闪回中却使千代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除了她抛掷全部心力,愿意承担一切苦难和奔波的痴情以外,千代子还总是在片场或生活中看到一个阴险丑恶的、摇着纺车的老太婆,她对千代子说她爱她爱得入骨,也恨得入骨。最终千代子终于明白,老太婆正是她的内心理性的一面,千代子其实心里也已知道爱人已经死去,但是她爱着追寻的过程,爱着那个爱画家的自己,那个自己就如水莲一样,保持着最为宝贵的纯真。在意识流的镜头语言中,人们穿越半个世纪甚至千年时光,千代子坚毅、善良,终其一生全身心投入到对一个人的爱的形象极其饱满,其心路历程令人嗟叹。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动画电影本身向“成人动画电影”领域的拓展,意识流语言不断被各色动画电影所运用。在意识流语言下,观众往往在初次观影时无法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是却基本都能与电影主要人物飘忽不定的内心保持一种基本同步的状态。在意识流语言的帮助下,电影中的世界被图解为残忍的,而人生则显得虚无和无奈。尽管当前意识流语言还难以成为动画创作的主流,但是其对于动画电影创意的丰富,对于勾勒情感世界上技术的开掘,是有不可小觑的意义的。

猜你喜欢
意识流动画电影语言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