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里展神韵

2018-11-15 05:53王小婷
当代贵州 2018年36期
关键词:大歌歌舞侗族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王小婷

贵州民族歌舞最大的亮点就是拥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图为2018年肇兴侗寨央视春晚分会场演出。(张曦丹 / 摄)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其中17个世居少数民族创造了众多优美的歌舞,因此,依托于浩瀚的民族文化资源,贵州一直有“歌舞海洋”之美誉。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整个演出大气磅礴……作为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贵州黎平肇兴侗寨一首天籁之音《尽情欢歌》,唱出了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流淌千年的神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惊叹“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早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次会议上,贵州侗族大歌就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着侗家花桥鼓的曲子,侗族大歌从贵州的清水江边一直唱到了巴黎的塞纳河畔,它既古老质朴,又原始清新,深深地震动了以艺术而自豪的法国。作为贵州第一个世界人文遗产,侗族大歌提升了贵州原生态音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展现贵州民族文化精髓的歌舞演出,还有知名度极高的《多彩贵州风》。2005年,从诞生的那刻起,《多彩贵州风》就因以新颖的舞台展现形式展示贵州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而蜚声中外,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称赞其为“全球最生态的歌舞演出之一”。

至今,《多彩贵州风》持续演出近3500余场,并巡演了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被国家文化部定为“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

《仰欧桑》《撮泰吉》等作品在全国的推出,也向世人展示了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此外,地方和民间艺术团体的壮大发展,更加体现了市场对贵州民族歌舞演出的需求。“作为贵州文艺的引领者、排头兵,近年来我们创作了屡获国家级奖项的音乐剧《嘎老》、舞剧《天蝉地傩》、歌舞诗《多彩和鸣》,推出了苗族、彝族、侗族、布依族精品舞蹈,以及红色题材舞蹈等。”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省歌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万光伟认为,民族歌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通过观赏民族歌舞,可以从一个方面去了解贵州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奥妙,歌舞的艺术性又让人产生审美愉悦。

2017年,贵州省文化厅将演艺集团新创作的歌舞诗《多彩和鸣》推送到上海艺术节贵州文化周,并作为启幕演出,通过该剧目的歌舞展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很好地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各项非遗项目。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万光伟说,贵州民族歌舞最大的亮点就是拥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但要考虑它的发展和传承,抓好每一个民族的特色文化,用国际的表达方式和现代的审美将贵州的真山真水以精致唯美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猜你喜欢
大歌歌舞侗族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歌舞欢庆“三月三”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下的人性如何张扬——以《云南映象》等民族歌舞秀为例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