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童话故事中儿童联想能力的培养

2018-11-16 08:59黄蕾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土坑小鸭巨人

黄蕾

联想是一种创造能力,它是指回忆时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创编童话故事的课堂上,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地思考、表达,说出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故事,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运用相似联想法、接近联想法、对比联想法、关系联想法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相似联想法

相似联想可以是与所思考的事物在形态上相近或相似,或者在属性上接近或相似,或者在时空上有某种联系等。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太阳想到温暖等等。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落叶里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就是潜移默化地运用相似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丰富学生的口头表达。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说话训练,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出示了实物树叶图片,让学生说说落叶像什么。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像扇子、像裙子、像小鸭子的脚掌、像火炬……接着,借助教材中的例文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相似联想的意识,以老师给出的句式作为支架,学生自由进行表达——落叶可以是小虫的屋子、小蚂蚁的船、小鱼的伞、小燕子的电报……教师趁热打铁,适时追问“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和谁交上朋友?”学生的想象一下子丰富了,思维也打开了。他们联想到落叶还可能会成为小鸟的小床、小朋友的信纸、小螃蟹的太阳伞……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建立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使他们的表达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

二、接近联想法

接近联想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的与之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产生于甲、乙两事物之间的可接近之处,但就甲乙两事物而言,它们仍是相对独立,互不相联的。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

在《小乌龟的故事》说话课教学时,教师运用了接近联想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创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老师要指导学生说出小乌龟在山上遇到的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联想山上都有些什么东西呢?这些东西会对小乌龟产生怎样的威胁呢?于是学生尽情地发挥着想象,联想到了与“山”在空间上接近的“石头、藤蔓、大灰狼、老鹰”等,通过这些联想,学生们创造了许多充满童趣的故事情境,如大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一脚踩了个空,重新又滚回到山脚下;一條藤蔓把小乌龟绊倒了;凶恶的大灰狼想要吃掉小乌龟等。大家打开了思路,自由地进行表达。

接近联想法的运用还有很多,如《动物运动会》中,联想在空间上接近的小动物有哪些,再根据动物的特点想象会有哪些参赛项目,联想生活中参加过的或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比赛情境,创编小动物在参加运动会时是怎样一番景象。

三、对比联想法

对比联想指由甲事物想到与它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或由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方面。如由高山想到流水,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沙漠想到森林,忆苦而思甜,都是因对比关系引起的联想。在童话故事创编过程中,对比联想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使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情感也更丰富、鲜明。

绘本是低年级学生训练表达、培养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当教学绘本《巨人和春天》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想法,唤醒学生的想象,说一说巨人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村子前后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当教师让学生说说“当巨人把春天锁在屋子里,自私地把她留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屋外是怎样的景象”时,有的说:“花儿不开放,小草没有生长,树木不发芽,河水不解冻,还有冬眠的松鼠和小熊也一直在睡觉。”有的说:“白茫茫的大地,没有一点动静。那些没事找他来问东问西的村民、常来捣蛋的儿童,都不见人影。”当教师又让学生说说“巨人最终把春天还给了世界,世界变得怎么样了”时,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有的说:“花儿都盛开了,绽放出了笑脸。小草钻出了泥土,大地变得绿莹莹的。树木都发芽了,小鸟在树枝上放声歌唱。河水解冻了,发出了叮叮咚咚的响声。冬眠的松鼠和小熊也醒过来了,他们伸着懒腰,看着这温暖、光明的世界。”有的说:“白雪都融化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到处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样子。村民们又来到巨人家门口,想要询问他为什么这个冬天这么漫长,孩子们又来巨人的门口捣蛋,原来他们是怕巨人寂寞才来找他玩的,村庄里到处是欢笑声,热闹极了。”可以看出学生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次口头表达。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进行连贯的表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况且还要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对比联想法给了学生一个支架,让学生对已有的文本进行相反的想象,再通过口头表达出来。

四、关系联想法

关系联想法又称因果联想法。它指根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思维过程。我们看到天阴了,就会联想到下雨,这是由因推到果;看到地上水淋淋的,也会想到刚才可能下过雨,这是由果推因。学生进行童话故事创编时,引导学生这样联想,他们的想象往往会更加丰富。

在教学《小鸭得救了》一课时,教师运用了因果联想法启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小鸭掉进土坑是因,掉进土坑后的一系列活动是果。如何才能让学生完整地将一系列的因果过程说清楚呢?教师进行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先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土坑,小鸭子掉进土坑后第一时间的反应怎样,接着它会为自己出坑做些什么,当一次又一次失败后,小鸭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进行联系,尝试想象,进而表达,学生的语言就一次比一次更富感染力、表现力。

在童话创编教学中进行联想训练,关键是要注意唤醒学生的记忆储备。记忆储备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教师要善于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表象进行指导,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语言表达服务。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土坑小鸭巨人
小兔的报答
国内
小鸭
“自埋”
挖地
岔路
直立的石巨人
小鸭捕鱼
五只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