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异形》系列看好莱坞的科幻惊悚片

2018-11-15 03:30
电影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异形科幻好莱坞

林 琳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新媒体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

科幻惊悚电影在好莱坞的类型片中具有重要地位,就电影本身而言,该类型片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上的解读空间。而其中,风靡数十年之久的《异形》系列无疑可以视作好莱坞科幻惊悚电影的代表,是我们观照好莱坞科幻惊悚片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类型特征、发展规律乃至美学和商业上的规范的重要范例。

一、科技与焦虑、恐惧

科幻惊悚片的共性都在于能激发出某几种心理活动状态,即焦虑、恐惧乃至惊恐。弗洛伊德对这三种情绪有着这样的划分:“焦虑是表示在预期到有危险而对它毫无防备时的一种特殊状态,即对这种危险是什么还不知道;恐惧就需要有一个使人害怕的固定的对象;惊恐是当人们遇到一种危险而对它毫无防备时所处的那种状态的名字。”在科幻惊悚电影中,这三种情绪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在《异形》系列的开山之作,即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

Alien

,1979)中,船员被命令改变航线去追查LV426原始星球上的船员变为化石的真相,此时观众就能够预期到“诺史莫”号上的七名船员将陷入险境,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的危险会是什么,其中会有多少人也会步变为化石者的后尘。而随着叙事的展开,观众知道了当地的异形会吸附人的面部,会喷吐一种可怕的强腐蚀酸液,还会将人的身体作为宿主,在人的体内生长最后再杀死宿主。此时观众感受到的便是恐惧,以及在雷普莉发现公司阴谋之后孤立无援,意识到人比异形本身更可怕时的惊恐感。

科幻惊悚片正是通过叙事来为观众提供这样一种情绪体验,即为人这一有机体制造出一种急需逃避或摆脱,然而又往往无能为力的情境,观众将自我意识投射于主人公身上,仿佛也置身于主人公的险境之中。一般来说,当人陷入恐惧中时,其生理组织会剧烈收缩,能量在组织密度的增大中得到急剧释放,而极端状态则是生理现象的消失,即死亡。由此可见,恐惧对于人类的生理机能维持来说是不利的,但是人们依然对惊悚电影有着热情。这是因为在观影过程中,观众能释放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获得一种得到宣泄的快感和审美距离造成的安全感,最终实现满足。在《异形》中,异形具有强悍的生命力,相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更具力量的有机体,并且异形不受人类道德观的束缚。而异形覆盖在人的面部,从人的口中钻进人的身体,用这样一种方式实现自己和人类基因的结合从而实现繁衍。人类是异形杀戮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被异形“强奸”了的对象。这样一来,人类不仅需要恐惧异形对自己生命的剥夺,还需要恐惧异形在自己身上制造的乱伦,即自己为异形“生”出孩子,这无疑加深了人类的恐惧和绝望感。此时,恐惧这种情绪体验就成为消费品。而对于观众来说,值得庆幸的便是,这种在人身安全与道德观上的双重恐惧是与他们本人保持了一定距离的,观众并不会因为观影而遭受肉体上的深度创伤。因此,观众在电影里其本我中渴望破坏、攻击的“死本能”得到非理性的释放,但最终又能实现向安全的现实生活与确定的自我的回归,观影最终成为一种享乐。

而在科幻惊悚片中,上述情绪体验的触发是建立在科技语境下的,科技往往是主人公悲剧的起因,同时又是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式。如《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中,主人公大卫正是肩负着寻找黑石根源的重任,和其他几名宇航员一起踏入茫茫太空,而本应服务人类的高智能电脑“HAL9000”则因为程序错乱而成为屠夫,导致大卫成为跨越星门走向奇特时空的唯一一个活人。在《异形》系列中也不例外。主人公雷普莉之所以会遭遇异形,正是因为她所在的“诺史莫”号星际商业运输航船正在从事一项运铁矿石的活动,而公司则利用他们来带回异形这一外星生物做研究,为此不惜牺牲所有人的性命。又如在让-皮埃尔·热内的《异形4》(

Alien

:

Resurrection

,1997)中,带有异形基因的雷普莉因为一群丧心病狂的走私者与科学家进行的复制研究而通过血液被复制了出来,甚至孕育出了一只异形母怪等。一言以蔽之,这一类电影中虚拟故事给观众带来的惊悚体验,无不是以一个未知世界中的科学成就为出发点的,而早已在外星文明、人工智能工程、超自然能力等主题上进行了深入尝试的好莱坞则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恐怖与奇观

科幻电影本身就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而在科幻惊悚电影中,这种对超现实主义的追求则体现在制造出能够促使观众产生恐怖感的视觉奇观。如《寂静岭》(

Silent

Hill

,2006)中通过“表世界”和“里世界”两种与现实世界距离不一样的视觉场景的制造,帮助观众理解了人类以神之名行“猎巫”这样的罪恶之事,终被黑暗吞噬的复杂故事,也在视觉上升级了观众的恐惧感。尤其是在惯于用视觉刺激来取悦观众,数字化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的好莱坞,视觉效果都是始终被高度重视的。纵观《终结者》(

The

Terminator

,1984)、《生化危机》(

Resident

Evil

,2002)及其后续电影,无不在系列的发展中体现着好莱坞在CG动画、数字合成技术、动作与表情捕捉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在《异形》中,斯科特有意设计了异形黏稠的外表,在模型和微缩拍摄以及真人化妆等技术的支持下令异形栩栩如生,并在拍摄飞船甲板时有意使用跟踪拍摄,突出飞船环境的阴森和封闭,给予了观众前所未有的恐怖观影体验。而在詹姆斯·卡梅隆《异形2》(

