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基于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研究与构建新型建筑
——以苗族吊脚楼为例*

2018-11-21 03:13叶振泉陈清王晓莎林靖李建辉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8期
关键词:吊脚楼苗族墙体

叶振泉 陈清 王晓莎 林靖 李建辉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50

1 吊脚楼的现状

吊脚楼作为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渝东、鄂西南、湘东、湘西、桂西、黔东南等苗、侗、土家族聚居区。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吊脚楼的实物保护与其文化的传承都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吊脚楼随着时间推移自身的问题逐渐突出。由于吊脚楼依山而建地势不稳,易发生滑坡,崩塌。吊脚楼材料上多选用木料,其自身防火性能较弱,存在火灾隐患,而且木质结构承受荷载能力相对较弱,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其次由于当地多为潮湿天气,降水量多,木材易受潮腐坏,若木质面层无漆保护,易被虫蛀,都是导致吊脚楼自身损毁的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当地居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许多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缺乏民族的认知感和归属感,不愿生活在传统的吊脚楼中,而趋向于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而留下的多是恪守的空巢老人。新式建筑的介入,造成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整体失调,地区民族文化韵味变得不协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吊脚楼被过度商业开发,无论是吊脚楼的内部功能划分还是外观都被不断异化,开发利用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1]。

吊脚楼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建筑工艺技术传承也面临很大挑战。因此以苗族吊脚楼为例,对少数民族建筑特质和文化品格进行挖掘,从而规划出新型建筑的设计,构想出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能融入现代建筑特色的新型建筑。

2 新型建筑的构成

2.1 新型建筑的主体结构

主体承重结构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需要在柱子上埋设一排竖向的螺杆件,用于连接装修上的木柱。具体步骤则是把对应混凝土柱上的螺丝杆件分别安装在木柱上并拧上螺母固定,接着在木柱底端安装一条横木条,以作墙体的固定构件。紧接着使用气枪连接条形木板作为墙体。详细造型如图2-1[2]。

2.2 新型建筑的装修

如今苗族新建的吊脚楼的墙体大多数采用砌体结构,而抛弃传统的木墙。随着木结构墙体被遗弃,传统的装饰墙也随之消失。但是木结构装饰墙的美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新型建筑将继续运用木结构作为墙体。但是建设传统吊脚楼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盛产的杉木。杉木高温容易开裂且遇到锋利的物体易留刮痕。

因此在杉木表面进行如下工艺处理,在其表面涂刷多层梧桐油,防止墙体被雨水冲蚀以及太阳照射后开裂;其次在杉木表面打一层蜡与XHS-02阻燃剂,使木结构墙体大大增加了阻燃效果。

2.3 新型建筑的屋檐

瓷瓦片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被世人沿用3000多年。但现如今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瓷瓦片的生产已经大部分停止,但是瓦片的使用并没有停止,而是选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因此本项目将采用仿古瓦搭建新型建筑的屋檐。选用仿古瓦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能给群众一种仿古的视觉感官,更是因为它能做到防水,隔热,装饰三位一体的功能。

2.4 新型建筑布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很多少数民族吊脚楼被过度利用,无论是吊脚楼的内部用途还是外观不断被异化,造成现如今河岸边上都是旅房的景象。如此的布局已经不适合吊脚楼居民的衣食住行。因此,本项目将做出进一步的改型设计,使其既能满足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又能让外来游客体会到当地的文化特色[3]。

新型建筑的空间格局总体上采用民宿的布局,既区分主人的生活私密区,客人的独立区,也保留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公共交流活动区域。

首先,首层应处理成一个弹性使用的多功能空间,其内含大厅、公用开放式厨房、前台等区域。大厅的空间能用于接待客人、娱乐、用餐等。用餐时段;靠近河岸一侧作为用餐空间,用餐时能欣赏两岸美景,让旅客领略到自然的魅力与当地的民族风情。非用餐时段;可改造成一个公共聚会场所,例如棋牌、文化交流等等。同时大厅与用餐区连接,使空间上形成穿堂风,让室内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公用开放式厨房能让客人亲自下厨,也能让各地旅客进行美食交流会,能使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详细如图2-2

其次,由于本项目的新型建筑是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新型建筑能突破传统吊脚楼的层数。新型建筑二层以上除顶层以外的楼层空间,皆用于游客居住用房,客房内设有独立的卫生间与浴室,给予游客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且在楼层的中部区域设有公共空间,供游客阅读、喝茶、观赏以及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详细如图2-3

最后,新型建筑的顶层作为房主的私人生活场所,设有一套独立家具设备,同时也有一个最佳的观赏平台。顶部保留传统吊脚楼阁楼构造,用于存放杂物。

在传承传统吊脚楼的建筑特色基础下,改善建筑的空间布局,使建筑的面貌、内部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从而能推动文化发展和增加经济效果[4]。

3 新型建筑的优势

3.1 主体结构弃用木材,房屋更安全可靠

苗族聚居地房屋密集,一旦失火,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损坏。且主体结构遇火情时其承载力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居民逃生的概率下降。同时传统吊脚楼没有开挖地基,因此,房子的耐久性较差、稳定性较弱等。

但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就可以克服木结构的缺点,并使基础更加稳固,增加了吊脚楼向高层发展的可能性[5]。

3.2 提高了居住舒适度

苗族传统建筑生产场地与生活场地不分开,建筑首层常作为牲畜圈栏或其他生产活动用地,对民居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污水处理不当易造成污染。除此之外,苗族传统建筑还存在卫生设施落后,电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给居住者带来诸多不便。而新型建筑把生产场地与生活用地严格区分开来,引进现代卫生设施,提供新型电路,让居住者感到舒适。

4 新型建筑的应用前景

4.1 建筑应用前景

稳定性:新型建筑的建成,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改善会起很多作用。新型建筑不但保留了原有吊脚楼的外观特点,并在原先基础上添加了许多装饰与加固建筑的本身。通过改变基础类型与建筑框架结构类型,使其能在河边屹立不倒,且使建筑能“更上一层楼”,也能增强建筑的刚度与延长使用寿命。建筑高度的提升,使当地的居住面积进一步扩大,便可让当地人民有更好更多的居住空间[6]。

文化遗产的传承:如今吊脚楼的建设都被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所代替,失去原建筑的味道。造成当地建筑文化遗产流失严重。而本项目的新型建筑不仅仅可保留原建筑的雕刻、挂饰、布局等等,且内部功能可满足当地人居住的需求,增强当地人对其建筑文化的认同,从而使吊脚楼的建筑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4.2 商业应用前景

(1)旅游业:苗族旅游开发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原有的文化风俗、美食和美景,皆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如今河边吊脚楼的数量有限,从而使大多数游客无法在河边楼上居住。新型建筑的诞生便可让河边房间大数增加,满足游客的需求。

(2)就业情况:新型建筑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可引入大量的资金投资,促使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率[7]。

5 结束语

如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诸多事物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传统吊脚楼由于结构的老化与外界作用等因素,面临被淘汰危机。而新型建筑的出现,在其外表观赏性、结构稳定性、布局多样性等方面将会得到改善,从而使新型建筑更加满足社会的需求,且获得当地人民的认可。同时,新型建筑的形成也将给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带来显著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吊脚楼苗族墙体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之景观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