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贵州“智”气

2018-11-15 08:11岳振
当代贵州 2018年40期
关键词:网络化贵州智能化

文_岳振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都产生了新的深刻影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制造业也在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中不断转型升级,迅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贵州正通过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智能贵州”计划,重塑制造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大数据战略行动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包括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的智能化升级。《中国制造2025》的判断是:当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未来,智能制造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推进智能制造,必须以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基础。在生产活动各环节,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内外资源“云”共享,以及生产企业(车间)的数字化、自动化、无人化,特别是利用生产、消费、服务等应用场景改造传统模式,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与传统主要依靠线下交互的市场模式不同,智能制造要通过应用场景创设,很大程度上实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虚拟化,从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推进新兴动力的培育与利用。

因此,智能制造也是虚拟与现实的相互融合。通过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的交互循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生产力可以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效利用,为工业经济成长创造新兴动力。这也是贵州“千企改造”工程和“万企融合”大行动的目标所指,即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发展,解决“结构不优、创新不强、效率不高、效益不佳”等问题,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纵深。

这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智能制造是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的主攻方向。当前,贵州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数据库建设、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等方面大踏步前进,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经济商业氛围,制造业已经开启转型升级新航程。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数字经济对区域增长的贡献度,已是贵州干部群众的基本共识。

“数据洞察力”推动效率变革

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效率提升,已在贵州航空航天等军民融合产业、汽车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白酒等轻工业以及其他制造业态中有很好体现。得益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贵州一些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效率变革”,更加稳固了其市场地位,比如贵州轮胎通过工业云搭建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极大提升了设计与服务效率,赢得客户信任。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

推动效率变革,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贵州正在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医药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不断提高“两化融合”水平。智能制造所蕴含的效率变革潜能得到不断释放,源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赋予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的“数据洞察力”。因此,制造业的系列智能化方案,是在数据聚集、开放与共享的融通环境里进行的。在贵州,大数据聚通用和业态延伸为此创造了巨大空间。

通过培植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的“数据洞察力”,变革传统生产与服务方式,能有效促进制造业品质升级。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老路难以为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信息革命和消费升级,打破了传统生产与消费模式,将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依靠信息技术创新获得成长空间、推动效率变革,成为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对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服务方式进行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缺陷和服务盲区,并及时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促进生产和使用效率、企业效益持续提升。

同时,智能制造所催生的更多新兴业态,为社会创新能力培育与发挥提供了广阔舞台。智能制造的数据与信息共享,需要“云系统”、工业互联网支持,由此而生的网络生态将创造一个“双创”和投资“风口”,激发社会创新。贵州在规划打造“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试图“打破地域限制”,通过“更灵活、更有效率的方式聚集资源”,这种模式所构建起来的产业链条,所产生的“网络化协同效应”,将在更大范围内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立足区域实际循序渐进

走向智能制造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处于起步阶段”的贵州,需要从网络支撑等基础设施领域着力,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工业大脑”“企业云超市”,通过试点推进、重点突破方式,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改造制造企业工厂内外网络设施,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利用。同时,在具备一定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经营能力的企业中,开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推进制造业变革,贵州目前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优势。最为关键的是国家给予的大数据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云上贵州”“贵州工业云”以及南方数据中心建设,为智能制造建起了必要的“数据资源池”和技术支撑。另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容错试新的大数据“试验田”环境,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水火互济能源优势,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根据《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年)》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智能贵州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烟酒饮料等领域建成35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支持25家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打造60条柔性化生产线,培育10家重点服务型制造企业,围绕贵州工业云打造8个重点行业“工业大脑 ”,全面打造“贵州智造”。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可急于求成,要在贵州工业水平发展实际基础上,把握智能制造技术演进规律,突出示范引领,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进。特别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生产积极性,激发制造业市场主体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政府要从规划布局、政策引导、营商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智能制造“双创”激励机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突破。

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图为在2018数博会上的智能机器人。(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贾智 /摄)

猜你喜欢
网络化贵州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新闻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