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11-20 14:54靳璐岩
支部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历贫困村支部

■ 靳璐岩 张 波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最基本、最直接的机构,是联系群众和决策者的桥梁,是化解基层矛盾的润滑剂,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结构不合理、吸引力不强、凝聚力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贫困农村大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通畅,基层党组织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的同时,建强基层党组织,促进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是贫困农村支部党组织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党员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汾西县大吉利村有党员33名,其中女性党员2名,30岁至40岁党员9名,40岁至50岁党员9名,50岁至60岁党员4名,60岁至70岁党员5名,70岁以上党员6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3人,初中学历17人,小学及以下学历13人。经分析,党支部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一)年轻党员在村率低,在村党员老龄化

大吉利村33名党员中,常年在村党员合计15人,在村率为45.4%。年轻党员(50岁以下)共计18人,占党员总数的54.5%,其中13人外出打工,年轻党员在村率仅为27.8%。老龄党员(60岁以上)共计11人,占党员总数的33.3%,其中2人常年不在村居住,在村率为81.8%。

从以上数据可知:大吉利村40岁以下党员为9人,在村仅为1人,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年轻党员(50岁以下)占比超过50%,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年轻党员(50岁以下)外出打工比例较大,常年外出打工,没有时间或条件向村党支部汇报思想与工作,不能按时参加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不能参与村党支部建设。老龄党员(60岁以上)占比较大,且在村率达到80%以上,在村党员老龄化。老龄党员(60岁以上)在当地威望较高,能够保证村里稳定,但老龄党员(60岁以上)缺乏先进观念,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党支部的建设。

在党员管理方面,村党组织难以掌握外出打工党员动向,很难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各项党员学习教育及上级政策也很难及时传达到位。年轻党员在村率低,在村党员老龄率高,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开展面临窘迫现象,农村党员领头作用难以发挥。

(二)支部党员学历普遍不高,综合素质较低

大吉利村33名党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数量仅为3人,占党员总数的9.09%;初中学历党员数量为17人,占党员总数的51.5%;小学及以下学历党员数量为13人,占党员总数的39.4%。

从以上数据可知:大吉利村党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明显不合理,大部分党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高学历党员稀缺,知识型人才严重缺乏;党员队伍学历普遍不高,造成党员综合素质较低,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理念很难带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

(三)村集体经济薄弱,支部号召力不足

大吉利村缺乏村办企业,仅有的3家农林合作社,由于缺少发展机会,也处于停滞状态,村集体存量资产僵化。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工作经费基本上靠乡镇转移支付,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长此以往,造成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很难发挥出来,直接导致一些党日活动很难按计划进行,部分上级政策很难落实到位。

(四)支部活动内容单调,党员参与率低

党员活动停留在支部开会、学习文件等传统方式上,且往往是“两委”班子主导,不能激发起党员的参与热情,效果较差。在支部学习教育活动中,往往是学习纸质材料,然后递交学习心得,缺乏典型事例讲解和视频材料学习,同时也缺乏学习心得交流,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贫困村必须不断探索支部建设新途径,寻找支部建设新方法,不断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贫困村党支部真正发挥脱贫攻坚战斗堡垒的作用。

(一)应用网络技术,强化村党支部建设

1.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

建立支部党员微信群、QQ群,把微信、QQ等新型媒介应用于党员管理,一定程度可以解决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和学习问题。外出务工党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了解支部活动,定期向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并完成支部党员学习任务。

2.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村支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支部阶段学习计划,激励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积极性,共享党员学习心得。不定期把村支部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先进模范事迹等推动到微信公众平台,让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并自发宣传。

(二)创新支部党员培养方式,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1.加强支部党员理论学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支部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进行线上及线下学习,确保全村党员想学、能学、会学,自觉以党章党规规范自己,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武装自己,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做合格党员。村支部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活动,明确主题,帮助支部党员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丰富支部党员的理论学习,交流支部党员学习心得,提升支部党员理论水平。

2.培养高素质支部后备党员

贫困村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的优秀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每年至少培养2~3名后备党员,逐步解决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低、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方式和考核考察机制,帮助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3.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作用

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经过层层选拔来到农村工作的各领域各战线的优秀干部,他们文化程度较高,思想素质过硬、作风务实肯干,他们熟悉党建知识,热爱农村工作,对支部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支部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可以把选派单位的党建工作机制、工作理念及党员学习等方面的经验,聚集到贫困农村,使贫困农村的支部建设保持与时俱进。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在选派单位积累的党建工作经验及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可以有效带动贫困村的支部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三)抓住精准脱贫机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旨在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精准脱贫战略举措。贫困村支部要抓住精准脱贫的发展机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真正使村党支部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

精准脱贫过程中,中央和各级政府给予贫困农村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贫困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村级农村合作社健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精准扶贫过程中,“龙头企业+贫困户”是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农村合作社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生态造林、养殖种植等方面,带动贫困户增收,发展合作社经济。农村合作社的有序运营,可以保证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结合贫困实际,合理开发资源,积极培养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通过易地搬迁、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组织劳务输出、推进科技承包等各种方式,多领域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丰富基层党支部活动,提高年轻党员参与率

利用网络传媒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宣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支部规范制度,组织新时代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吸引年轻党员注意力,让年轻党员更多的参与进来,达到资源共享。组织党员佩戴党徽参加村支部会议或党日活动,增强支部活动的严肃性和正式性,有利于帮助农村党员树立党员意识、执政意识,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学历贫困村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瑶山党支部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