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喜剧电影的叙事逻辑

2018-11-15 03:30
电影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宁浩喜剧电影小雨

李 慧

(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宁浩可以被视作当前中国喜剧电影中异彩独放的导演。自《疯狂的石头》(2006)横空出世,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高投资回报率之后,宁浩便以喜剧电影导演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也因为他在影像风格和叙事逻辑上的不断探索,他创造了可以和冯小刚、周星驰等喜剧导演分庭抗礼的“宁氏喜剧”。尤其是在叙事逻辑上,宁浩热衷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文本架构方式,不断给观众制造着新奇感。

一、单一线索叙事

宁浩最早的电影作品是遵循单一线索线性叙事的,这也是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叙事逻辑。在这一种逻辑中,“从A发展到Z,从建置发展到结局。请记住: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所谓的线性安排,即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各类事件的串联既有着因果逻辑上的关系,又有着时间上的顺接关系,按照电影播放顺序依次展开在观众面前。在《疯狂的石头》之前宁浩拍摄的《香火》(2003)、《绿草地》(2005)等,无不是选择这一叙事逻辑的。在喜剧电影中,宁浩也有类似之作,如《黄金大劫案》(2012)。

整部电影的叙事线索在于一个夺取黄金的计划,矛盾的双方分别是日本关东军和革命组织救国会。在伪满时期,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需要将一批重达八吨的黄金送入防护严密的大和银行,以向意大利购买军火,将军火用于其侵华战争的下一步部署。而以女影星芳蝶为代表的救国会成员们则要阻止日本人的这一计划。电影的叙事视角却是一个原本并不属于矛盾双方的人,即一个游手好闲,以坑蒙拐骗过日子的年轻“混混”小东北。在电影中,小东北被送进了监狱这一情节可以被视作A1,入狱后,小东北认识了救国会成员,此为A2,小东北从而被卷入了大劫案的计划中。这一段序列构成了A。此后,芳蝶等人打算去参加银行家的宴会,借机偷走运输车的路线图,不料小东北在宴会中又没控制住自己小偷小摸的恶习,与银行家的女儿顾茜茜发生了冲突,此为B1,此后小东北被芳蝶逐出了行动小组,此为B2。也正是在被逐出后,小东北再次遇到顾茜茜,两人不打不相识,萌生了感情,小东北借此看到了路线图,凭借着临摹下了路线图,小东北又赢得了芳蝶的信任,重新回归行动小组,此叙事系列为C。一直到最后,救国会成员全部牺牲,幸存的小东北用王水融化了黄金,计划大功告成。计划中的每一步都是按照时间顺叙推进的,前一事件的结果正是后一事件的起因,如小东北在宴会结识顾茜茜→小东北利用顾茜茜拿到路线图,又如黄金得而复失→芳蝶等人决定刺杀意大利公使以阻止黄金交易→刺杀行动失败导致救国会成员牺牲等。小东北经历了整个事件,既是一个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和事件的推动者。

电影的单线逻辑在于焦点几乎全部集中于小东北一个人身上。这主要是由电影主题决定的。在小东北这个人物的身上,宁浩寄予的思考是“家”和“国”之间的矛盾,小人物和大时代之间的碰撞,除了小东北以外,无论是救国会,抑或是日军大佐鸟山幸之助等,都无法承载这个主题。同时,黄金大劫案的发展脉络,实际上也是小东北本人的成长线索。小东北原本并没有舍生取义抵抗日军侵略的意识,是在自己那看似也是苟且偷生,但在关键时刻爆发出强大力量的父亲死后,他才毅然决然地放下了自私与怯懦,甚至能抛弃自己的爱情,参与到大劫案中来。值得一提的是,《黄金大劫案》曾被诟病为宁浩的一次对昆汀《无耻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的模仿。但是这仅仅是看到了“复仇小分队行动成功”这一表层叙事线索,而忽视了小东北个人成长这一条线索,是角色基本都为扁平人物,对于人物内心几乎没有挖掘的《无耻混蛋》所没有的。严格来说,几乎完全对传统线性叙事亦步亦趋的《黄金大劫案》是一部类型电影,而带有游戏意味的《无耻混蛋》恰恰是一部反类型电影,虽然两部电影就表层叙事而言都惊心动魄、一波三折,极具可看性,但是二者是并不相同的。

