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格局

2018-11-19 07:25万容
当代党员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组织部门人才工作

文︳万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深刻彰显了党对人才规律的透彻认识和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清晰阐明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着力点,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全面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大局大势、聚焦主业主责、坚持问题导向,把准“战略资源”全新定位,发挥牵头抓总龙头作用,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格局。

把握大局大势,掌控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棋局”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才能明晰工作走向“布局”,明确发力重点“落子”。

在站位上聚焦“战略资源”这一全新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从“第一资源”上升到“战略资源”,这是时代赋予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是人才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论断,更是组织部门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认知和应对的新课题。要进一步凝聚“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共识,从根本上确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核心地位,继而从机制、政策、项目、服务等层面多维务实开展工作,下大力气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使人才源源不断聚集到各行各业,为接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在全局上把准“党管人才”这一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组织部门必须以这条原则为基准,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督促不包办,既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又要避免越俎代庖。组织部门抓人才工作的重心应更多地放在“顶层设计”和“谋划全局”上,要善于审时度势和谋篇布局。既要积极谋划构建体制内外共同参与、共同投入的大格局,也要谋划聚才引智与创新引领、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并举的实举措。

在思维上树立“认知升级”这一基本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引导思维模式升级换代,以适应发展需求。要树立“大局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就是“新棋局”,更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树立“精品思维”,人才工作包罗万象,要像“绣花”一样考量环节细节,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精品意识。要树立“多元思维”,眼界、胸怀、当前、未来、供给侧、体制内外要综合考量,一体推进。

聚焦主业主责,落实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一个加快”“三个更加”点明了人才工作的原则、要求和路径,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更是指导组织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实践论。

着力构建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治本之举。组织部门要从人才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客观实际出发,多层面、多角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政策体系。要围绕需求构建,根据体制内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需求侧”特点,突出政策“针对性”,实现“有效供给”。要根据发展构建,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的匹配性,充分考虑当前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特点,做到“契合融合”。要着眼未来构建,结合“十三五”中长期发展规划思考人才政策的系统性、承接性和前瞻性,为未来五至十年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提前谋划布局、涵养储备,做到“未雨绸缪”。近年来,璧山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企业创新型人才专项资助暂行办法》《“璧山英才”遴选及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十余项制度,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初步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广、靶向精”的人才政策体系。

着力打造高效的人才集聚平台。高效的人才集聚平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路径。组织部门要在资源挖掘整合、“产学研”对接、体制机制上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人才集聚“矩阵”。近年来,璧山围绕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目标,聚焦协同推进“中意创新产业园”和“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推动“1+10”研究院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众创空间、78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全区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重庆前列,形成创新型、研发型人才向产业企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着力实施优质的人才工作项目。优质的人才工作项目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组织部门要着眼全局,统筹考量项目内涵外延,着力推动优质人才项目实施。要根据发展演进设置项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建立什么项目,补充什么人才。要根据资金体量分步推进,人才政策往往有延续性、长效性特点,应把资金作为衡量项目优劣的“充要条件”,有充裕资金的率先实施、引领实施。从2013年起,璧山每年落实1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和2000万元工业强区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千人引才计划”,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自主培养等形式,引进和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特别是通过合作办医、联盟办学等“柔性引进”方式,使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短板得到迅速“补缺”。近年来先后开展的产业人才集聚计划、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等人才项目,也有效助推了人才素质提升。

着力延展温情的人才服务链条。“有温度”的服务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必由之路。宜业宜居、心情舒畅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发挥专长、交流深造的工作环境,是集聚人才的“强磁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组织部门要以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为基底,以提供温暖温情的全程服务为侧重,打造高标准人才服务链条。近年来,璧山树立“善待人才就是对发展的贡献”理念,通过“环境+服务”方式不断拉近区域与人才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国的小而美”“深绿城市”,重庆首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聚才引智的“绿色名片”;通过打造从人的出生到终老十个关键节点的“人生服务链条”,解决了人才在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坚持问题导向,开辟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征程”

新征程新起点,人才工作也还有很多“问题清单”。比如,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加剧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才往“东部走”、向“沿海流”,区域内部地理位置相邻相近、交通线路互通共享导致的“主导产业同质化”引发竞争;“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致使“才向钱看”“钱多才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人才向产业企业集聚机制仍待破题;此外,“政企研”联动活力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优等,也都是人才工作中的短板和瓶颈。开启人才工作新征程,组织部门要着重从三个层面发力。

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要树立“大人才观”,遵循系统培养规律,加快人才资源价值提升,紧扣政策、需求、问题三个导向,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强化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管人才”科学化水平。优化人才支撑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因类拟定人才激励政策,着力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政策体系。

高度重视企业主体作用。逐步厘清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研发投入、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任务与分工,鼓励和引导企业作为引才育才主体,积极参与构建人才向产业企业集聚的合理机制。搭建企业与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的桥梁,建立健全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综合考虑各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实际情况设计政策,注重政策设计指向对高层次创新团队和中高层研发人员适当倾斜,用经济杠杆吸引集聚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提升本土人才服务机构水平,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充分利用共享交通、高效医疗、良心教育、优质文化、主题娱乐、绿色生态等要素,不断充实延展人才服务链条。

猜你喜欢
组织部门人才工作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人才云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不工作,爽飞了?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