Aliens

,1986)中,卡梅隆则根据自己的喜好而为电影加入了更大规模的冲突、打斗场面,异形的老巢以及母怪产卵的恐怖场面为人类发现,雷普莉的战友则多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陆战队。相对于第一部,第二部的叙事空间得到更大拓展,让观众感受到另一种骇人情绪。而在《异形4》中,科技的进步已使得导演一改搭棚拍摄为数字虚拟拍摄,演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绿幕之前进行表演,由于在光线和色彩等方面的调配更为随心所欲,电影的惊悚氛围极为浓郁,异形的动作也在三维建模和动作轨迹捕捉等技术的帮助下更为流畅。

可以说,《异形》的叙事本身是背离现实的,但是视觉效果则模糊了真实与虚假、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之间的界限,观众得到的是一种“超真实”的、逼真的拟像。而观众在意识中默认了眼前一切是虚假的,而感觉上则得到的是质感饱满、真实可信的影响,这种理智与感觉上的矛盾使观众获得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

三、时代思潮与市场考量

好莱坞的科幻惊悚片普遍为商业电影,这也就决定了它在创作中势必遵守一定的创作流程与套路,而不可能是电影主创个人话语的表达。《异形》自诞生后,除了《异形:契约》(

Alien

:

Covenant

,2017)又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以外,前四部均由不同的导演执导,这四位同样杰出而风格各异的导演分别为《异形》系列注入了不同的血液,但同时他们也必须对市场做出相应的妥协。可以说,在《异形》系列之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时代思潮,主创个人的理念以及电影针对市场的考量这三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前两部为例。《异形》诞生的年代正是冷战思维深入人心,而平权运动又不断推进的时代,这一背景也影响了《异形》的创作。而从《末路狂花》(

Thelma

and

Louise

,1991)等电影中就不难看出,在斯科特的艺术理念中,女权意识和弱者生存在叙事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异形》中,女性可以被视作理想人格的化身。主人公雷普莉的形象相对于其他男性而言要完美得多,如一开始,雷普莉就坚持不让外面的人进入飞船,这体现了她理性、睿智和果断的一面。但相对于异形来说,雷普莉又是一个充满了情感的人,她关爱着自己的同事,在最后关头,她甚至带走了飞船上的那只猫。在空旷、恐怖的宇宙环境中,雷普莉代表了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全的母性。可以说,在危机面前,女性比男性表现出了更多的智慧、勇气与善良。而雷普莉最后的结局也要更为幸运。正是她的种种优点使她生存下来。

这种女权意识在《异形2》中得到了延续。如从异形一方来看,异形这边出现了产卵的母怪,正是这只女皇式的异形的存在,异形才会繁殖出如此多的子孙。而周围的小异形也都听从母怪的命令,相比起其他异形而言,母怪也显得更具智慧,如母怪放走雷普莉时,她显然考虑的就是希望用这个行为来换取人类不要伤害自己的卵,不料雷普莉却放火烧了所有的卵,彻底激怒了母怪。异形的母系氏族社会特点在此被彰显。而从人类一方来说,雷普莉依然是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形象,无论是使用武器,抑或是操作机器人,雷普莉都极为熟练且反应灵敏,她凭借一人之力几乎消灭了所有异形。而相比之下,男性角色则或是胆小怯懦,或是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如哈德森平时张扬而轻浮,遇到险情时则呼喊乱叫。而在坚强的外表下,雷普莉女性柔情似水的一面也得到了渲染。如雷普莉之所以深入虎穴救纽特,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自己死去的女儿。这一设定的加入使得雷普莉的形象更为丰满而动人。

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异形》系列中制片方为获取更多票房而对电影进行的干预也是无处不在的。如在《异形》的原剧本中,异形最后在逃生舱里咬掉了雷普莉的脑袋,然后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取代了雷普莉的位置,它坐上了雷普莉的座位,然后用雷普莉的声音和身份与地球进行联络。这个结局无疑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但雷普莉的死也就意味着这个人与异形斗争的故事很有可能走向终结。因此为了续集的拍摄,21世纪福克斯选择了保留雷普莉这个灵魂人物。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当大卫·芬奇一意孤行地在《异形3》(

Alien

3,1992)中安排雷普莉和异形在高温熔炉之中同归于尽后,制片方仍然对此有所匡救,第四部安排了雷普莉因为科学家的复制实验而得到“重生”,甚至在电影中的雷普莉之前,科学家已经复制了七个失败的、面目狰狞的试验品。

又如伏笔的设置。如在《异形2》的拍摄中,福克斯显然也已经考虑到了第三部的筹备。因此观众可以发现,《异形2》中就为第三部埋下了伏笔。在电影的结尾,影片几乎处于黑幕状态时,一个某种生物迅速爬动的窸窸窣窣声出现,而就之前的叙事来看,这有可能便是异形的幼崽。至于这个幼崽是否是被主教带回作为标本而存在,抑或它并非幼崽而是掉出飞船的巨型异形母怪,电影则给观众留下了悬念。怀揣着解开这一悬念的欲望,观众对《异形3》充满了期待。

《异形》系列在本身的叙事文本资源并不丰厚的情况下,成为好莱坞科幻惊悚电影中长盛不衰的系列电影。可以说,在《异形》系列之上,好莱坞科幻惊悚片进行叙事的心理学、文化学基础,其在技术上运用的各类追求奇观的数字特效,乃至时代、市场和主创个人在价值观和审美理念上的彼此影响和妥协等,这些都奠定了科幻惊悚片的基本审美特征,其文本形态及恐惧制造程式也对别国的同类电影拍摄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异形科幻好莱坞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一种异形平衡梁设计与应用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 可以定制的交通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