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携手,筑起“道德长城”

2018-11-17 01:30发自北京海淀
清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模范好人力量

文_本刊记者(发自北京海淀)

其实,除了湖南郴州“好人协会”有大量的好人好事,全国各地的好人及其事迹比比皆是,他们是一种道德力量的化身与符号,是一股股温暖人心的涓涓细流。时常见诸报端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等称号或荣誉,就是对这个庞大群体的一种肯定与表彰。

“好人”其实就在身边

来自民间的“好人”往往默默无闻,捡起路边的纸屑,帮助老人过马路,为山区孩童捐献一点财务,诸如此类的事迹就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也许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手笔”“大动作”;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好人”,才汇成一股股温暖人心的暖流,他们的精神和力量,对道德滑坡现象是一种纠偏的力量。

本刊记者采访过的“好人”有多起,其中近期本刊记者采访的宁乡“好人”沈定坤就是其中一例。沈定坤身为残疾人,却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等社会弱势群体奔走呼号,他牵头发起了民间爱心组织,组织了一支达3000多人的爱心志愿者队伍,这些爱心志愿者已经累计捐赠了360多万元,累计资助了400多名中小学生。沈定坤对本刊记者说:“这个世界需要无尽的爱,因为有爱,我们才不会孤独;因为有爱,我们才砥砺前行;因为有爱,我们才永不言弃。”

在公检法司等各部门各单位,“好人”也层出不穷。本刊记者采访过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副庭长陈昶屹,就是一名用法律知识和道德力量捍卫公平正义的“好人法官”。自2005年进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系统工作以来,陈昶屹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300余件,平均年结案330余件,无一差错;扎根基层,勇担重任,“啃”下一众疑难复杂案件。陈昶屹于2017年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我最喜爱的好法官”、“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面对众多荣誉,陈昶屹说道,荣誉只是代表过去,在未来做出更多成绩,才是青年法官的当务之急。“荣誉是外在的,能够为老百姓服务,在每个案件中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这才是最大的荣誉。”

“人民的利益要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做了法官的陈昶屹一旦看到当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孤立无援时,更容易产生一种正义的“冲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陈昶屹特意回忆起了6年前的一桩案子:8名农民工遇到了与他母亲当年类似的情况,他们状告一家餐厅未支付离职补偿金和工资,却拿不出证明劳动关系的任何证据。如果只是按照法律条文,这桩案子很好判,因为连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都没有,那8名农民工很难胜诉。但陈昶屹不甘心,他亲自去餐厅了解情况,最后帮农民工找到了有利证据,打赢了这场农民工维权官司。几天后,8名农民工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办事公道,深得民心”几个大字,表达了他们对这名“好人法官”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坚持做好事是需要动力的,政府肯定,社会点赞,或许就是他们做好事最好的动力。”在本刊记者采访中,一位地方政府官员曾如此表示。也有评论指出,不能让好人“德而不彰”“好而不显”;而作为社会管理者,更应该倡导这种好人精神。

让“好人有好报”制度化、常态化

让“好人有好报”成为制度化、常态化,是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对“道德人物”“模范人物”“好人好事”的评选就做到了常态化。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各种各样对“好人”的评选与表彰也屡见不鲜,它对鼓舞社会各界的道德向上无疑是极具积极作用的。

近日,“湖南好人榜”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益阳市赫山区举行,91位群众身边好人入选一季度“湖南好人榜”。91位上榜者当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干警等,是经群众推荐、层层评选出来的平民英雄。他们来自群众身边,事迹可信、可学、可敬,所彰显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的凡人善举彰显了温暖人心的道德力量,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一位参与采访这些“好人事迹”的媒体记者说。

据《湖南日报》报道,近些年来,全省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3人(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48人次,全省道德模范68人,10人(组)获评“感动中国人物”,近400人登上“中国好人榜”,700多人登上“湖南好人榜”,11人入选“全国美德少年”,可谓群星灿烂。

比如,上海徐汇区已连续7年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推荐活动,形成月月推、月月评身边好人的良好机制,在此基础上,每年评选推出10名“徐汇区道德模范”并进行表彰宣传,形成社会文明风尚。同时,全区各条战线积极开展各类最美人物的评选活动,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家庭、最美警察、美德少年等各种类型的先进人物,不断进入徐汇区先进典型人物库,为典型人物培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在江西省,也规定省道德模范可在庆典活动、参观游览、医疗保健、免费乘车等方面享受多项礼遇帮扶政策,让“好人有好报”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也让道德更有力量。

再如,长春市先后出台了《长春好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和《长春市道德模范及长春好人荣誉称号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其中,《长春好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类好人的评选标准条件,并引导各部门、各单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好人,帮助好人解除后顾之忧,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总有一种精神,脉脉流淌直抵人心;总有一种力量,潜藏心间催人奋进;总有一个个平凡的好人,做出感人至深的善举,谱写出人间大爱……”“如果说,一个好人是一棵树,十个好人就是一片林,而成千上万的好人,就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社会氛围,让这座城市充满正能量,让人们从中找到认同感,找到归属感,找到幸福感。”长春市有关部门做出的“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综述中,就有这么一段话让人感怀至深。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道德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端正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道德人格、培养内心信念,最后形成公民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社会风尚等方式,为经济基础和社会利益服务。“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

王伟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热心公益、孝敬亲长、勤俭节约、崇善尚德等成为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另一方面,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奢侈浪费等落后甚至腐朽的道德观念也会对社会成员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道德模范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群众,有利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现象屡见报端。有专家表示,这种为人所摒弃的落后道德正影响着年轻一代,我们把这种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并影响人们行为的道德退化统称为道德滑坡现象。但是,即使在因道德滑坡日下受到诟病的今天,“好人”仍在每个人的身边。

猜你喜欢
模范好人力量
[坏蛋联盟][The Bad Guys]好人唔易做
西游新记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好人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没人选它当模范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