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见真淳
——评王秀琴长篇小说《大清镖师》

2018-11-15 09:54
长江丛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镖师民族小说

山西作家王秀琴的长篇小说《大清镖师》,为我们讲述了清道光年间山西文水的风云人物,即号称“大清第一镖师”的左二把的传奇人生。和一些炫技小说相较而言,《大清镖师》显得朴实无华,小说既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又有着丰厚的生活情味,读来给人珠落玉盘般的单纯明净之感,但其单纯中又蕴含着人生百味。

小说主要写镖师左二把行走江湖的风云人生,这些极具传奇色彩的情节成为小说的主体。作者首先是把左二把作为武功高强的豪侠人士来塑造的,这使得小说具有了几分武侠色彩。但《大清镖师》中的侠义内容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其武斗过程不像有的武侠小说那样进行极度夸张或玄幻式的描写,这既增强了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同时也与整个小说的写实风格保持一致。小说在写左二把行侠仗义的同时,还花了较多的笔墨写其日常生活,以展示其柔情慈爱的人性情怀。作者从三个层面来塑造左二把的性格特征。一是个体层面,写左二把的生命成长与社会遭际;二是从家庭层面,写左二把家庭对其成长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伦温情;三是从国家层面,写左二把面对外族入侵洋人横行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操。这三个层面分别展现人物的侠骨柔情、仁义肝胆和抵御外辱的凛然正气。不同层面的叙事让人物形象具有了多维立体感,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真实和鲜活生动。

作为草根,左二把恪守本分,他并无高远宏伟的理想目标,他只是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只是本着善良与正义的本性冲动,秉持忠厚,行侠仗义,他也只是吕梁山黄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位具有铮铮铁骨的普通汉子,可是他却拥有了我们民族文化中正义豪爽的精神气质,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也无论是面对荣华富贵还是致命困厄,他都大义凛然,初心不改,不骑墙不跟风,一生硬气终不悔改。左二把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精神气质,正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但这种精神存在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自于鲜活的现实生活:父母的慈爱、师傅的教诲、手足的情谊、朋友的仁义、妻子的贤惠、红颜的知心,加上黄土高原上醇厚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都成为孕育左二把人格精神的广袤的现实空间。经历世事风云的左二把最终保存的正是那种来自民族的心灵深处的精神本质。对于左二把来说,人生的荣辱繁华都成过眼烟云,但不变的便是这人性的本色和民族文化孕育生长成熟起来的永恒的信念与精神。所以,在左二把身上,读者能领悟到来自自然人性的温暖柔情和来自民族文化的浩然正气,这是做人的本色,更是中国人的本色,守着这本色,便能经受住千般诱惑,万般磨难,便能守住底线,挺起脊梁。

而对于作者来说,一切的叙事技巧似乎也显得多余,她抖落叙事的繁华与迷雾,以明心见性直抵人心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彰显民族精神和揭示人性本色,这正是她最想给读者的精神献礼。苏轼曰:“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型,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型而有常理。常型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型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净因院画记》)苏轼主张创作诗画等文艺作品,不要停留于表象,要深究事物之理,把握表象下的本质。但当前的小说创作,或炫耀技巧而故作高深,或停于表象而繁复枝节,或耽于世欲而心浮气躁,掘根者实少,画影者却多。而王秀琴却能始终默默地涵养思想,灌注正气,养正精神,磨砺五载,七易其稿,以黄土高原所赋予的厚重淳朴之性情成功地创作出《大清镖师》,这种性情出于自然,且接近生命本色,因而作者只用纤素的文字和平实的技巧叙写故事描画人物,也能直抵人物生存的本相,抓住纷繁万象下的存在本质。

