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制造迈向贵州“智”造

2018-11-15 08:11刘悦
当代贵州 2018年40期
关键词:贵州工业人工智能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刘悦

《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出炉,勾画了贵州未来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推动贵州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中央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紧紧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准确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互联网发展规律,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

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智能制造被确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对贵州抢抓机遇、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贵州工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用好试点示范实现“凤凰涅槃”

近日,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正式公示完毕,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围。

作为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重点项目之一,航天电器针对精密电子连接器等精密电子元器件的智能制造,大力推进自主研发的高端专用数控装备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建设行业领先的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数字化车间。

项目建成后,航天电器将实现企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预计企业生产效率可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我们正致力于把智能制造变成可推广复制的生产模式,争取到2020年前实现全部产品制造智能化。”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总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部部长李焕军说。

智能制造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而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要用好试点示范这个重要抓手。”

2017年,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吉利新能源汽车车身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项目”、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固体制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等7个项目入选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中药制造、高端制造等多个方面。利用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贵州“智造”路径明显。

贵州印发了《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就贵州智能制造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积极构建贵州智能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支点。

《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智能贵州发展框架,创建全国智能制造基地和智能应用示范区。

“贵州将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烟酒饮料等领域建成35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支持25家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打造60条柔性化生产线,培育10家重点服务型制造企业,围绕贵州工业云打造8个重点行业的‘工业大脑’,全面打造‘贵州智造’。”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景亚萍说。

利用大数据抢占“智”高点

中国航发黎阳公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作动筒数字化“双胞胎”生产线。(中国航发黎阳公司供图)

贵州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基础和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从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层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在“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任务中,贵州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工程机械仪表为主体,致力于实现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对每一台、每一批工程机械仪表及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客户需求,最终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的柔性制造,走出产品创新化的发展之路。

几年前还是普通人工流水线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乘“云”而上打造了订单大数据、研发大数据、企业资源大数据、供应链大数据、原材料大数据、产品物流大数据的大数据链,产能从2013年的86万台增至2017年的190万台,人均效率提升110%。

“推进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可以培育和引进一批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供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围绕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有效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优质增量供给。”贵州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何刚说。

“大数据+工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贵州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今年8月,《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出炉,勾画了贵州未来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推动贵州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

从今年起至2022年,贵州围绕企业数字化改造和企业上云这一核心,将每年建设6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6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2022年,将带动6000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打造全生态链智能制造高地

9月12日,2018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发布了《2018中国AI计算力发展报告》,在中国AI计算力发展城市排行中,贵阳位列全国TOP10,进入第二梯队,成为一匹亮眼的“黑马”。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成为了贵州智能制造生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看来,智能制造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制造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贵州利用大数据产业多年的积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英特尔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人工智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给贵州智能制造的发展注入活力,今年3月,贵州首个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揭牌。

“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设施最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面向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董事长、德国贵州商会会长黎杨说。

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之路,形成更优的产业结构,培育更高效益的企业,集聚更多优秀人才,贵州正努力打造全生态链的智能制造新高地。

猜你喜欢
贵州工业人工智能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