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邦顺:有教无类写华章

2018-11-15 08:11马红梅
当代贵州 2018年40期
关键词:兴农中学农村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蒲邦顺说荣誉不过身外之物,把兴农中学的每个学生教好,让他们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是他毕生的事业。

“25年来,在蒲校长您的带领下,兴农中学始终坚持有教无类,致力教育扶贫,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古稀之年,您依然初心不改、情系教育。在您身上所体现的教书育人的坚定志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扶贫济困的责任担当,让人感动,令人钦佩……”

9月9日,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给贵阳市兴农中学蒲邦顺校长并全校教职员工回信,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

握着回信,蒲邦顺很激动:“有书记的鼓励,我一定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践行到底!”

不遗余力拔穷根

1961年,夏天,成都。

亮晃晃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汗已经浸湿了后背,肩膀也被背带勒出了深深的红印子。气温很高,行李很重,路很长,脚很痛……从车站到学校还有几公里,昏沉沉的蒲邦顺低着头只管走。

50多年过去了,蒲邦顺仍清晰记得,当年到学校报到的情形。

1942年,蒲邦顺出生在四川省西充县的一个贫困家庭。艰难求学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开学时,家里只能凑出2元钱的路费。当他辗转乘车到达成都车站时,钱已用尽。然而,车站距学校还有近6公里的路程,他只能背着沉重的行李徒步到校。多年来艰苦的求学经历,让他更懂得农村孩子的不易。

大学毕业后,蒲邦顺一直从事着教育工作。为了帮助更多品行端正、有学习潜力,却因各种原因面临失学的农村孩子获得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机会,1993年,52岁的蒲邦顺辞去了当时公办学校副校长的职务,于当年8月,借用一户农家小院作校舍,创办了贵阳市兴农中学。

在学校创立之初,即使学校经费难以为继,蒲邦顺也从未拒绝过农村学生。他对这些孩子的家长们说:“你们养好猪,我们教好书,用你们的劳动和教师的劳动交换,改变孩子的命运。”他规定,农民可以用米、用菜、用干辣椒等一切学校可用的物品抵交学费。从2000年开始至今,学校用于减免贫困生费用的支出从20万元增加到60万元。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唯一出路就是教育。给钱给粮给房,解决不了贫困家庭的根本问题,只有通过教育让其子女真正成才,才能真正拔掉他们的穷根。”蒲邦顺说,“兴农中学兴在‘农’字上,学校的大门会一直向农村学生敞开,这个初衷永远不变。”

春风化雨润心田

今年6月底,得知儿子赵利未高考考了602分,薛美激动得从沙发上跳起来。

薛美的丈夫在赵利未9岁时意外过世,此后她带着一对儿女艰难度日。为了让孩子过得好一点,她同时做着三份工作。

①2012年9月10日,蒲邦顺(前左三)在感动贵阳教育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接受表彰。(受访者供图)

②蒲邦顺表示,兴农中学的大门会一直向农村学生敞开,这个初衷永远不变。(受访者供图)

2015年5月的一天凌晨,发现赵利未房间里透出微光,她暗自欣喜,以为儿子在刻苦学习。然而,当她推门进去,却发现赵利未正在打游戏。那一刻,薛美失望透顶。没过多久,赵利未的中考成绩出来了,连普高线都没过。听说兴农中学有“四年制高中”,帮助很多中等成绩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薛美就把儿子送进了兴农中学。

开学后,学校老师不断找赵利未谈话。最初赵利未沉默以对,次数多了,他渐渐敞开心扉——父亲早逝,对他打击很大,而母亲常年奔波于生计对他关心甚少,他觉得格外孤独、自卑,最后只能通过游戏纾解内心的苦闷。

了解了这一情况,学校对他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赵利未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渐有提升。在家里也变得越来越懂事。

今年,赵利未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薛美特意给兴农中学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感谢学校帮助孩子实现了大学梦。

而像这样的感谢信,兴农中学每年都会收到很多。

蒲邦顺经常跟学校教师说:“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应得到同等的关爱、关心。”

有教无类结硕果

1997年,兴农中学免费招收了一名来自威宁自治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张守朝。张守朝家境困难到没有一件可换洗的衣服,因为受不了大家的嘲笑,他便跑回了家。知道情况后,蒲邦顺立即让学校老师前往威宁把人带回来。

在了解到张守朝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但工资微薄,一家人生活困顿不堪的情况后,蒲邦顺让学校老师务必将父子俩带回贵阳,并把张守朝的父亲安排到兴农中学上班。在蒲邦顺的关怀下,张守朝不但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还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

办学初期困难重重,教学楼经常漏雨,周边环境也很不好,学校到地州市招生屡屡被拒。但蒲邦顺从没气馁过,从稳定壮大教职工队伍,到跑贷款改善教学条件,蒲邦顺坚信只要方向对,民办教育一定能结出硕果。

从一个农家小院发展成为主校区占地200亩、校舍10万平米、全省规模最大、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完全中学,由30余名农村学生,发展到如今师生总数超过8000人。蒲邦顺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决断,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25年来,学校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成果丰硕喜人:兴农中学多次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评为“五好学校”“贵阳市先进学校”“先进民办学校”等称号,2005年经省教育部门批准成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高中”。2013年6月,兴农中学与独山县联合创办了独山县兴农中学。学校升学率连年攀升,今年高考参考2733人,一本上线732人,二本上线1451人,600分以上121人,其中三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

25年来,蒲邦顺始终坚持有教无类,令兴农中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期间,他获得“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几十项荣誉及称号。

“荣誉不过身外之物,把进兴农中学的每个学生教好,让他们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是我毕生的事业。”蒲邦顺说。

猜你喜欢
兴农中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庆丰收
天津农商银行“兴农助教”专项基金已资助6590名学生用款逾1568万元
工匠培训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新农村 新一辈
诸暨市学勉中学
公共图书馆在兴农战略中的几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