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贵州有“药”

2018-11-15 06:25韦倩
当代贵州 2018年35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制药中药材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韦倩

贵州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增强。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2018年贵州质量发展大会上,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二届“省长质量提名奖”。

除了“益佰”之外,以“百灵”“神奇”“景峰”“汉方”等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企业发展风生水起,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增强。

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

贵州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发展出了别具特色而又经济实用的民族传统医药体系。

在我国的4802种药用资源中,常用的中药品种360种,贵州就有326种。其中,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极富特色。中药民族药产业是贵州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也是贵州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仙灵骨葆胶囊,就是源于贵州民间苗族验方,进入市场以来,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是公司产值上亿元的产品之一。

根据苗族传统验方制成的著名药品还有益佰制药的理气活血滴丸、国药同济堂的润燥止痒胶囊,等等。

贵州的民族医药在拥有先天优势的背景下,除了利用好传统药方之外,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

“贵州有154个中药独家品种,但在同一治疗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只有质量过硬、技术领先的产品才有可能获得品牌溢价。”贵州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要想脱颖而出,需要按照国家新版药典要求,坚决实施质量再提升行动,通过二次开发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使品种具有差异化特征,才能进入持续投入持续产出的良性循环。

因此,贵州进行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加快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建设。

目前,贵州医药业发展出艾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斑蝥酸钠、抗妇炎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等一大批“明星”产品。

2017年,贵州前10个重点品种产值达96亿元,占全年总产值的22%,其中,10亿元以上品种有2个,分别是艾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创新转型 后劲十足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佰制药”)是一家集新型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于1995年6月,2004年3月上市,是贵州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益佰制药现有小针剂、冻干粉针、大输液等230余个品规产品,产品覆盖抗肿瘤、心脑血管、呼吸、骨科、消化、男科、妇科等多个领域。

2017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35.87亿元,销售收入38.15亿元,纳税5.98亿元。

能取得如此成绩,保持在贵州省医药企业的前列,与公司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分不开。

2015年,益佰制药提出“聚焦大肿瘤,拥抱互联网”的战略转型规划,依托“艾迪”“艾愈”等优秀肿瘤治疗产品为主体,以构建肿瘤医疗服务平台、发展大健康产品两个大方向并行,实现益佰一箭双翼的升级转型。

“公司不仅在中成药、民族药领域不断探索,也延伸到了化药领域。除了现有化药品种,我们还将引进、研发一系列国际优秀化药品种。”益佰制药副总经理窦雅琪说。

目前,贵州许多制药企业在夯实现有中成药、民族药基础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注入新的力量,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贵州天安药业的主打产品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安多可”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产品,多次荣获省级和市级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统计,“安多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城市零售板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天安药业位列中国零售药店口服降糖药十强榜单。

2018年上半年,全省健康医药制造业发展稳步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0.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3.7%,拉动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167.3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1%。

产业扶贫 农企双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的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门药业”)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铁皮石斛花已经开放,村民们正忙着采摘。

近年来,贵州以市场需求和生态效益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支撑,以园区规范建设为示范,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生态条件,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有力的政策支持,贵州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贫困县(区)政府、医药企业、村合作社三方搭建合作平台。

贵州专门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布局黔北、黔东北生产区等五大重点种植区,主要在51个县开展中药材种植。

目前,比较具有规模的种植基地有益佰制药在罗甸县建设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威门药业在安顺建设的头花蓼基地等。

贵州省经信委直接支持以及向国家工信部申请的医药扶持项目共34个,扶持资金累计达2.68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61.69亿元。全省共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270个,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50余万亩,总产量50余万吨。

中药材基地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初具雏形,一批中药材种植大县脱颖而出,打造出一套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加工、使用的产业链,中药材供给能力大大提高。

近年来,贵州医药企业在本省采购中药材的比重从不足20%提升到40%,采购省内中药材增加20万吨左右。

“本身企业制药也需要原材料,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公司能拥有稳定的、质量保证的中药材收购基地,另一方面还能带动贫困户发展,助力贵州脱贫攻坚,这无疑是双赢的。”威门药业相关负责人说。

贵州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图为安顺市百灵中药材生态园全景。(贵州图片库供图)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制药中药材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自制药”热卖
TPP生物制品数据保护条款与中国政策定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药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机构荐股:亚夏股份、中航重机、永辉超市、佛慈制药
朝阳产业何时能走出发展危机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