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自得
——陈先郡的书法追求

2018-11-19 09:21胡抗美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平正静观美感

◆胡抗美(北京)

对美的认识与判断来自美感经验,社会环境、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储备等等的不同,看待同一事物的感知就不一样,不仅得到的美感经验千差万别,甚至可能结论完全相反。当书法脱离实用成为一门艺术后,如何对其艺术性深入挖掘提炼,书法艺术家的体悟与美感经验尤为重要。比如工整与平正,很多人视工整为平正,视“初学平正”为“复归平正”。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姜夔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代先贤们的体验认知不是技法层面的,更是一种境界。境界,来自自然,来自艺术的审美追求,来自书法外综合素养的修养。

时下一批中青年书法作者,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储备较多,视野开阔,思想又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先郡便是其中的一位。前日他送来即将付梓的书法作品集样稿嘱我写序,我打开作品集,有一种清新异样的感觉,一幅幅带有先郡体温的作品鲜活地映入眼帘,轻松自然,从容不迫,如同先郡本人向我走来。在如此浮躁的环境下还能如此静静地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并不多,在以入展、获奖为上的展览时代,还能像先郡这样安静地做学问,无视功名、耐得住寂寞,实属不易。先郡的行书作品像他为人一样的静雅。其实,依先郡现在的条件,他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追逐展览体,名扬书坛;一是追逐传统,向经典看齐。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知道,一个真正的书家的成长期是漫长的。古人从蒙童教育开始,一生都在进行书法的修炼,从技法一直延伸到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无不下真功夫,用真性情。别人都在大讲所谓的书法传统,而先郡却在传统中静观自得。先郡所得皆得益于静,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格调、一种品质。先郡出生在农村,一般而言受农村滋养的人骨子里都有淳朴与率真的美德,所以,他在书法上的努力方向是自然而然,不求“名家”“精美之光环”,但求作品品高质雅。先郡身上固有一种雅量,时时会通过接人待物中不经意流露出来;先郡的作品中有一种静谧,往往在他的用笔、点画、结体中看得清清楚楚。

先郡学习书法特别注重审美格调的提高,他说:“优雅不只是漂亮,而要有内涵,有意味”。就书法艺术而言,审美比知识更重要。审美能力是一个民族自强、自立、自信的资本。一个没有审美素质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建树的民族。先郡就是站在这样的宏观高度来观照书法的,所以,他把为艺与做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他把书法的命运与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结合起来,体现出他对书法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书法通过点画传递书家对世界的关怀,来表达内心对自然界的感知,故而书法是他人生体验的物化。先郡常说,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的读书,或者一个人在明窗净几下写字,让内心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努力追求一种平实雅致,从而追求一种简静至真的美,进入“道”与“境”的精神领域。

先郡静观必有自得,然而他的所得可能为常人所不愿得。舍与得的追求不同,舍与得当然就有雅与俗之别,先郡所得无论别人怎样看,我都认为值得!因为他得到的将是书法的意味。

(胡抗美,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曾任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新得喜闻联 楷书 陈先郡

万卷十年 对联 陈先郡

荀子劝学句 行书 陈先郡

孟子句 行楷 陈先郡

万物四时联 楷书 陈先郡

猜你喜欢
平正静观美感
书法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慢下来,静观自己的内心
静观风雨感知冷暖:“风云家族”的作为与贡献
遵义县委离退局到平正乡开展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