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教师才幸福

2018-11-19 03:19蒋立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朝阳师生

蒋立红

品牌阐释

“让生命绽放”是对学校及师生生命状态一种生动和具象的表达,是关注教育结果更关注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追求。其内涵是:关注师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师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激发师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意愿,形成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为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平台,实现师生生命的绽放与成长。

“让生命绽放”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交流、协作、反思、批判、创造、责任等核心素养,具有生成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等核心能力的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成立于2009年,2018年6月合并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培育一批“好老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自主发展型教师,成为产出与产能平衡,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充满能量的生命个体。“让生命绽放”的教师团队应该具备“乐观仁爱、尊重悦纳、责任担当、勤学善思”等核心素养。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学校搭台、自主建构、科研助推、评价指导”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针和教师成长模式。下面分享几位教师的成长故事。

最美好的耐久跑

李京兰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她先后在师范学校、职业高中任教,2011年调入学校,2015年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她在很多场合分享过学校的文化理念对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

调入学校时,我早已过了一个体育教师的黄金时期。但在北师大朝阳附校这7年却是我接受新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更是干劲足、成绩突出的7年。

长期以来,文化课成绩都是考核学校最重要的依据,所以初到学校,我不相信学校会将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校长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体育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并且用实际行动支持各项体育工作。但是,我还是半信半疑,只是凭着积累的经验和认真的态度努力工作。我没有完全理解学校提出的“学生中心,聚焦素养,学科育人”的课程理念,但也不自觉地发生了一些變化,开始尝试去思考一些问题。

印象最深的是,在校本培训中,林格老师说:“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光的人,用灵魂唤醒灵魂。”他还说:“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研究如何教自己,不断地重塑、修炼自我,提高自我状态。”在学校“让生命绽放”文化理念的洗礼下,在学校课程理念不断地撞击下,我终于开始认真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体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用我的灵魂唤醒他人。

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我逐渐清晰了体育的价值,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几项运动技能,更要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和价值感,指导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合作,学会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

学校的文化理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精神之源。教师文化视野的开阔,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梦想的形成,都得益于学校文化理念的滋养。学校“让生命绽放”的文化理念让李京兰以及像李京兰一样的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有了重新规划,他们教育事业的“耐久跑”因此而更加美好,更加坚实有力。

与书相伴的日子最踏实

倪文娟是英语教师,她最恋的是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里书的芬芳。

到附中的那一年,我35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的书香。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书架,只要你想看书,便随处可得。学校喜欢送老师们书,也会要求老师写读书笔记。开始我写得很随意,后来发现我们的“作业”学校领导都会认真读,有评语,有反馈。领导严谨认真的态度让我下决心好好写每一篇读书笔记。终于,在读完学校送的美国作家乔治·古斯里奇的作品《翻转人生的教育——来自阿拉斯加的奇迹》之后,我写成了第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读书笔记——《追寻优秀教师的足迹》。从那时起,我的读书习惯就发生了改变:完成读书笔记才是读完一本书,才是完成了与作者的深度交流。

北师大朝阳附校是一片给师生提供无限成长平台的乐土,只要你愿意,总有成长的机会。2016年,学校推荐我参加朝阳区首批科研骨干班,我在骨干班导师田虹老师的引导下开始更深入的读书之旅:每天读书、写读书笔记、评论其他学员的作品,从未间断。学校工会和教学科研处鼓励我把这种读书方式辐射到全学校,于是,2017年7月,读书会成立了。喜欢读书的老师一起读书,在读书群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一年中,读书会的小伙伴共撰写读书笔记15余万字。

时过7年,2018年,我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书香是我成长路上最美丽的芬芳,读书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与书相伴的日子,是最踏实的日子,也是我与朝阳附校深深的情结。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滋养人生。倪文娟老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得益于读书、思考和实践,她对教学、对教育、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教育梦想。教师的阅读工程构建了教师团队共同的话语体系。教师们有共同愿景,有系统思考,积极主动,善于学习,聚焦问题,形成办法,学校渐已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书的芬芳,也将陪伴学校和教师走向教育新的辉煌。

真实问题情景下教师还是教师吗

魏留芳是化学教师,她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学习,开展信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学习方式变革中,她获得了哪些成长呢?

2015年,学校组织项目学习校本培训,很多教师陆续开始尝试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校科技节期间,我指导陈江川、朱梓坤、朱昊冉同学开展创新项目学习,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思维的碰撞。

三个学生需要从自由命题开始,最后将研究成果落于实处。教师如何参与研究过程是一个很需要拿捏分寸的问题。在命题方面我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三个学生都处在可以系统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又不会为未来的专业选择和刻板的知识所限制的年纪,我只需做一个陪伴者。最后,他们确定的创新项目是“师生智能身份整合系统——个人智能手环”。

这项研究涉及智能穿戴设备、NFC技术等内容。基本上所有的材料汇总、样本制作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我主要监督他们的研究始终保持在正轨上,高效、有序地进行。研究方法、繁杂的文件需要完善,样本的制作也要有大概的期限,这些是我要关注的。我看到他们的研究论文里有“做出改革”“彻底颠覆”这样的词语,不得不承认有些言过其实,但其背后是一种极大的热情。尤其是看到学生为全校师生讲解研究成果的时候,那种尚带着青春稚气的自信是最令人羡慕和印象深刻的。

项目成果最终入围北京市中学生创新项目大赛。他们真正学会的,可能并不是那些具体的知识,而是调取不同资源为自己所用的手段,是为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实实在在的付出。这样,他们在日后面对其他工作时,会更现实、更理性,而非驰于空想。

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对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学习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被撼动,教师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因为学生可能比老师知道的多。真实问题情景下,教师的地位还是教师吗?如何做一个未知领域的监督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互相学习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这所学校的学习经历使他们认识到了独特的自我。对我也一样,原来我不仅仅是一名化学老师,走出化学的课堂也同样精彩!

魏老师的故事,讲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是知识的协同构建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共同监控者。这样的学习,让教师面临新的挑战,但也让教师有机会对学习者有新的认识,对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学习效果的改变有了具体清晰的认识。一个有勇气、有梦想的教师是敢于直面这种变化和挑战的。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师生观、学习观在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教育有了新的样态,教师也从此站上人生新的台阶。

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成长故事让我由衷地感觉到,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都有教育的情怀,有教育的梦想,他们积极主动,直面困难,大胆改革,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真实的发展。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让校园里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朝阳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不许耍赖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