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个一”工作法 在河南省“僵尸企业”处置中的应用

2018-11-16 09:00阮少华
决策探索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六个一省属市县

阮少华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僵尸企业”处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一、河南省“僵尸企业”状况

河南省纳入处置计划的有1055户国有“僵尸企业”,涉及资产总额336.13亿元,负债总额517亿元,拖欠职工工资总额5.58亿元,欠缴社保及滞纳金50亿元,涉及职工130270人。其中,在岗人员36311人,离休人员2601人,退休人员49839人。

管理层级上,省属“僵尸企业”205户(省管168户、省直37户),占比19.4%;市县属“僵尸企业”850户,占比80.6%。经营状态上,长期停产566户(其中停产10年以上285户,占比50.4%),占比53.6%;半停产124户,占比11.8%;壳企业181户(其中存续10年以上壳企业126户,占比69.6%),占比17.2%;长期扭亏无望68户,占比6.4%;半拉子工程4户,占比0.3%;其他112户,占比10.7%。经营业态上,省属“僵尸企业”中工业类企业占绝大多数,尤其是省管企业中“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市县属“僵尸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工业类、商贸类行业。

二、“六个一”工作法的应用

在2017年9月25日召开的全省国企改革推进会上,河南省省长陈润儿亲自做了动员和部署,拉开了“僵尸企业”处置总攻战的序幕。省国企改革办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协调调度作用,认真探索研究,形成了“六个一”工作法,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建立了一个全省数据库

按照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的原则,依据国务院国资委对“僵尸企业”的基本定义,先后多次组织各省属企业、省直厅局、省辖市和省直管县进行摸底核实工作,认真排查每户“僵尸企业”的人员、资产、债权债务、涉及经营状况、涉法涉诉、欠费欠税、或有风险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属、市县、省直三个层面,分别设立台账,建档入库,列明每户企业的情况,持续滚动调查、补充完善,实现了相关数据的精准化掌握和有关情况的动态化管理。

(二)出台了一套政策意见

面对“僵尸企业”处置这项全新的工作,参考借鉴以往改革经验及外省有关政策,本着“解放思想、问题导向、依法依规”原则,由省政府国资委牵头,联合省高院、省人社、财政、国土等部门出台了《关于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意见》(豫国资文〔2017〕16号),标志着河南省的“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正式全面开展。随着处置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又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17〕147号)。省高院结合破产工作实际,出台了《关于切实发挥破产审判职能服务保障全省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省税务、工商及相关省辖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的意见和办法,初步形成了“僵尸企业”处置“1+N”政策体系,为开展处置工作夯实了政策基础。

(三)制定了一个推进方案

为确保按时完成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僵尸企业”处置任务,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国有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推进方案》(豫企改〔2017〕4号),明确了全省“僵尸企业”处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工作举措。并就“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中主要采取的兼并重组、改制转让、清算注销、依法破产等处置方式,明确了具体的处置完成标准、一般操作流程等。为确保处置工作的规范有序,先后多次组织市国资监管机构和省属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国企改革专题培训班,就“僵尸企业”处置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集中培训,详细解读有关政策,重点讲解清算注销、依法破产等常用处置方式的法律规定、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组成了一支专业团队

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省国资委抽调部分业务处室负责人和企业交流挂职人员,成立了“僵尸企业”处置专题工作小组,由省国资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僵尸企业”处置任务较重的“三煤一钢”、国控集团、商贸集团等省属企业,在开封、驻马店等市县开展调研督导,明确目标任务,提出有关要求,研究解决问题,指导督促工作。与此相对应,各企业、市县也按照有关要求,组建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明确了相关责任分工,专业高效地开展处置工作。同时,通过向社会公开遴选的方式,优中选优确定了一批具有较好资质并具备丰富服务国企改革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服务团队,先期与省属企业及所属“僵尸企业”对接交流,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五)建立了一个联席会议制度

“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各有关省直部门大力支持,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建立了由省国资委牵头,省人社、财政、高法等12个省直部门参加的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组成联席会议各省直部门的副厅级以上成员名单和主、副召集人,明确了有关工作规则和工作要求,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有关问题,协同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17年9月25日全省深化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后,在联席会议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力度,各有关省直部门均抽调一名主力业务处长为联络人,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组成调研组深入相关企业了解情况,共同研究支持政策,协同解决处置工作中存在的资产债务处置难、人员安置难、清算注销难、依法破产难等难题。

(六)形成了一个有力调度机制

按照以省属“僵尸企业”处置为重点,统筹推进全省“僵尸企业”处置的工作思路,借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工作经验,根据对各省属企业、市县的调查摸底和年度任务安排情况,分类建立任务清单,将其年度处置计划户数、处置方式、时间节点、相关责任人等,绘制成表、挂图在墙,分解任务、倒排时间,上下对照、逐户销号。加强工作调度,对省属“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机制,对市县属“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实行周报告、月调度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调度会,逐家听取企业和市县的工作汇报,逐户分析研究工作进度,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协调解决,对工作进度较慢的告诫督导、对进度较快或超计划完成任务的通报表扬。

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目前,“六个一”工作法全省上下适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攻坚克难。截至目前,河南省1055户国有“僵尸企业”,已完成1043户,其中,省管企业165户;省直厅局所属企业33户;市县属企业845户。按处置方式分,已完成的1043户中,依法破产404户、清算注销391户、兼并重组88户、改制转让39户、盘活脱困121户。

通过对“僵尸企业”的分类处置,一批长期停产企业和壳企业实现了市场出清;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低效闲置资产得到了盘活,部分企业获得了新生;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长期拖欠的职工社保和税款实现了清缴。通过全省范围内资产处置、债务重组、成本筹措、人员安置等改革难题的有效破解,国企改革战线锻炼了一批队伍,培养了不少人才,提高了河南省应对国有企业高质量改革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政策研究”(2017D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猜你喜欢
六个一省属市县
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六个一”立家规、育家风、严家教
市县传真
市县传真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90岁老人每天的“六个一”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