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系列动画的审美元素

2018-11-15 03:30高筱媛
电影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蓝精灵帕特里克格格

高筱媛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蓝精灵”故事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以贝约为笔名,和妻子一起绘制了“蓝精灵”动漫,动漫很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从比利时走向了世界。80年代,在美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弗瑞德·西尔弗曼的推动下,蓝精灵动画片在NBC上映,并创造了北美电视动画史上的一个收视率传奇。而直到21世纪后,蓝精灵才被索尼影业搬上大银幕,即由拉加·高斯内尔执导的《蓝精灵》(

The

Smurfs

,2011)、《蓝精灵2》(

The

Smurfs

2,2013),以及由凯利·阿斯博瑞执导的《蓝精灵:寻找神秘村》(

Smurfs

:

The

Lost

Village

,2017)。三部电影在保留了蓝精灵原故事的人物设定、故事背景等元素的同时,又体现了当代美国动画电影在审美上的新特点。在迪士尼、皮克斯等人们较为熟悉的动画巨头的美学特色已经被分析得较为全面时,这部由索尼影业推动的系列动画展现出怎样的审美元素,与其他美国动画有怎样的异同,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奇观性视觉

在包括《蓝精灵》系列动画在内的绝大多数动画电影中,最为直观的审美元素便是视觉上的诸如人物造型、色彩、构图乃至场景和动作设计等元素。动画给予了人们一个发挥想象力创建一个新世界的机会,人们根据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对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先在体验进行总结,从而以一种自由的方式建立一个具有间离意义的新世界。“如果把‘记录现实’作为动画电影艺术真实的最高标准,就丧失了动画电影特有的天马行空、虚实相间的夸张变形效果,更无法真正地实现动画电影逼真的艺术审美。”而在当代文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视觉转向”,并且动画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蓝精灵》系列动画的主创赋予了这些视觉审美元素奇观性的特点。

这种奇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奇幻影像的制造上。就人物形象而言,和《怪物史莱克》(

Shrek

,2001)等动画电影类似的,主人公蓝精灵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但是影片能够在完美、自然地展现蓝精灵们的外形、举止的同时,还精细地表现出蓝精灵们身上的毛发、阴影等细节,这种超现实影像带给观众一种逼真的视觉体验,让观众感觉人物惟妙惟肖,仿佛这种通体蓝色,只有三个苹果大小的生物确实存在。就场景而言,如在《蓝精灵2》中,格格巫凭借着自己的巫术摇身一变,参加了“达人秀”而成为名声大噪的魔术师,在巴黎表演时观众人山人海,甚至还拥有了五星级酒店的高级套房和经纪人。巴黎的舞台就成为一个典型的奇观化的角色活动场景,格格巫在这里制造出的奇观在征服台下观众的同时,也在逗趣着银幕前的电影观众。如格格巫经常表演的几个魔法:将阿滋猫变得比大象还要大,分解活人的身体并让其在空中飘浮,制造出耀眼的蓝色闪电等,这些都让台下观众叹为观止。而即使是对于银幕前的观众来说,他们明知格格巫拥有巫术,但是这些在3D技术下充满真实感和浸入感的景象依然是能与观众的现实生活产生间离的,能让观众卸下日常生活审美带来的疲劳感的。尤其是在意外横生,帕特里克和继父维克多闯入表演现场,帕特里克差点被巨大的阿滋猫吞入嘴里,而维克多则被变成了一只大雁,这些“虚拟现实”都给予观众的视觉既惊险又不失幽默感的强烈刺激。又如格格巫、韦克茜和蓝妹妹一起坐上了巴黎巨大的摩天轮,原本是想给蓝妹妹一种“家”的温暖,结果蓝妹妹却因为滥用魔法导致摩天轮飞速转动,甚至脱离了支架成为一个滚动在巴黎街头的大轮子,众多游客在一个个包厢里惊声尖叫。这一场景也是超越了观众以往(包括现实生活与动画电视版)的积累经验的,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陌生化体验的需求。

