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管庄路径

2018-11-16 09:00朱群永
决策探索 2018年20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同心圆驻村

朱群永

编者按:

雕木雅亭芳草丛,连心斗角踞西东;韵谐惠运长流水,永伴全村逸乐翁。近日,记者行走在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卧龙湖畔曲径通幽的林荫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旁边古色古香的小亭、传统民居及远处矗立的牌坊,被这朴素旖旎的乡村风景所吸引。这是管庄村在脱贫攻坚的同时,积极打造“管庄八景”、发展乡村生态游以建设“美丽管庄”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2016年以来,根据宁陵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宁陵县张弓镇管庄驻村工作队依托管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特色的乡村风情,以“记得住乡愁,展现农家味道”为主题,将文化资源、扶贫车间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进行整合挖掘提升,与镇村积极结合,让每个村民都参与到村庄的旅游发展中来,打造“管庄八景”,以生态乡村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日渐同质化的乡村旅游市场竖起了自己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管庄路径”。

“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指挥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管庄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做好联系、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积极为民办事,在政府和农民间架起了一座贴心的桥梁。”宁陵县史志办驻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说。

通过实施各类帮扶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其中落实到户增收项目54户223人,转移就业59户78人,办理公益性岗位32个,加入合作社分红4人,政府兜底22户60人。并先后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500万元,修建了村室、村级活动广场、文化室、医疗室、戏台、公厕等,铺设村内道路2万平方米,改造低压线路3400米,新打机井7眼,安装路灯87个,设置垃圾收集箱20个;招商引资新建扶贫车间旭日旅游背包厂一个,可容纳120人就业。

抓基础设施 改善民生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村委班子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驻村工作队协调交通局、公路局新修水泥道路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00万元,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新打农田灌溉机井7眼,使管庄村1488亩地灌溉全覆盖;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普通路灯75盏,照明电路、农网改造已于2016年9月完成;建3200平方米健身文化广场1座,建1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座,建30平方米公厕一座,建109平方米卫生室一座,建80平方米文化大舞台1座;道路拓宽500米、绿化树木450棵、修建村内下水道10000多米。

抓产业发展 共同富裕

驻村工作队通过考察调研与旅游背包厂签约在管庄村建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座,安置贫困人口25人、非贫困人口80人就业,使就业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统筹纳入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规划,整合各类培训项目,转移劳动力就业59户共78人;协调卫生部门对患有重大疾病且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户和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给予医疗救助3户11人;协调教育部门为贫困户家庭在校就读学生办理资助,对贫困户有高校就读在校生优先办理无息助学贷款。给予救助5户24人,并经过多方协调,为贫困户李超章流转了土地200亩,成立了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

解民困 构建和谐

驻村工作队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相继组织安排了一系列帮扶活动,组织畜牧专家对管庄村的养殖户讲解养殖技术和病情防治,并给养殖户免费发放药品;为生活有困难的特困家庭和低保户发放了救助金和面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缓解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困境;联合张弓镇卫生院组织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并为村民免费发放药品;为管庄小学的贫困生送去了书包、文具盒及学习用品等。

今年78岁的管庄村民李顺明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宁陵县县长马同和联系帮扶管庄村。他经常入村进户搞调研,提出对贫困户实施“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去年以来,按照脱贫攻坚九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美丽管庄”,打造“管庄乡村游”,村里的贤德广场、广惠二亭、幸福林、村史馆、文化墙、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管庄八景及新打的机井、改造后的农电线路等,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堅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而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则树立了管庄新风尚。

移风易俗新时尚 文明管庄正能量

自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管庄村迅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规章制度。2016年12月14日,管庄村举行“移风易俗新时尚 文明管庄正能量”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乡贤”“孝贤”“好媳妇”“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妯娌”“好婆母”共19位。

2017年3月12日,村民李景贺的母亲去世,由红白理事会办理,理事会负责遗体火化、告别及安葬等具体事宜,不仅取消了三代直系亲属以外披麻戴孝、其他亲友戴黑纱或白布的习俗,还取消了演出、鸣炮等扰民行为,提倡放哀乐;取消了流水席,改吃大锅菜;取消了各类扎彩、聘请职业哭灵人员陋习;取消了孝子、孝女、孙女谢客、谢孝、送孝、谢纸;通过理事会的简办,使其节省了5000元。“移风易俗新时尚 文明管庄正能量”活动的开展,使管庄村的红白事大操大办得到了遏制,婚嫁订亲彩礼由以往的十几万元降到两万元,宴席由原来的一桌600多元控制到200元以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此次表彰活动,引导了全县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民俗文化 建成全县第一座村史馆

文明源远的管庄,村之沿革,史之演绎,亦正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巨大变化之生动缩影。讴歌幸福生活,记录奋斗历程。管庄村以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为背景,对村史馆主题进行设计。编修乡村简介、村训、幸福管庄、长寿福地、武术名村、管庄之变、扶贫产业、领导关怀等板块,用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荣誉展示和视频影像等方式展现管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重点放在乡村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村容村貌、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的展示上。集中反映了村庄的历史底蕴和在党领导下农村的发展变化的概貌。用一件件物品承载历史,用一幅幅图片记录进程,用一处处实景浓缩记忆。注重乡村特色,展示了民俗风情、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等风貌。

建立“同心圆梦超市”

6月11日上午,宁陵县“同心圆梦超市”定向捐赠启动仪式在宁陵县葛大剧院举行,来自全县的党政机关干部、50余家爱心企业以及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短短半个小时,就募集社会扶贫善款1540余万元。他们所捐赠的资金和物品将全部用于贫困村“同心圆梦超市”的发展运行,以“小超市”推动“大扶贫”。管庄村在2018年6月设立了“同心圆梦超市”,“同心圆梦超市”依托村内信誉度高、商业道德好的超市建立,以贫困农户为服务对象,以“经营”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为主。在这里,村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拿着身份证和积分卡领取等价值的物品。而这些积分是由村民每个月根据他们的品行和努力给出的打分,一积分就是一元钱,想获得高分就要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帮助邻居、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管庄村委在开展星级农户评选活动中,共设增收致富之星、政策明白之星、移风易俗之星、户容整洁之星、反对迷信之星、学用科技之星、良好家风之星、诚实守信之星、模范守法之星、热心公益之星十项内容,将每月的15至30日设为星级评定日,由村脱贫攻坚责任组成员、村干部、党员代表和乡贤代表等人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评选,结果公示3日以上,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星级农户按照每星50积分的标准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卡。被评为“十星农户”的,发放“十星农户”奖牌,另奖500积分。星级农户可凭积分卡到本村“同心圆梦超市”换购生活用品。

“同心圆梦超市”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的生活压力,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促使很多贫困户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如今,管庄村正如冉冉升起的旭日,奔跑在脱贫攻坚的大道上!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仅要送资金、送政策,还要送志气、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更要从源头拔掉穷根,让贫困户从精神上富足起来。”马同和说。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同心圆驻村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同心圆梦再出发
驻村博士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