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提升与创新

2018-11-22 02:31梁迎梅郑洁
视听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时政江苏栏目

梁迎梅 郑洁

一、江苏省时政新闻节目概况:把握导向明确定位,积极传递主流声音

集中评议的15档栏目分别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新时空》《江苏新闻联播》和江苏地市台主频道主新闻栏目《南京新闻》《无锡新闻》《徐州新闻》《常州新闻》《苏州新闻》《NTTV新闻》《连云港新闻》《淮安新闻联播》《盐城新闻》《扬州新闻》《新闻镇江》《泰州新闻》《宿迁新闻》。从总体来看,江苏广电总台节目制作水准较高、新闻内容优质、传播主流声音,体现了标杆和旗舰作用;江苏地方台节目立足本地发展、注重本土开掘、贴近民生实际,表现出改革和创新活力。

(一)牢牢把握导向,注重价值引领,精心策划重大主题报道

《江苏新时空》紧扣主题主线,浓墨重彩地推出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十九大时光”“数说五年”“领航新征程”等系列报道和“落实新要求 展现新作为”“聚焦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进行时”等重大主题报道。《江苏新闻联播》围绕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在先,密集推出,持续跟进,效果显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春运进行时”等报道声音鲜活,形态生动,在传播主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上发挥出积极作用。《无锡新闻》注重头条新闻策划,发出权威声音,经济报道大气磅礴、力度深厚。“新春走基层”记者深入城乡和各行各业,体验人们团聚的喜悦,感受普通劳动者的奋斗热情,反映无锡城乡新面貌,也融入了记者的感悟,透着深厚的民生关切。《徐州新闻》开展“十九大精神面对面”全媒体新闻行动,充分营造对话氛围,深入解读报告内涵,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百姓需要,效果显著。

(二)聚焦中心工作,突出地方亮点,充分展现城市发展活力

《南京新闻》立足省会城市中心地位,集中关注政治生活的大事要事,聚焦当前南京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反映“凝心聚力 建设创新名城”的经验做法和实施效果。《扬州新闻》突出城市特点,注重选题策划,科技、旅游报道亮点频出。《苏州新闻》注重开掘苏州的现代化特色,报道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尤为关注“科技创新”“苏州创造”“绿色出行”等主题,充分发挥品牌示范与引领作用。《常州新闻》将城市经济、产业发展、名企动态作为重要报道内容,展现出活力常州的魅力。《淮安新闻联播》紧紧围绕“弘扬淮安精神,彰显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内涵,突出地方特色”的节目宗旨,充分放大名人效应,展示城市蓬勃发展的新气象。《盐城新闻》在“三农”报道方面体现独特优势,在“开好局 起好步”“新春走基层”“春耕垄上行”等专栏中,以较大篇幅报道了盐城在“三农”方面的发展动态与取得的进步。

(三)注重舆论引导,提升报道空间,记录颂扬时代新风新貌

《江苏新时空》经常以配发“时空评论”“时空短评”的方式提炼新闻价值,升华报道主题。《江苏新闻联播》对一些重大主题报道配以“记者手记”“联播短评”等方式,对相关新闻进行延展性报道。《镇江新闻》注重新闻微点评,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开掘和提炼,有效地提升了整档新闻节目的品质。《NTTV新闻》注重挖掘典型人物故事,“通商楷模”专栏较好地展现了南通商界精英的奋斗故事与通商精神。《泰州新闻》精心挖掘本土的个人典型,策划“创富泰州”系列报道,通过普通民众的创富故事,彰显城市人文魅力。《连云港新闻》积极报道身边凡人善举,催人奋进。《宿迁新闻》“新春走基层”专栏多从乡村故事出发,讲述城乡生活的变迁,捕捉生动感人的暖新闻。

二、时政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困境:新时代新使命与主流媒体的新作为新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作为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从中央级到省、市级媒体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切实转变思维方式,讲好精彩中国故事,努力成为新时代合格的记录者、讴歌者和建设者。江苏省广播电视系统也一直在积极尝试,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特别是以江苏省广电总台为引领在内容生产、播报形式、融合传播等方面呈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可喜的反响效果。但整体来看,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各栏目之间的差距、栏目自身的发展、融媒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的现状。

