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新思考

2018-11-16 09:00陈曦
决策探索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弘扬

陈曦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历经了50多个春秋,被十几亿中国人传唱,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雷锋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没有变,同时弘扬雷锋精神又被注入新内涵:要用雷锋精神强化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要在弘扬雷锋精神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要实现层次化、制度化、常态化。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本质

1962年,雷锋同志因公殉职,1963年,《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的著名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也纷纷为雷锋题词。此后的50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形象不断为国家和媒体所建构和型塑,同时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雷锋从意识形态象征逐渐演化为一个文化偶像。

比如在60年代人们眼中的雷锋就等同于艰苦奋斗、忠于革命忠于党,可以说是人世间最美好事物的集合体。到了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春风吹入后,为了跟上不断变化的时代,人们越发注重学习各类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于是雷锋又成为了“向科学文化进军”的楷模,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上往往更强调他的“钉子精神”。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雷锋精神的内涵也相应出现了根本性转变,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色彩日益淡化,见义勇为、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再被提及,雷锋开始从一个政治符号转化为一个优秀的道德典型。近几年,雷锋形象的建构又从“高大全”转向生活化、平民化,设想一下,如果雷锋今天还活着,肯定会开微博,粉丝一定很多……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需要与时俱进地践行雷锋精神。

那么雷锋精神究竟指什么?在老一辈革命家给雷锋的题词中能找到答案。比如,周恩来给雷锋的题词中写到:“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题词之中“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放在第一条的;接下来又指出了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不同于一般英雄的特征,他是“共产主义者”,因此有着“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再次强调了他的阶级属性。

从雷锋的出身、经历看,我们完全能够理解雷锋这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雷锋1940年出生,7岁就成了孤儿,是党和国家把他抚养成人,送他上学、参军。1960年1月雷锋入伍,11月8日入党,当兵不到一年就入党,这在和平时期的军队中是罕见的。1961年8月,还不满21岁的雷锋就被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当时抚顺最年轻的市人大代表,并且这个纪录至今也无人打破。今天大多数人对于“解放”和“翻身”两个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对于雷锋来说是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的。所以,如果剥离了雷锋的阶级属性,仅仅把雷锋精神停留在“乐于助人”“博爱”的层面上,这个雷锋是不完整的。虽然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大地上从来都不缺少乐于助人的善人,但具有“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的著名典型只有雷锋一个,毕竟中国是一个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

作为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为一个普通士兵题字,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他学习,恰恰是因为他看到了雷锋平凡中的不平凡。雷锋精神可以说塑造了毛泽东时代整个社会的灵魂,带动了整个社会向上的风气和正能量。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人民的道德品质,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也是毛泽东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根本目的。毛泽东要领导中国革命,要带领中国共产党继续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需要让雷锋精神站在历史的潮头之上,赋予雷锋精神时代的特征,这样才能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这也体现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

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大事业与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人们所敬仰和追求的一种精神文化。雷锋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大爱精神、忘我精神、进取精神,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55年来,每当各种思潮产生碰撞时,都会出现对雷锋精神的回顾、讨论和思考。面对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多元化、信仰多样化的现实,要在年轻的“90后”“00后”心中树立一个道德偶像是非常难得的事,所以我们要深入思考:新时期要怎样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二、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用雷锋精神强化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

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雷锋。2017年11月,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希在调研座谈会上曾强调:“不要每次提到学习雷锋总是让孩子和老百姓去学,更应该让领导干部学。”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也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实生活中,有极少数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同时也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宗旨意识和雷锋精神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之中,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开展工作的标准,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事情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实现好,把人民群众的希望发展好。同时,各地区也要将学习雷锋和干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二)在弘扬雷锋精神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比较热衷、关注政治、参与政治话题,而西方人更关心社会生活,造成这种差异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西方人产生精神力量的途径不同。西方人的精神力量大多數源于宗教,所以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手按《圣经》已经成为一项不成文的传统。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往往借助由政治活动而来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引导,也就是常说的“讲政治”。在“讲政治”活动中的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树典型”,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成功也是中国人民最耳熟能详的典型。

今天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利益诉求和价值判断,到底该如何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这就需要一个社会共同认同的普遍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要灌输于群众,就必须进行再通俗化的处理,雷锋精神就成为核心价值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雷锋精神已经通过50多年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牢牢扎根在每一名中国人的心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人人学习雷锋,争做雷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就可以更好地融入大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雷锋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载体和有效路径。

(三)弘扬雷锋精神要实现层次化、制度化、常态化

首先,学雷锋活动要层次化,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干部要学雷锋,普通人更要学雷锋,学习他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比如,从2006年開始,辽宁省抚顺市每年都会评选1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姓雷锋”,用“百姓雷锋”引领时代文明和道德风尚,这是抚顺市学雷锋活动的特色和创举,目前已坚持了12年,共评选出了123位群众身边的“百姓雷锋”。这些“百姓雷锋”会定期循环在市、区级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作事迹报告,并取得了不俗的反响。就像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曾经说过的:“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做到。”这句话是对我们今天弘扬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只要你愿意、肯努力,那么人人都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之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

其次,学雷锋活动要制度化。为了使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不再重演,弘扬雷锋精神必须有制度保障。近几年,媒体上经常报道搀扶摔倒老人遭讹诈的事情。某杂志曾经面向全社会的一定年龄段的青年开展了一个“关于要不要扶摔倒老人”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84.9%的受访者坦言:不扶!这说明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既要靠道德,也要靠制度。国家既要立法保护见义勇为者,也要加大对讹诈行为的监管,坚决惩恶扬善。

最后,学雷锋活动要常态化。为了防止“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的形式主义,学雷锋活动要号召人人立足岗位奉献、层层挂钩帮扶,将学雷锋活动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体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避免学雷锋“一阵风”“走过场”,保证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在伟大的时代中彰显。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品质的要求和特色。不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进步,最能体现社会正气的、最能代表人们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还是雷锋精神。虽然雷锋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是他从未远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鲜活的雷锋出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雷锋没有走远,也不能走远,雷锋精神必将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