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隧洞全风化围岩泄水诱导注浆技术研究

2018-11-22 07:42郭金文
东北水利水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富水风化隧洞

郭金文

(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1 工程背景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辽宁省东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境内,工程计划设置4台机组,属于东北地区新建大型水利工程项目[1]。工程建成后将担负东北电网的调峰、填谷任务,对保证东北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为一等大(1)型工程,主要由上下游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下水库进水口、泄洪排沙闸坝以及地下系统组成。其中,地下系统包括地下厂房、引水和尾水三大主要系统构成。引水隧洞采用二洞四机布置,引水主洞全长约770 m,尾水隧洞长约1 170 m。由于输水隧洞埋藏较深,开挖部位地质环境较差,开挖施工难度较大[2]。其中,桩号0+432至桩号0+467段围岩属于全风化花岗岩,节理和裂隙发育,为突水和突泥提供了天然导水通道。同时,蒲石河流域属于湿润地区,夏季降雨集中,雨量较大,为隧洞突水突泥提供了水源补给。上述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导致施工段突水突泥强度高,施工难度很大。

2 泄水诱导注浆技术原理

输水隧洞全风化花岗岩施工段地层的水压高、水量大,前期施工中采取常规注浆方式,结果显示注浆起压迅速,浆液扩展形态被水流严重压缩,加固效果不理想[3]。同时,起压迅速也说明围岩区没有良好的排水通道。因此,为了提高注浆质量,保证输水隧洞施工的顺利进行,拟在注浆过程中人为设置排水通道,通过泄水降压,引导和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以大幅提升注浆加固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输水隧洞全风化地层的地质环境特点,提出了泄水诱导注浆技术。该技术以传统帷幕注浆治理方法为主,采取分段注浆工艺技术,同时辅以泄水孔配合注浆施工,在围岩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网状泄水通道,以降低围岩的含水率和水压,引导浆液扩散。

3 泄水诱导注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全断面帷幕注浆方案设计及实施

1)注浆分段长度。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在全风化花岗岩段施工掌子面退后5.0 m,进行混凝土止浆墙施工,分段注浆的长度设置为15 m,开挖10 m,衬砌10 m,按照上述参数和施工方式依次推进。为了保证注浆的效果和均匀性,在施工过程中拟采用如图1所示的前进式分段注浆方式。当钻孔过程中出现突泥和突水现象时,立即停止钻进,并采取固结工程措施,必要时可以对钻进分段程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注浆施工效果[4]。

2)止浆墙与止浆岩盘设计。由于全风化花岗岩段地质环境较差,存在高压含水层,为防止从未注浆段向作业面涌水以及注浆施工过程中的跑浆,在每个循环的注浆前设置C20混凝土止浆墙,厚度为100 cm[5]。此外,在每个循环的注浆结束并开始开挖后,预留出5 m作为下一阶段注浆施工的止浆岩盘。

图1 注浆施工模式图

3)注浆压力和扩散半径。由于注浆施工地段为全风化花岗岩破碎带,为保证注浆效果,需要以劈裂注浆为主,因此注浆压力不宜过高,应以中压为主,尽量避免对地层造成较大的扰动,从而产生次生地质灾害。根据上述分析,这次工程的注浆压力设定为2~6 MPa,初步确定注浆扩散半径为2 m。

4)注浆孔布置。在注浆施工中,每个循环设置86个注浆孔,其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1-23号孔的孔深设定为10 m;24-43号孔的孔深设定为12 m;44-86号孔的孔深16.5 m;在注浆孔的前段设置长3.5 m的孔口管。孔口管钻孔要采用90 mm钻头钻成,后段使用80 mm钻头钻成。在孔口管安装时要确保牢固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孔口管和孔壁之间必须要用环氧树脂进行填充,防止在注浆过程中在此部位发生漏浆。在孔口管的前端设置防突装置并与钻杆配套。

