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双向”工作机制破解“智志双扶”难题

2018-11-18 04:18旬阳县委书记
当代陕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孔子贫困户攻坚

◎旬阳县委书记 梁 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乡村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旬阳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以白柳镇为试点,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并创新展开乡村治理,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积淀,探索出了“三线双向”工作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三线联动。第一条线,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工作的固本之源。我县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检验基层组织的试金石,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以作风硬、善作为、敢担当为标准,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大脑神经网络作用。基层党组织全程对发展生产、政策引导、自治管理等工作进行把脉纠偏,确保政策不走样、措施不偏激、任务能落实。同时,发挥组织优势,整合政策、项目等资源,按照党员带头、集体参与的思路,引领群众合力攻坚。一批以“党建+”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实体不断壮大,众多以党员为代表的优秀人才纷纷涌现。第二条线,把“三治”融合作为社会治理的通络之作。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破小案暖民心等活动,惩治了一批农村工作的害群之马,社会风气得到了净化;坚持实行以道德评议为基础的“三会两榜”工作法,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唤醒了一批尚未“睡醒”的群众,农村传统道德体系逐渐重塑;切实修订以村规民约为主的各类自治制度,约束了一批违规不违法、犯错不犯罪的群众,群众规矩意识、红线意识不断加强。“三治”融合已深入人心,解决了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治理中的诸多难题。第三条线,把积分管理作为攻坚克难的创新之举。一方面,从完成脱贫任务入手,厘清脱贫指标,把贫困村、贫困户需要解决的事项形成清单,实行销号管理,逐月进行汇总自查,并对应相应的积分,扶贫干部及贫困户干什么、怎么干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自主创业、政策知晓、遵纪守法、家庭卫生等多个方面建立正负清单,对贫困户进行日常行为积分,正清单包含厚道实在、孝敬老人等16个项目,负清单包括消极被动、违约违规等30个项目。积分公示在村内醒目的位置,并强化结果运用。正积分达到一定分数,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负积分达到一定分数,对其进行惩戒。通过积分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更加明晰,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得到有效解决,扶志、扶智真正落到了实处。

正向激励。正向激励是在积分管理的基础上,对勤奋努力的贫困户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目前以爱心超市、文明银行和孝德基金为主要载体。首先,按照以村为主、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全面铺开原则,通过募集帮扶单位、民办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助的资金购买基本生活用品,在贫困村设立“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日常行为正积分免费兑换等值物品,促使贫困户树立勤劳观念,体现劳动价值,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其次,探索实践政府引导、子女为主、社会参与的养老路子,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孝德基金,着力解决农村贫困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日常行为积分良好的贫困户,子女及时足额交纳赡养费(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并签订赡养协议的,由孝德基金给予缴纳金额10%奖补。通过扶贫孝德基金的设立,鼓励更多的人缴纳赡养费,以形式转变促内容提升,助力精准扶贫,营造孝顺老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探索建设村(社区)“精神银行”,以遵守村规民约为载体,将体谅别人、遵守诺言、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纳入“精神银行”的业务范畴,运用积分管理,结合道德评议,每月评比公示,不断培养精神层面的富裕户,达到淳化民风的目的。

反向惩戒。推行社会治理“三治”融合过程中,将新民风建设产业技能培训会、贫困户点评会、道德评议会、先进后进榜“三会两榜”作为农村综合治理和脱贫攻坚的创新性举措,有效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具体执行中,重教育、轻惩罚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终归缺乏刚性规定。2017年9月,结合“三会两榜”工作法,经过充分调研,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自治程度较高的白柳镇十里洼村试行脱贫攻坚“停帮”机制。随后,村“两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针对社会秩序、村风民俗、家庭美德等问题,讨论制定了赌博酗酒、违法乱纪、不赡养老人、铺张浪费等30项指标,并将其列入村规民约,最终形成“停帮”制度,对符合其中任何一项指标的贫困户“停帮”,让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同时,也面临违反规定的惩戒。根据贫困户所违反的指标,停止帮扶时限分为3个月和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停帮”期间,除了住房、教育、医疗、兜底政策等国家硬性扶持政策外,县镇村各类财物慰问扶助、产业扶持、贴息贷款等一律停止。经过半年的试行,2018年3月,白柳镇在全镇推行了“停帮”机制,这种以负面清单方式倒逼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的工作方法,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方面收到了奇效。

正向激励润物细无声,西沟河村贫困户康国会说:“2017年到现在,我几次被评为村上的道德模范,虽然只是用积分换了几瓶洗洁精和两个热水壶,但是明显感觉村民看我都不一样了,大家现在都在看样子,都在互相比谁更好,以前那种破罐子破摔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反向惩戒效果立竿见影,十里洼村村民肖兆军2017年9月被确定为“停帮”对象,他说:“首先感觉丢人么,自己脸上挂不住,娃们出门别人也指指点点看不起。党的政策这么好,以后我要好好干。”在帮教人员、镇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将近半年时间的共同努力下,肖兆军的思想彻底转变过来,贷款3万元,种植了十余亩烤烟。

“三线双向”工作机制在破解“智志双扶”这个难题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试点白柳镇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扩大了积分管理的范畴,对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任务等具体工作也实行积分制管理,并对应年终考核量化工作任务,对干部管理实行月评先进、季评标兵、年评模范。目前,“三线双向”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度已趋于完善,为在全县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一向倡导的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推行八项规定,抓好作风建设,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因而能上行下效,清风劲吹。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清廉,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引用先秦时期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领导干部有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但看领导干部怎么说,更看他们怎么做。要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人格魅力。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原典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释义

孔子这两段话都说明了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在《论语·颜渊》中,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认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对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概括。

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需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在评价西汉“飞将军”李广时,引用了孔子这句话:“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对“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佳诠释。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关键在于落实』等文中引用

◎解读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副对联,批评不抓落实的时弊,强调“为政贵在行”的理念。战国时期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留下虚谈废务、空谈误国的历史教训。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带领人民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关键。能否以实而治,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需要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避免徒陈空文、浮光掠影。

◎原典

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清】唐甄《潜书·权实》

◎释义

《潜书》为清初思想家唐甄(1630—1704年)所著,作者自称积三十年而成。唐甄自言:“不忧世之不我知,而忧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郁结于中,不可以已,发而为言。”

唐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名成功的实践者。他在山西长子县做知县时,为了动员百姓种桑养蚕,不但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而且带头示范。结果一纸文书通告未发,就在三旬之内种桑80余万株。他的成功经验,便是“为政贵在行”。唐甄认为,文书通告只是“藉以通言语备遗忘耳,奚足恃乎”,故而提出:“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实,就是实干,踏踏实实做事。唐甄认为,为政最重要的是付出实际行动,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反之,百姓就不得安宁。唐甄的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官场中公文泛滥、有令不行的弊端提出的,并非一概否定发布文告推行政令的作用。他认为,如果只管发文,不问落实,其结果只能是“百职不修,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公文告示贴满大街小巷也形如空文。

猜你喜欢
孔子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