二、双线索叙事

法国“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让-吕克·戈达尔曾经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电影需要有一个开头、过程和结尾,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是一定的。戈达尔的观点就是对单一线索叙事逻辑的一种否定。在单一线索叙事的基础上,人们开辟了双线索叙事的逻辑。一般情况下,双线叙事能比单线叙事网罗更加丰盈、更加曲折的故事内容,或是营造出一种更令人喟叹的情绪。

在电影中,这种叙事逻辑主要表现为插曲式叙事,主线叙事的时间进程往往是被打断的,观众可以看到两条并置的叙事线。并且在内容上,两条线索讲述的故事有着对比或复调的意义。在宁浩的喜剧电影中,《心花路放》(2014)采用的就是这一叙事逻辑。电影中拥有两条泾渭分明的线索,一是以耿浩为焦点,在离婚后,心灰意冷的耿浩与要去云南的剧组送道具的制片人、好哥们郝义一起开始了一段“治愈之旅”,在这次旅程中,耿浩先后邂逅了四个女性,分别是“阿凡达”“杀马特”“大眼睛大长腿”的同性恋姑娘和一个东北妓女,每一次都让耿浩感到挫败不已,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loser”。一则是以康小雨为焦点,在一起给好友做伴娘的婚礼上,康小雨看到了已结婚的前男友,加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在耿浩的一首歌的刺激下,马上买了去大理的机票,也开始了一段旅程。在电影叙事中,这两条线索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解,即它们在时间上是并行的,加上耿浩前妻在电影前半段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观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审美期待:在经历了种种不靠谱的、无法发展成稳定关系的女性后,耿浩最终将在大理认识同样期待感情的康小雨,两人喜结连理。然后宁浩再以小狗“果汁”作为一个关键元素,提醒着观众两条线索上的时间差,打破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果汁是康小雨在大理旅游时捡到的流浪狗,当时它的名字叫“对不起”。而在耿浩那条叙事线中,果汁已经成为耿浩日夜照顾的狗。原来康小雨的叙事线时间在耿浩线的前五年,正是在五年前,康小雨在大理的客栈中认识了歌手耿浩,两人一见钟情,在客栈墙壁上写下“耿浩”“对不起”“康小雨”,随后耿浩提议把“对不起”改名为“果汁”。这句话也成为电影叙事并线的起点:五年后,已经离婚了的耿浩来到客栈,用餐具刮掉了这句话。此后电影开始了单线叙事。又过了一段时间,在郝义的戏《徐福你别走》拍完,郝义也结婚后,耿浩也开始了自己的新感情,回到客栈把那句话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叙事到此完结。

在电影中,两条线索既有细节上的对应之处(康小雨和耿浩都有关于“我要我要我要”的呐喊,所不同的是康小雨只是想找回她的手机,而耿浩则是在离婚后急于开展一段新关系),又有着情感上的对应,如康小雨在大理不断遭遇各种调戏,目睹人们的轻薄和荒谬时,耿浩也在自己的旅程上灰头土脸,备受打击。两边的叙事不断地勾连碰撞,最终指向电影“放下”的主题。

三、多线索交叉叙事

在宁浩的电影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也是最能体现“宁氏”风格的,当属多线索交叉叙事结构。由于其要求庞大的内容与复杂的人物、事件关系,这也是所有叙事逻辑中在应用上难度最大的一种。