图2 注浆孔孔位布置示意图

5)注浆材料选择。在注浆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段的涌水量和地下水储存情况选用注浆浆液,一般情况下应选用单浆液,如果遇到破碎带内存在大量涌水的情况,可以选用双浆液控制注浆过程中的浆液扩散范围[6]。其中,单浆液以水泥为主,并适当添加8064速凝剂,如果施工中遇到水量较大的情况,则需要选用水泥-水玻璃类浆液,则需要添加适量的磷酸氢二钠。在浆液配置中水灰比掌握在1∶1~1∶0.5,具体的配合比应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调整。

3.2 泄水孔方案设计与实施

在帷幕注浆过程中,通过泄水孔排水可以将顶水注浆变为引导注浆,对提高浆液扩散范围,强化注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在注浆段帷幕注浆孔施工完毕后开始泄水孔施工,具体的施工方案与实施如下:

1)泄水孔参数确定。在这次施工中,泄水孔钻孔最小断面直径为75 mm,但考虑由于围岩的松散性造成的塌孔,最小断面按照40 mm计算,由于泄水孔处的水头高度约为70 m,根据相关文献成果[7],可以计算得到单孔泄水量为65 m3/h,按照隧洞前期施工中的最大突水量600 m3/h计算,泄水孔的总泄水量应在400 m3/h以内,因此需要泄水孔6眼。

2)泄水孔钻孔布置。通过前期地质调查对第二循环富水区的划分,将开挖轮廓线外的区域作为泄水孔的终孔位置区间。在泄水孔钻孔设计时要掌握富水区整体均匀布设,主要涌水点加密的设计原则[8]。同时,为了减小对注浆加固区的弱化作用,泄水孔的终孔位置尽量设在加固圈外则,为注浆工作的开展和下一步的开挖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对前期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在止浆墙前方富水区设置1号和2号泄水孔的实际泄水量,并不能达到实际施工要求,同时为了实现泄水孔的均匀分布,在上述位移补充设计3号和8号泄水孔,各泄水孔的参数如表1所示。

3)泄水孔施工。在常规全断面注浆的前两个注浆段在起到对浅部围岩进行加固外,还起到对施工掌子面前方的探查作用,可以为下一步施工中的泄水孔方案调整提供必要依据。泄水孔施工开始于第二注浆段加固完毕之后,并一次性施工至两个注浆段长的位置,然后随着注浆分段施工而同步向前推进,以保证对注浆孔前富水的有效疏导。在帷幕注浆施工至最后一个循环段之前,直接施工至终孔位置。此外,根据输水隧洞的水文地质条件,泄水孔的总泄水量应该满足400 m3/h的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泄水量,对泄水孔的数量和方位进行不断调整。

表1 泄水孔参数设计表

3.3 诱导注浆效果分析

在注浆施工完成之后,通过检查孔的方式对注浆效果进行分析。在检查孔设置上采取“整体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设置了15个检查孔,最大控制范围设定到开挖外轮廓线外6 m。通过对检查孔涌水情况的分析显示,隧洞的顶部和两侧上方治理效果良好,而拱底和两侧底部由于地质环境复杂且为强富水区,虽然涌水量已经显著降低,但是仍存在突水风险。因此,增设10个补强注浆孔,对上述区域进行再次强化注浆。在强化注浆完工后,对补强孔的涌水量进行复钻检验,90%的钻孔达标,具备开挖条件。在检验过程中将5号和14号钻孔兼作取芯孔,对钻取的岩芯进行观测可知,围岩浆液充填率较高,说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4 结语

针对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输水隧洞全风化围岩和富水性特点,采用泄水诱导注浆技术进行围岩固结灌浆。在灌浆加固结束之后,随即进行输水隧洞开挖,通过开挖施工显示,掌子面突水突泥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不仅干燥、密实,而且具有较强的自稳能力。在注浆部位的岩土中,能够清晰看出大量具有良好延展性的浆脉分支,并以劈裂的形式延伸扩展。通过这些浆脉的支撑和压实作用,围岩的强度和整体性显著提升。经过注浆治理,输水隧洞施工顺利通过全风化围岩段,未发生重大工程事故。

猜你喜欢
富水风化隧洞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富水砂卵石地层锚索施工工艺工法
超级高密度电法在新疆某矿区富水性评价应用研究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衬砌中的应用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掘进巷道构造富水性电法探测综合应用研究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