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中考生物学试题特点评析

2018-11-19 07:08韦一梦周岐海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评析图表黄瓜

韦一梦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 541006)

近5年(2013年至2017年),广西来宾市中考生物学试卷卷面满分均为60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30分。试卷易中难的比例大致为6∶3∶1,可见试卷整体还是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从命题看,生物学科试题题型特点和命题趋势主要分为: 理解记忆型、概念原理分析型、图表分析型、实验设计与分析型等。试卷结构科学、合理,且试题比较灵活开放,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

1 理解记忆型

理解记忆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较简单但是却很重要的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考查的的内容通常是卫生保健、环境保护以及生物技术等,渗透生命和情感教育。这类题目一般有3题左右,难度小,学生一般很容易做对。

例1 (2016年第2题)酿酒过程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发酵 B. 克隆

C. 组织培养 D. 转基因

评析: 酿酒利用的是发酵技术。试题很简单,却注重联系生活和生产。知识应当是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试题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2 概念原理分析型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应获得有关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概念原理分析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概念正确区分的能力。这一类试题难度中等偏易,题量比较多,所占分值比较大。但也往往是容易失分的题目,原因是学生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没有理解到位,或者把某些概念混淆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概念图等教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及梳理各个相近概念间的关系。

例2 (2013年第10题)下列各项中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红水河中的水草 B. 红水河中的鱼

C. 红水河中的所有生物 D. 红水河

评析: 该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故该题选D。如果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没有掌握到位,忽略了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则常常容易选了错误的选项C。题目中红水河是来宾市的主要河流,试题凸显了地方资源特色,增添了亲切感,体现出试题渗透人文精神的新课标理念。

3 图表分析型

在生物学试题中常见图表类试题。图表类试题以图表的形式创设命题视角,情境新颖,形式多样,卷面图文并茂,简洁而美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常以图表来进行命题的模块有: 实验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种子的结构、光合作用、人体的各个系统、生物的发育及遗传和变异。常见的图表类型可以分为: 模式图、示意图、过程图、坐标图、思维导图和表格等。

图表分析题不仅在选择题中出现,在综合题中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图表分析题既能考查知识目标,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来宾市近年来生物学学科中考命题的重点题型,且分值有递增的趋势。2013年是4题13分,2015年6题21分,2014年、2017年7道图表题分别是24分和22分,而2016年10道题则高达31分。

例3 (2015年第20题)图甲是人体血液流经肺部的三种血管示意图,图乙表示①、②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请据图作答:

(1) 甲图中能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血管是 (填序号)。

(2) ②血管内流动的是 血(选填“动脉”或“静脉”),其内的二氧化碳最终由 系统排出体外。

(3) 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甲图中的血液流动方向: 。

评析: 题目考查血液流经肺部的生理活动,如果学生不仔细读题,则很容易漏掉“肺部”这一关键词,那么就会答错(2)(3)题。题目考查了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两个重要内容,这两部分内容知识多、过程繁杂。学生首先要看懂图,将两个图进行结合,再联系所学知识,厘清思路后才能准确作答,难度很大。题目考查了学生读题的严谨性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例4 (2016年第19题)图示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M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 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请据图回答:

(1) 若图中a、 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M内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为 作用,M代表的结构是 。

(2) 若b气体为二氧化碳,则该图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 作用,其主要意义是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

评析: 题目给出了特定情境——植物细胞,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题目中a气体进,b气体出,a、 b气体的成分发生变化,则M中进行的生理活动就不同,M代表的结构也不同。该题难度不大,但是题目新颖,题图设计很巧妙,通过一个图就考查两个重要的知识点,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实验设计与分析型

科学探究包括探究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设计和分析型试题是来宾市中考生物科必考的题型,符合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试题通常安排在试卷的最后一题,分值6分左右。生物学学科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工作者进行的探究有相似过程,一般包括六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果、表达和交流。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应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探究性试题的设计就以此为依据。试题经常是探究过程的部分环节,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修改补充或分析结果下结论。实验题的材料一般来自教材经典实验,如2014年、2016年的实验探究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以及2015年的实验探究题“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也有来源于课外的,材料比较新颖,趣味性更强,如2017年“到底生吃还是熟吃黄瓜能让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不仅增强了实验趣味性,还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实用性更强,更能激起学生的解题的兴趣。可见,命题者也越来越重视试题的情境对答题者的影响。

例5 (2017年第22题)新鲜的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C,作为常吃的蔬菜,黄瓜既可生吃,也可熟吃,究竟哪种吃法才能让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帮助他们补充完整并分析作答。

(1) 【作出假设】_________。

(2) 【制定计划】①在同一个新鲜黄瓜上切取质量相等的两节黄瓜,将其中的一节煮熟并冷却,分别制成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②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编号甲、乙,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mL。用一支洁净的滴管吸取生黄瓜汁,逐滴滴入甲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并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m。用另一支洁净的同一规格的滴管吸取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乙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n。

(3) 【讨论并完善计划】该计划的步骤②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是: 甲、乙两支试管注入的_________不同,无法形成_________实验。

(4) 【实施计划】按修改完善后的计划实施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

(5)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比较m与n的大小,预测实验结论。①若_________,说明黄瓜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②若_________,说明黄瓜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③若_________,说明黄瓜生吃或熟吃人体摄入的维生素C均相等。

评析: 该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补充,发现并能修改实验不合理之处,并通过对数据分析比较预测实验结果,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难度比较大。试题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气息,趣味性浓,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潜力。

猜你喜欢
评析图表黄瓜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我喜欢黄瓜
黄瓜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