(一)江苏省时政新闻节目整体品质参差不齐,创新发展不均衡

以江苏广电总台为引领的创新探索,具有标杆风向作用。《江苏新闻联播》在内容扎实、饱满、鲜活的基础上,不断致力于形式创新、编排出新。节目结构呈现出“时政要闻+时政简讯+民生新闻+民生简讯”四段式的格局,期间穿插片花、频宣等,编排严谨、错落有致,成功探索了广播新闻的呈现模式。《江苏新时空》锐意改革、大胆尝试,在内容采集和播报语态上都有很大变化。除时政、主题报道外,其他新闻播报都采取主持人站播形式。采写上不单依靠栏目“单打独斗”,而是实行大采大编模式,整个融媒体新闻中心的稿件只要有适合《江苏新时空》栏目的,都可以拿来编辑加工。记者写稿要求适合说新闻的语态,新闻标题、导语、内容侧重可视化、新媒体化,增强与受众的契合度、黏合度。

序号 新闻标题 来源:《江苏新时空》1 @江苏女职工 专属福利来了! 2018年5月17日2燃!足球小将踢出未来未来三年江苏足球特色校超2000所 2018年5月22日3新鲜!2018年高考要刷脸江苏首次启用身份认证终端 2018年6月1日4 首次!江苏发布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受教育程度越高 环境意识越强 2018年6月4日5以奖代补!扶贫脱贫有成效8个地区“领红包” 2018年6月8日6敲黑板!相关部门发布端午提醒物价总体平稳 2018年6月13日

江苏地市台时政新闻栏目相继跟上,但改革步伐不一致、起伏较大:有的栏目保持了原有水准,有的开始尝试革新,有的则多年一成不变,有的栏目质量甚至出现下滑。比较好的几个栏目,如《无锡新闻》《扬州新闻》《常州新闻》不断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以具有现场感、吸引力的新闻传递主流声音,表现出与城市定位相吻合的创新活力以及对民生关切的多重表达;《盐城新闻》一改过去陈旧的报道模式,从栏目的整体策划到单条新闻的采制,从节目编排到后期包装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但综合来看,时政新闻栏目存在以下普遍问题:1.会议新闻、领导人活动报道走流程、扫会场,缺乏会场内外和会议精神通俗化解读;2.主持人、出镜记者、解说配音等播报语态比较呆板严肃,与观众有距离感;3.经济类、成就类报道不够鲜活生动,内容、形式显得大而空;4.评论语言不够平实,口号式语言稍多。

(二)政务报道和民生报道分野明显,“顶天”“立地”不均衡

这个不均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天的新闻报道中时政报道和民生报道的分野过于明显,缺乏有效的勾连,给人以杂糅感;二是同一档栏目的品质不稳定,时而“放下架子”很亲民,时而有较大的距离感,让受众“摸不着脾气”。

“顶天”多,“立地”少,传播力影响力大打折扣。纵观江苏省的广电时政新闻报道,虽然在政治导向方面都把握得比较好,但会议报道和程序性报道占比过重,会议报道缺乏鲜活度是各栏目的通病。有的栏目一则会议活动甚至报道十几分钟,占去了栏目大半时间,有的甚至连某机关举行乒乓球、羽毛球比赛都进行报道,违背了新闻规律。特别是时政报道中群众形象、群众语言过少,听不到百姓的反响、愿望和呼声。长此以往,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和人民群众的“民间舆论场”之间就会产生错位,党和政府的声音难以让老百姓入眼、入耳、入心。以6月14日某地市台的时政新闻栏目为例:不到16分钟的节目,共7条报道,领导调研、会议活动报道就占了4条,缺乏跟百姓生活的有效勾连;标题繁复、导语陈旧、语言生硬,新闻信息量严重不足。

