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学 山花烂漫

2018-11-15 05:53张恒
当代贵州 2018年36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天眼报告文学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张恒

8月11日,贵州文学界被一则消息刷屏:本土作家肖江虹凭借《傩面》摘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使贵州实现了鲁迅文学奖“零”的突破。

肖江虹以中篇小说《傩面》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不仅是贵州当下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更是贵州作家整体发力的又一展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何士光《乡场上》为代表的贵州文学,敏锐地、有力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贵州十分重视文艺的发展与繁荣,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文艺佳作。

由欧阳黔森出任总制片人、总编剧的《二十四道拐》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飞天奖等国家级大奖,还在第十一届中美电影节上荣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在长篇小说领域辛勤跋涉的冉正万,以《银鱼来》《天眼》等赋予本土元素的小说,对贵州历史和区域文化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女作家王华始终聚焦乡土与家园,先后在《当代》《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推出“花”系列三部曲。

“贵州文学是风格强烈、特色鲜明的一种形态,有标志性作家,像蹇先艾、何士光、欧阳黔森,也有发展势头迅猛的青年作家,如唐亚平、冉正万、王华、谢挺、戴冰等,文学生态、作家构成比较有活力。即便放在全国的视野,无论是作家群数量还是作品质量,都是中上水平的。”著名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如是评价。

影视文学异军突起、小说报告文学亮点纷呈、诗歌散文稳中有进、网络文学别开生面,贵州文学创作迈向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图为电视剧《云上绣娘》海报。(贵州省文联供图)

多部作品在全国高端平台陆续呈现,彰显出贵州文学创作的实力和水平,以贵州文化为创作背景的本土作家群像正在形成,“多彩贵州”像印章一样标记在作家作品中。

仅今年上半年,贵州文学界就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散文《报得三春晖》,李晁的小说《午夜电影》,李发模的诗歌《岁月风在吹》,姚辉的诗歌《独奏与漫游》等,相继在《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贵州文学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提振了贵州人的精气神。

小说、散文、诗歌等闪亮之时,影视文学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今年3月,军旅题材电视剧《突击再突击》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云上绣娘》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佳剧本奖;革命题材电视剧《勇敢者之密战乌江》已制作完成。

此外,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省作协组织作家签约创作的《天眼探洪荒——平塘天眼》《贵州时速——贵州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变金山——生态与民族文化助推贵州旅游井喷启示录》《千秋伟业——贵州移民搬迁大纪实》等重大现实题材报告文学作品,预计在今年10月全部完成创作。

“影视文学异军突起、小说报告文学亮点纷呈、诗歌散文稳中有进、网络文学别开生面,贵州文学创作迈向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说,贵州作家正在以自己的文化自信,为多彩贵州的文化名片增添亮色。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奖天眼报告文学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朱辉
天眼·数据·未来
了不起的天眼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写作课堂中的小说授课模式探究
大射电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神秘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