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过程中钢管桩加固技术对桩基变位的影响研究

2018-11-21 03:13李棋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8期
关键词:桩基础桥墩监测点

李棋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市区可利用的地面空间变少,土地资源稀缺,对城市巨大的地下空间的需求愈演愈烈,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城市主流公共交通方式。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火车南站,该处西侧紧临天府立交桥、地面交通量大、地下管线复杂,施工作业空间受限。

需加固的对象为天府立交桥西侧的一排墩基础,总计加固37处,开挖的基坑安全等级为A级。

1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拟建场地均为第四系(Q)地层覆盖,地表多为人工填土(Q4ml)覆盖,其下为全新统冲积(Q4al)软土、粉质黏土、粉土、黏土、砂土及卵石土,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Q3fgl+al)粉土、砂土及卵石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场地地形总体较平坦,地面高程约493~495m,地貌上属于岷江冲洪积扇状平原Ⅱ级阶地[1]。

2 钢管桩与条形承台加固技术

随着基坑开挖工作开展,基坑附近地下水位变化,地应力重分布,势必造成附近高架桥墩的桩基础东侧摩阻力及端阻变化,使得桩基承载力下降,桥面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桩身倾斜过大而影响结构安全。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的桩基础(φ1.8m钻孔桩)进行加固,加固的核心内容:以6根钢管混凝土桩(φ0.245m)加条形承台对既有桩基进行加固处理,钢管桩长度不等,但均嵌入基岩至少1m[2]。

3 全过程监测

3.1 监测点布置

被加固桥墩的竖向同一断面(垂直于基坑围护结构)布设2个位移测点,用于观测各点竖向、水平位移及墩身倾斜、桥墩间差异沉降。

加固桥墩对应梁体两端布设位移测点,用于观测梁体竖向、水平位移。管线部门无具体要求,监测点布置在悬吊管线的中部及两端,以观测选点管线隆沉及挠度。加固基坑各边中点布设坡顶位移测点及地表沉降测点。

施工前建立监测控制网,对各监测项目进行初始值采取。对既有公路桥墩施工前各特征点(桥面、墩身)位移(此后动态观测应延续至桩基托换成及隧道衬砌完成后半年)。

3.2 监测控制要求

对涉及桩基加固的桥墩及管线进行沉降监测,监测仪器精度不大于1″,基准点要稳定,不受加固施工和车站主体施工的影响,控制标准见表1。

加固完毕两个星期内,要进行监测工作。此时仅监测被加固桩的沉降,第一周监测频率为1次/d,第二周为1次/2d,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管线的监测频率为1次/d[3]。

表1 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4 桩基变位分析

4.1 桩顶竖向位移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根桩基的顶点竖向位移,对竖向位移进行统计分析,随着基坑开挖,地层受到影响,各桩的竖向位移逐渐增大,变化速率较大,呈发散趋势,最大值为6.3mm≦25mm(控制标准);桩基加固以后,桩顶竖向位移累计值逐渐收敛在5mm以内,变化速率较小;而测点ZQC28竖向位移变化剧烈,表明其受基坑影响大,与实际桩距离基坑更近相符合[4]。

图1 桩顶竖向位移

图2 桩顶水平位移

4.2 桩顶水平位移分析

通过对3个测点处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可知,水平位移主要为正,表明随着基坑开挖进行,近乎所以监测点都向基坑内侧倾斜;水平位移先较快增大,最大值在7.5mm左右,复合控制标准;桩基加固完成后,水平位移收敛至+5mm附近,收敛一致性好,相较于竖向位移变化,水平位移对基坑开挖敏感性更高,受影响程度更大[5]。

5 结束语

在复杂地层条件及环境中,钢管桩结合条形承台的加固技术效果显著,是合理可行的;桩顶位移和竖向位移在加固前均发散,加固后均收敛在控制标准以内,但水平位移对基坑开挖响应更敏感;选择合理的桩基加固方案是保证既有建筑物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本项目使用的加固技术在相似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前景。

猜你喜欢
桩基础桥墩监测点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ABAQUS自复位桥墩与现浇桥墩性能对比
桩基础古今之用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