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

2018-11-20 11:55罗雪娇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阅读教学

罗雪娇

摘 要:基于微课程的基本特征和制作原则,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及应用实践进行探讨,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阅读;教学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程成了当今最为时髦的话题,从大众喜欢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发展到学校教学就有了“微课”,以开发和运用而形成一个系列就构成了“微课程”。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其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性,这成了微课程开发的一个主阵地。如何保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微课程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及应用实践进行探讨,探索一条适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微课与微课程的定义

何为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程”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形式除视频外,还可以是录音、PPT、文本等形式,并包括学习清单和学习活动的安排。

“微课”和“微课程”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课”一般是指课堂教学,“微课”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微课只是一个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而“微课程”是将一个知识体系分成一个一个小知识点,每个小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课,将一个一个微课组合成一个知识体系,由此而形成“微课程”。它由多个知识点组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最后形成一个一个知识体系。微课程可以在课内学习,也适合课外学习。学习者可以自己根据喜好进行选择。新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微课程的特点

1.内容精悍,学习灵活

微课程以一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为单位,可以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制作成5~10分钟的视频片段,时间紧凑,内容短小精悍;可用于课内学习、课外学习、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

2.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微课程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每个微课程只突出一个主题,学习目标明确,内容精炼,主题突出。

3.形式活泼,富有趣味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多样,可以是视频、录音、PPT等形式,可以设计丰富的背景,精美的图画,美好的视觉效果,突出了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

4.使用方便,强调自主

微课程依托网络技术,有丰富的资源,图文结合,精讲精练,且易于在网络上呈现。使用简单、便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碎片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设计原则

1.规范性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时间短,只有5~10分钟,这就要求讲授的知识目标要明确,内容要精简明了。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讲120字左右,那么准备3~5分钟讲稿的文字就应控制在360~600字左右。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视频背景,制作的PPT要选择适合学情的图片和布局。教师或学生在制作微课程时,语言要标准、流畅、通俗,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2.完整性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景、教学评价等。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可以包含:同步或异步的讨论栏、不同层次的练习和反馈链接、相关学习辅助工具或相关知识提示等等,加强生生间、师生间、师师间的在线异步或同步交流,还能有机地衔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3.系统性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具有时间短、集中讲授一个知识点的特點,那就既要考虑每个知识点的独立性和特点,也要整体把握知识点。每个微课程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整体微课程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微课程时要考虑知识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让微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单一微课建设”转向“单元微课建设”。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要向系列化、专题式、完整性等方向发展。

四、微课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作家作品简介类微课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作家作品介绍,老师在介绍这一环节时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做一个微课来介绍作家作品。老师将权利交给学生,学生便会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这个作者的一些情况,并录制成微课。老师可以在学期初期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每个学生做一个作家作品介绍的微课,学生先将微课讲话内容写好交给老师检查,老师把关没有问题后,再制作成微课,然后将每个学生制作的微课进行组合,就形成这个学期阅读课文的作家作品简介微课程。当要讲某一课时,就可以拿出来展示,老师上课变得轻松,学生也觉得有趣,这些作家作品也可以在课后拿出来复习。

2.课文朗读类微课程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老师范读,与学生、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这固然好,但老师朗读完了就结束,学生并未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感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制作朗读微课,让学生课前预习听,课中学习模仿,课后熟悉,直到背诵。学生在课上课中课下都可以用,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把各年级的课文朗读全部制作成朗读微课,成为一个朗读微课程,这样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所有文章都听完,不断扩大阅读量。那么在课堂上怎么运用呢?比如上吴均《与朱元思书》,教师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后,放一段图文并茂的朗读微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感知,还可以让学生模仿朗读者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的处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阅读欣赏类微课程

教师还可以将每一篇课文制作成欣赏类微课。每一个单元都有训练重点、难点,每一篇课文都有训练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将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重、难点制作成一个或几个微课,在5~10分钟内容讲解一个重、难点问题,形成一个微课程。每个学期都制作,一个学期就形成了一个语文阅读欣赏微课程,积少成多,教师用三年的时间可以把初中或高中所有课程的内容制作成微课,那么整个微课程库就可以形成了。而学生同样可以在线上线下学习,课前进行预习,课中进行学习,课后就可以反复听、反复看,直到熟练掌握。这样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去阅读、去探究、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文体知识类和答题技巧类微课程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上课时不断强调文体知识,但很多学生听完了就忘记了,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够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零散的文体知识制作成一个个短视频或音频,那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反复研究、不断琢磨,直到掌握。语文阅读的文体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将文体阅读的知识及答题技巧制成微课程,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学生在考试中文体阅读题失分特别严重,一方面是阅读能力差,另一方面是不能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即使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在实际阅读中也找不到技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拿出这些微课给学生学习、探讨,直到掌握。课上如果没有掌握好,可以把这些文体知识及答题技巧分析微课程给学生在课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反复琢磨中掌握这类知识。这类型的微课程强调的是知识思考的过程和思维训练,主要针对考试的考点和学生的易错、常错题,建立关于这类知识点的系列课程。学生通过听教师对考试中的文体知识点的详尽分析,举一反三,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

5.名著导读类微课程

中学每个学期都有名著阅读篇目,老师每天、每星期、每个假期都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真正落实的学生并不多,原因有:一是可能没有书;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没有名著阅读兴趣等。所以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常常无法落实,或阅读情况大打折扣,在考试中常常无法解答,无阅读又怎能解决相关问题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录制名著阅读,将一个班的48个学生,分成7~8个组,一个小组6~7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部名著的录制工作,一个班一个学期就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平时的假日完成6~7部名著的制作。老师将制作成的名著阅读微课程放在班级学习群或网页上,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听这些音频微课程。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不但要制作名著微课程的录制,还要制作名著阅读赏析的微课程,内容可以由老师提供,也可以学生查阅资料自己编写。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计划好名著阅读的篇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在一系列的参与名著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学生不但阅读了名著,在展示朗读中也提高了朗读能力,在编写名著欣赏资料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欣赏名著的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碎片化学习的进一步加深,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产生了。它在开发、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语文老师一定要带着研究的态度、执着的精神继续努力,设计出更多优质、精悍的微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微课程一定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向简单,同时满足中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彭玉秋.微學习资源的学习情境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陈静,任晓玲.笔尖的微世界:浅谈语文微教案设计[J].教育艺术,2015(11)3.

注:此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程下的山区中学合作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K112)阶段性研究论文。

猜你喜欢
微课程语文阅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