由于蒙太奇剪辑技术的存在,电影叙事本身有着“非线性”的特点,即时空能够进行较为自由的转换。而部分导演则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多线索交叉叙事。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导演有意识地对文本进行拼贴、断裂处理,打破时间的线性特征,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错位而混乱,但又不乏逻辑关联的时空意识,使得整个文本妙趣横生。如英国导演盖·里奇、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等,都是进行多线索交叉叙事的高手。

在宁浩赖以成名的“疯狂”系列,即《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2009)中都不难看到,传统的“章回体”叙事规则被宁浩大胆打破,电影中的时间链条看似是颠倒错乱,或故意被扭曲模糊的,往往一个场景告一段落后,接入的场景又完全是另一条叙事线索上的。但是观众一旦理清了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就不难发现宁浩在叙事中设置的大量伏笔,事件的发生都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例如,在《疯狂的石头》中,电影在一开始就以一个三段式叙事交代了一系列人物:工艺品厂的员工包子和三宝练车,不料一个易拉罐从天而降,引发车祸;易拉罐是工艺品厂谢厂长的儿子谢小蒙丢下来的,他不断地在这座城市里搭讪女性;后来盯上翡翠的道哥等三个贼正在作案,而道哥的女朋友就是谢小蒙搭讪的对象。而这次撞车,又恰好撞的是要拆除工艺品厂的人的车。正是因为发不出工资的工艺品厂即将被拆,因此那块价值连城的翡翠才至关重要。可以说,每条线索对于整个故事叙事结构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缺一不可的。在表面的线索切换的突兀感之下,是无懈可击的因果逻辑,大量伏笔的设置,使得剧情的发展是浑然天成的。

例如,在《疯狂的赛车》中,五组原本互不相干或关系不大的人,因为银牌车手耿浩而被聚集在一起。耿浩遭到李法拉陷害后只能靠开冷冻车送海鲜为生,泰国毒贩前来厦门和台湾黑帮进行交易,不料却因为杀妻不成,反被妻子雇凶追杀的李法拉报警而变故横生,结果毒贩恰好被关在冷冻车里活活冻死;耿浩在最后逃命时,忍不住带上了那枚改变他命运的银牌,结果最后当黑帮老大对他开枪时,正好是这枚银牌挡住了子弹。又如在电影中,耿浩最后是凭借自己擅长的自行车脱逃的,但是自行车是跑不过汽车的,电影之前特意叙述了那辆警察用来追耿浩的出租车先是被黑帮用,然后被警方用来追黑帮老大开的冷冻卡车,最后在追耿浩的时候,车里的油已经耗尽,然而正是因为车没了油,两个警察原地苦等,反而等来了自投罗网的、携带大量毒品的杀手二人组。宁浩用这样伏笔重重的多线交错叙事逻辑,给观众展开了一幅底层小人物不断被命运捉弄、亡命奔走的画卷,人物总是与命运抗争,然而似乎抗争指向的总是噩运(如耿浩为赚钱而拍口服液广告,结果却因为服用兴奋剂而被禁赛),好在宁浩基本都会安排一个歪打正着之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保证电影的喜剧基调。

电影的叙事逻辑直接关系着观众对于影片大体风貌和艺术风格的感知,也体现着导演在展开情节、设置矛盾、安排材料上的具体技巧。近年来,宁浩的喜剧电影屡屡获得票房与口碑上的成功,在让观众获取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电影品牌。我们通过对其喜剧电影的读解不难发现,宁浩有着在叙事逻辑上的主观追求,在电影中先后尝试了单线索线性叙事、双线索和多线索交叉叙事的不同叙事逻辑,创造了令人激赏的观影效果。在以华丽制作、奢华包装、明星效应等为代表的“大片时代”到来,并暴露出其重重弊病之时,洗尽铅华,不断开拓叙事逻辑,力图为观众讲述精彩故事的宁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宁浩喜剧电影小雨
谁最怕过新年?
宁浩,累了!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动作喜剧电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