而奇观性视觉的制造也对电影主创以及电影成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寻找神秘村》回归了纯CG动画不同,《蓝精灵》和《蓝精灵2》都是由真人拍摄和CG动画合成的电影。如格格巫,在化妆品行业工作的中年男子帕特里克以及帕特里克的妻子格蕾丝,这些与蓝精灵们有大量对手戏的角色都由真人演员饰演。这要求演员和技术人员之间密切地配合,对电影情节和调度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而在真人表演部分的拍摄过程中,动画师也必须在现场观看演员的表演,从而使动画人物能和演员完成妙合无垠的搭配。

二、狂欢性叙事

叙事也是动画电影的审美元素之一。通常来说,动画电影,尤其是动画商业片,拥有独特的创作规律,包括视听表现形式,也包括故事模式。如对于迪士尼的动画电影,人们一般认为其有着叙事线索简单、矛盾设置明确有力、情感感染力较强,并且拥有符合情绪的音乐辅助叙事等特点,上述特点也同样体现在《蓝精灵》系列动画中。由于其目的都在于打造“合家欢”式的影片,因此追求童趣,避免沉重、残忍的内容和尖锐的矛盾成为索尼、迪士尼等的创作要旨。在《蓝精灵》三部曲中,我们不难发现,三部电影的三条叙事线索都拥有清晰的脉络,并且情节上都带有狂欢意味。

“狂欢”最早被用于文学批评是在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巴赫金认为,中世纪人们拥有两类生活,一类为刻板的,被宗教禁欲清规所束缚的生活;一类则是狂欢化生活。在后者中,人们得以摆脱权威和禁忌的约束,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自由、平等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才是有利于审美创造的。而在当代这一全民消费主义时代,“狂欢”的概念则有所改变,更接近一种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游戏式、娱乐式的迷人景观。而体现在动画电影的叙事中,狂欢性则表现为在一种怪诞的环境下,人物参与到具有刺激性的冒险活动中去,并且主人公最终会平安无恙地完成这项活动,观众得以在人物身上暂时摆脱传统规范和呆板平滞的日常社会角色,跟随主人公体验一种突破常规,挖掘自身潜力的叛逆性生活。例如,在《美女与野兽》(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中,女主人公贝儿就只身犯险,进入到野兽的古堡中,见识了一个华丽、神秘的世界,也改变了野兽和自己的命运。《蓝精灵》三部曲也是如此。在《蓝精灵》中,蓝精灵们因为格格巫和阿滋猫的闯入而误入神秘旋涡无法回到自己居住的原始森林,旋涡的另一头竟是繁华的美国纽约。《蓝精灵2》中,蓝精灵们则为了营救蓝妹妹而去到了格格巫工作的法国巴黎,《寻找神秘村》中更是出现了一个全是女蓝精灵的神秘村庄,这三个地方对于蓝精灵们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而个性单纯的蓝精灵又是敢想敢做、我行我素的。狂欢性所需要的不定性、混沌无秩序、多义性在这种陌生环境中得以实现。

而考虑到情节的简洁性,这种冒险通常被设计为一个主线任务,观众的观影过程实际上正是一个被推入危机,跟随主人公一起解决任务的过程。《蓝精灵》中蓝精灵的任务为解决蓝月亮等问题,最终穿过旋涡返回大森林;《蓝精灵2》的任务则为将蓝妹妹,乃至两个最后变蓝的灰精灵韦克茜、海库斯从格格巫的手中解救出来;《寻找神秘村》则是蓝精灵家族的成员们要赶在格格巫发现神秘村之前将“蓝色娘子军”保护起来,但首先他们还要澄清彼此之间的误会。每一次任务中,格格巫和阿滋猫都在扮演着给蓝精灵们制造障碍和危险的角色。而在制造矛盾冲突时,电影必须张弛有度,保证故事的节奏感,以《蓝精灵》为例,当蓝爸爸等人刚刚获得帕特里克夫妇的信任,偷偷跳上帕特里克的出租车进入到帕特里克的办公室,并且开始用他们自以为可以给帕特里克鼓劲的方式唱歌,让帕特里克十分困扰时,观众感到有趣,开始放松戒备,而此时留守的笨笨却被格格巫发现,从而格格巫开始了一场在超市里对蓝精灵的大追杀,而蓝精灵也因为暴露在超市里而被更多的普通人发现,观众的神经又再度紧绷起来。危机和危机之间拥有形成张力的情绪反差,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显得起伏跌宕。在这种惊险且颇具童趣的任务的完成中,蓝精灵的生命活力得到了尽情挥洒,观众也从中得到一种“狂欢”的审美感受。