“指定”多,“自主”少,理解力执行力有待提升。有的栏目很注重时政报道和社会民生的勾连,但指令性、规定性宣传任务过多的情况下,民生部分只好舍弃,栏目就会呈现品质不稳定的观感。一方面是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是时政新闻报道走入模式固化的误区,宣传味过浓,新闻性较弱,讲政治有余,讲故事不足,传播力影响力逐步降低。

(三)融媒体发展背景下人才队伍短板频现,供需发展不均衡

全媒体人才难“招揽”,队伍换血更新慢。近年来,随着全媒体的发展和媒体融合趋势的加深,媒体人才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压力和新的问题。首先,相比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传统媒体的平台、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对新媒体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近年来,应聘传统媒体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次,传统媒体受到盈利能力和薪酬制度等因素影响,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新媒体行业对传媒相关人才的需求又越来越大,纷纷不吝重金从传统媒体抢夺人才。相当一批采编人员在传统媒体工作几年,业务成熟之后,随即被互联网企业高薪吸走。第三,传统媒体原有人才格局一时难以改变。以某地市台时政新闻栏目组为例,采编播人员一共24人,1975年以上出生的只占到5个人,1962年出生的同志还在跑一线,人才结构不合理,节目运作比较吃力。

全媒体发稿,既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压力。主流媒体强化融合传播,从上到下大力发展维护“两微一端”,推行“移动优先”战略,要求记者第一时间供稿给新媒体。时政记者不同于民生记者、网络记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主题策划能力,准确及时反映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另一方面,新时代又要求他们以全媒体思维和开放性视野逐渐参与运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撰写轻松、有趣的文字,对同一新闻题材进行差异化层级开发。如何兼顾政治意识与网络思维?如何把控好不同终端新闻报道的时度效?这是摆在传统媒体记者面前的一个挑战。

三、时政新闻报道的提升对策

(一)擦亮城市名片,讲好江苏故事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这是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精辟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面对蒸蒸日上的社会生活,有太多的人和事可以去关注,有太多的精彩故事有待挖掘。时政新闻报道的一大短板是民生领域关注不够,缺少鲜活的人物故事。受调研的15个栏目中,不少栏目都有典型人物的相关报道,但都存在着故事挖掘不够深入、人物形象扁平化、典型报道模式化的不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城市元素,这也是地方媒体的一大优势。充分利用好地缘优势,围绕江苏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特色,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主题内涵讲好江苏故事,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所在,也是面对挑战竞争的最佳出路。

▲江苏省时政新闻节目代表

江苏新闻广播《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看江苏》环省新闻行动为我们提供了讲好故事的优秀范例。50位记者分成四路报道小组奔赴江苏大地40个乡村,行程4500公里,切身感受希望田野里的火热实践,寻找乡村振兴的江苏密码。如第二采访组走进南通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州姜堰区小杨村、河横村。在采访的5天里,记者光脚下田,在烈日下和农民一起学插秧;穿上卫生服,深入到层层保护的农产品加工第一线,带来最鲜活的报道;走进议事厅,坐在村民中和大家共同探讨村风村务。他们的每一条报道都含着稻香,每一段视频都带着泥土的芬芳,饱含着对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付出的劳动者的敬意。新闻行动还联合江苏省内各地新闻广播以及荔枝新闻、新浪江苏和腾讯大苏网共同推出,报道以融媒体形式缤纷呈现——连线、图文、航拍、视频直播、抖音视频等,用不同的视角和方式展现江苏农村的“最靓颜值”。新闻行动通过探寻江苏农村发展的新局面、新变化、新发展,展示江苏省的新实践、新探索和新经验,回答乡村振兴如何“振”怎么“兴”的问题,为江苏各地党委政府提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实践经验,也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一线信息。这次的报道做到了既“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又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二)坚守新闻精神,加大策划意识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当今时代,舆论环境、传播方式、受众习惯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重塑传播力与话语权,必须主动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这里的转变不仅是媒体人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改变“唯上”惯性思维,促使上级部门、有关领导转变思路,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增强传播的有效性。