《大清镖师》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对民族心理、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传神叙写,而且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对民族传统的继承或回归。小说采取了章回体结构形式,重视情节的传奇性。作者以主人公左二把的行踪为线索来结构小说,情节集中而紧凑,少有枝蔓。另外小说语言也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多为叙事性的动态语言,较少描述性静态语言,这使得小说的叙事时间连贯而少间断,因而也增强了情节的紧凑性,使得小说情节环环相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当然,就审美效果而言,这种结构方式也存在着线索单一变化不足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结构的不足,作者便以叙事空间的频繁转换来增强小说内容的丰富性和加快叙事进程,并以此推动情节发展。就小说的地理空间而言,涉及到山西文水、京城、峨眉、苏州、山东等地,空间的转换拓展了叙事视界,也为塑造左二把光明磊落及胸怀宽广的性格特征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空间,同时丰富了小说的社会文化内涵。就小说的内容而言,写到了押镖生活、家庭琐事、婚丧嫁娶、拜师学艺、江湖争斗、瓦肆勾栏、朝纲不振、洋人耍横、镖局没落等,不同的内容成为表现和丰富左二把形象的有效细节,有了这些内容的叙写,小说中的人物才显得有血有肉。

传奇是许多中国古典小说共同的追求,因而也是我国小说的一大传统。《大清镖师》中左二把的人生经历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这种传奇色彩首先来自于历史真实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传奇经历,这成为作者创作的基本依据,但仅靠几件粗略的传奇事件完成一部长篇小说还远远不够,因而作者便通过想象对原有的传奇故事进行细节补充,但更多的是大量地虚构新的传奇情节来结构小说,以增强小说的丰富性和传奇色彩。小说的虚构情节中,无论是押镖途中智斗黑道劫匪,还是镖局内部各种矛盾处理,也无论是对结交文友的艺术想象,还是对烟花柳巷歌楼酒馆的浪漫叙写,都显得十分自然,完全符合人物的心性特点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虚构与非虚构情节能做到融合无间,共同为塑造左二把这个传奇人物服务。由此可见,作者具有较强的驾驭虚构与非虚构的叙事能力。

《大清镖师》中的主人公左二把是作者家乡文水的一个真实人物,作者以左二把人生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基础来结构小说,其中还有戴二闾、王正卿以及乔致庸等历史真实人物,这使得小说有具有了一定的纪传色彩。一般而言,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真人真事对作者虚构想象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如何避实就虚和以虚写实成为这类具有纪传色彩的小说创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时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强调写历史人物或事件需要抓住人物或事件的本质或精神,而于具体历史事件可以有出入,要允许作者对事件的想象虚构。王秀琴在创作《大清镖师》时恰好遵循了这种原则,她紧紧把握住左二把的精神特质,并以此精神为核心,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虚构大量的细节和场景,还原晚清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为人物建构了一个安置心灵与精神的艺术空间。作者这种较强的把控和再现生活细节的能力,与她基层民间的生活阅历有关,与她女性独特而细腻的生命感悟有关,也与她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率直的品性有关。她抛却了凡尘琐事的重重干扰,静心骋怀,寻找人性与生存的密码,获取民族精神与自然人性的存在本质,然后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元素调色构型,形象地再现存在的本相。正因为此,京城街头救弱除恶、峨眉拜师习武精修、家庭生活亲情人伦、押镖历险江湖风波、散银济民深陷囹圄、民俗风情与儿女情长以及国衰势微与时代风云等方面的抒写,才能如此生动鲜活,才能为我们还原出大清晚期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一代镖师的传奇人生。

因而,长篇小说《大清镖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向我们复活了一段尘埋的历史和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向我们再次展示民族叙事传统所带来的单纯明朗的艺术魅力,展示了拂去浮华直抵生命本相的叙事的纯粹与真诚。尽管《大清镖师》在叙事结构上略显单调与平直,有的人物性格也略显扁平,但小说中所流露出来的叙事自信却值得称赞,这种叙事自信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的深度挖掘,对历史人物君子人格的认同、对社会本质的深度把握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深刻体认,最后作者与人物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形成回荡在艺术空间中的浩然正气,正是这种根植于民族精神的自信和这种贯穿文本的叙事气度弥补了其叙事形式上的不足。

一部《大清镖师》让繁华落尽,本色竞显,作者素琴轻抚,你还需要更妩媚华丽的演奏吗?

猜你喜欢
镖师民族小说
美髯等二则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镖师的武器
镖师阿毛的快递生活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