三、主流性内涵

一般情况下,动画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是处于高雅文化的对立面的,这一方面决定了其叙事是以娱乐为主旨的,为了降低甚至消除观众欣赏的门槛,动画电影普遍都拒绝深度叙事;另一方面,浅层叙事并不代表动画电影只提供纯粹的娱乐。在动画电影中,审美对象本身必须是具备一定内涵、一定内在的精神审美价值的,尤其是面向低幼观众的动画电影更是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埃及王子》(

The

Prince

of

Egypt

,1998)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成长与对抗邪恶的勇气,以及对家族的责任感等,都体现了动画电影张扬真善美的一面。为了博取大众的欢迎,动画电影中的内涵必须是符合主流道德价值诉求的,这种思想正确性也是观众的审美要求之一。

《蓝精灵》表达的是对家族团结友爱,不放弃任何一个成员的气概,其中一再惹祸,最后却成为小英雄,让大家刮目相看的笨笨也在冒险中实现了成长。而忙于工作,无心顾及小孩子诞生的帕特里克也在帮助蓝精灵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更大的房子只会拉远我们的距离”,全心全意陪伴妻子的生产,等候小生命的到来。在《蓝精灵2》中,亲子关系成为道德劝善的载体。一边是蓝妹妹在格格巫和蓝爸爸这两个生父与继父之间犹豫不定,最终和两位灰精灵一起识破了格格巫的真面目选择了成就自己,而非仅仅是制造自己的继父;另一边则是帕特里克和自己一直心存芥蒂的继父维克多最终解除误会,言归于好。人类社会中的诸般无奈,人性的弱点和闪光点都被以夸张、变形的形式投诸蓝精灵的冒险故事中。值得一提的是《寻找神秘村》。根据贝约之子蒂埃里·库利福德的意愿,更多的女性蓝精灵出现在了蓝精灵故事中,她们解决了蓝妹妹关于“我是谁”的问题,也使得蓝精灵的森林更接近于一个人类社会。曾经作为蓝精灵村中唯一的女性,并且是格格巫造出来的蓝精灵,她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和笨笨、聪聪、厌厌等人不一样,蓝妹妹找不到一个可以定义自己的词,只能因为自己“间谍美人”式的出身而感到自卑。然而在遇到了其他女蓝精灵后,蓝妹妹才意识到自己和其他蓝精灵其实没有本质差别,而其他蓝精灵如笨笨等,其实也在名字之外有着其他可爱的属性。这一次寻找是蓝妹妹的自我寻找之旅,在最后她确定自己无须被一个名字所限定,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既普通又特别的姑娘。这种对自我的认识与肯定,也是能令观众有所感悟的。

可以说,《蓝精灵》系列动画给观众创造了一个奇妙、陌生然而又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通过视觉、叙事和内涵这三大审美元素给予了观众丰富而美好的审美体验,正是各类审美元素的协调运用,电影不仅以一种亲和力和娱乐感把握住了儿童观众的兴趣,也以情怀和对现实的变形捕获了成年观众的童心。

猜你喜欢
蓝精灵帕特里克格格
遇见奥兹(节选)
动物化身“蓝精灵”
格格的愿望
蓝精灵
粉红色的小企鹅
开心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