领导人活动报道是时政报道的新闻富矿。相对于其他媒体记者,时政新闻记者的资料来源更快捷、更准确、更权威。利用好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背后的内容,是时政报道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比如围绕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会,江苏广电总台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谋划这一会议之初,就对照习总书记之前在武汉召开的相关会议以及调研时强调的指示精神,提前进行了策划和报道,先期推出了《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沿江八市绿色发展巡礼》系列报道,先后播出10条。会议召开之后,又根据会议的精神,迅速部署了系列反响报道,并配发了系列评论《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血液中》,后期又推出了六集重分量的贯彻落实系列报道,从铁腕治污、生态修复、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等角度,反映各地迅速行动、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烈场景,很好地呼应了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对推进这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二季度以来,这样的系列报道密集推出,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奋斗新时代》《千年运河古韵今风》《学习新思想 发展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数”说高质量》《春风浩荡 乡土芬芳》《乡村振兴 江苏作为》《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等,这些精心策划的报道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反映这一重要思想在江苏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较好地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

(三)探索融媒创新,完善考评机制

从省台到各地台,融合创新在广播电视的日常工作中,已经被摆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学习。江苏广电总台电视传媒中心要求记者按照台里的要求和部署,充分体现移动优先的原则,一次采集、多元分发,第一时间赶发新媒体稿件,并严格实行考评机制。同时还要求把新媒体稿件的创作和电视新闻的创新融合起来,使新媒体的发稿要求、稿件风格和电视新闻逐渐打通。现在,撰写新媒体稿件、掌握新媒体发稿技能已经是每个广播电视记者的基本要求,并在不断的提升过程中。在这种媒体大融合的锤炼下,新媒体反哺传统媒体,有形无形中推动传媒报道变革,达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效果。

江苏广电总台广播传媒中心为加大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力度,先后制订了《新媒体产品评估办法》《广播传媒中心媒体融合探索创新激励扶持实施办法》,明确各广播部每月需固定完成的新媒体产品的基本数量和质量,并体现为一定的新媒体评估分数,作为激励起评线。实际得分与这一起评线的差值作为激励的依据,奖励金额占到广播传媒中心年度同时段市场占有率排名奖励经费预算的30%。无锡广播电视台在大时政、大民生的思维引领下,打造融媒体大采访部、大编辑部,各个栏目打通共享资源。同时,推行主流新闻宣传项目制,针对改革开放40周年,全集团招标。这些政策、手段的实施,锻炼了团队精神,切实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和团队生产力的提升。

(四)鼓励创新创优 提升新闻品质

国家广电总局高度重视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倡导“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鼓励制作播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节目。2017年度,全国 8个广播节目、18个电视节目被评为“2017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并给予每个广播节目15万元、每个电视节目20万元的资金扶持,江苏省广播节目《靠近你,温暖我》获此殊荣。今年以来,从上到下尤其重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创优。国家广电总局推行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季度推优活动,对优秀新闻作品颁发证书、给予资金扶持,并在总局宣传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表扬,通过总局宣传管理例会、行业报刊、行业微信公众号平台等进行经验介绍和推介。

根据总局部署要求,江苏省广电局组织开展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季度推优活动,每季度评选出15件优秀新闻作品,并从中择优推荐5件作品报送总局。对获省局推荐的优秀新闻作品颁发证书,在省局宣传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表彰,进行经验介绍和推荐。江苏省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中心通过集中评议、走基层送评议、交流座谈等形式加大对新闻节目的评议追踪,并在《江苏收听收看》上刊登相关评议稿件,向总局推荐创新创优新闻节目。江苏省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中心还将继续发挥好在广播电视节目监评方面的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加大对创新创优新闻节目的评议、交流和培训的力度,推介亮点、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广电采编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推动江苏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提升与创新。

四、结语

勇立潮头谋发展,扬帆起航正当时。在新媒体环境及新技术推动的传播生态格局中,传统主流媒体的创新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政策、制度、观念与实务的整体变革支撑。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广播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在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上应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更好作为。

猜你喜欢
时政江苏栏目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时政要闻
江苏
栏目稿约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