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场”效应

2018-11-20 12:19肖玉梅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8年7期
关键词:延伸

肖玉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追求。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越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会发挥得越淋漓尽致,其关键就是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的“场”。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更能突出“场”的效应。语文课堂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实在是妙不可言,把枯燥变为兴趣,把抽象变为直观。

关键词:延伸;创设自主探究;设置合理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追求。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越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会发挥得越淋漓尽致,其关键就是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的“场”。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场”效应几点拙见:

一、 开放的“场”效应

开放的“场”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推动儿童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正好能突出这种延伸的、开放的“场”效应。课本无非是个例子,阅读只限课文是不行的。常言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一定要重视阅读的拓展延伸,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读书范围,增多知识的积累,把学生的读引向深入整合课内、外知识阅读的建构当中去。

如教学古诗《山行》时,我及时告诉学生《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颂秋诗,像这一类的诗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出示以“秋”为主题的诗:王维的《山居秋暝》、李商隐的《霜月》补充阅读,学生兴趣浓厚,诵读有情,更让学生领悟不同的秋天之美,领略古诗词中的描写之美,课下也更愿意自己去搜集、积累这一类的诗。

我在听一位老师上《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学生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教师动情地告诉学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只是《水浒传》中无数个精彩故事中的一个,比如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并适当地播放一节《水浒传》的视频,学生们从听觉上的吸引转换到视觉上的震撼,对那些还未读或不曾想读《水浒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对文中人物理解的推动,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兴趣的影响,是一种增强文学素养的机会。

二、活动的“场”效应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只有如此,中国儿童所欠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才可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但让学生什么时候动,怎样动,在什么情境下动效果最好?这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帮忙,因此信息技术还具有活动的“场”效应。

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使课堂活跃起来、动起来,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长出“理想的翅翼”。孩子是金子,闪烁着光芒。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智慧,为课堂有限时空注入无限张力,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

如在《大江保卫战》一课中,出示文字让學生体会到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堤、勇救灾民的勇敢无惧后,教师播放了一个战士们在抗洪第一线不同姿态、不同动作、不同表情的画面,问:“同学们,如果沉重的沙包压在你的肩头,你会怎样?如果嶙峋的片石割破了你的脚趾,你会怎样?如果如注的暴雨、怒吼的狂风、汹涌的巨浪一起向你袭来,你会怎样……”读着课文,看着画面,换位思考与移情体验,学生动起来了,有的大声说:“我会不顾一切向前冲去。”有的小声嘀咕:“我会很痛,我最怕痛了,我会退缩……”不管是什么体验都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敬佩之情涌动在他们的胸中。这种体验的拓展延伸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浸润着学生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最近我听了“教学大练兵”研讨课,执教的孙老师在教授《夹竹桃》一课,学生在季羡林老爷爷多次想象的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老师巧妙地使用了信息技术,展示出几张夜晚的夹竹桃,让学生模仿季羡林爷爷的笔墨写想象的句子,一时间学生动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各种奇特、有趣的想象如洪水般涌来,这正是信息技术活动的“场”效应。

三、情境的“场”效应

情境的“场”即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情境,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材等作用的“场”,从而极大地刺激儿童的学习兴趣,推动儿童的发展。

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节课的开头就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乐,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那么就能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本篇文章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我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图片、选音乐,制作了一份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开始,我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充分融进了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对美丽的海底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丽的画面促使他们想去继续了解,主动探索,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的确,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语文课堂离不开一个“情”字,它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有时就是一个个很好的“燃情点”,它可以在情感涌动的课堂上升华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大江保卫战》一课最后,我设计放映抗洪场面与歌曲《为了谁》,学生带着眼泪再次目睹那壮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最后“爱”与“情”都集中在学生对那些伟大的解放军叔叔敬的最认真、最庄严、最标准的一个队礼上。

王崧舟老师在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感受着母亲的深情,心灵在一点一点颤动,但到课快结束时,王崧舟老师安排了课件播放,带有许多母亲操劳的画面,并配有歌曲《懂你》,一时间,学生真正懂了你——伟大的母亲,个个眼眶里盈满了泪水,在场听课的老师眼眶里也盈满了泪水。“爱”在飞,“情”在扬。

总之,语文课堂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场”效应,实在是妙不可言,把枯燥变为有趣,把抽象变为直观,它使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拓展与革新,语文课本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语文课堂真正地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延伸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筛点,英语精读需把握的“原则”
韩剧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及影响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拓展与延伸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