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

2018-11-23 11:30顾寿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困难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是今后学生资助的重点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是建立精准资助体系的基础,是高校精准资助的有效保障。本文基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的现状,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方式,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缺失诚信、认定材料不真实、信息缺乏动态化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精准认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资助工作是解决寒门学子上学问题的根本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注入了新动力。在资助强度和覆盖面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使得高校如何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把有限的奖助学金资源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这显得日趋迫切和严肃。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现状

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 8号)的文件中曾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确定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目前高校普遍使用校园地消费平均水平和居民最底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致流程是学生自主申请,由生源地相关政府部门审核盖章,再由高校审核,进而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1.1诚信缺失现象

学生夸大家庭贫困程度,某些学生在了解资助政策后,存在“不拿白不拿”的投机心理,有意将家庭情况描述的非常困难,但是发现这些学生穿名牌,用高档手机,消费非常高,究其原因多半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丢掉了基本的诚信品质,同时也重重地伤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然而,一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自尊心过强、碍于面子,怕在学生中“抬不起头”等因素放弃申请,隐瞒自己的贫困生事实。

1.2基层审核工作不严谨

贫困学生生源地的基层组织或因老乡情义,不经认真核实调查,本着“反正就是一个证明嘛”的不严谨工作思路,出具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证明材料,这给高校的贫困生精准认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1.3民主评议欠全面

认定评议小组成员由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只能从平时的吃、穿、用等在校消费情况来判断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有的还掺入了个人情感,在评议时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这也给贫困生认定带来偏差。

2改善措施

2.1加大宣傳、倡导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实守信是学生的高贵品质,在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过程中尤为重要。倘若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存在弄虚作假的投机心理,只会使资助的“天平”倾斜,让有限的资助资源落不到实处,对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造成生活及心理上的伤害,也会使得学生资助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大学生内心,努力做到资助讲诚信、办事讲原则等崇高的个人品质,可以从多层次多方面着手。首先,要把学生诚信教育的地位提升,在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突出诚信专题教育;其次,建立健全贫困学生的诚信档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事实以及数据来评估贫困学生的诚信度。树立贫困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此举会对资助中的贫困生精准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2.2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是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有效的平台和手段,为贫困学生建立专门档案,让贫困学生得到精准帮扶。首先,在新生入校后的短时间内(此时较为准确反映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给每个学生建立专有账号,借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纳入贫困生精准认定体系;其次,可利用多方面的力量精准认定,如调取学生在校的“一卡通”消费情况,从而判断学生的经济能力,也可建立学生为主体、班主任辅导员为主导的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客观、公正的评价贫困学生困难程度,还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途径主动收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还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个人资助档案,根据不同学生的资助需求,推进分档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到的资助政策,及时登记入档案,将以上所有数据信息整合构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同时,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管理,如因本人原因或家庭其他成员遭遇重大天灾、人祸或疾病等意外事故从而引起家庭经济发生困难的学生,及时补充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对不符合救助要求的,则及时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中清除,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2.3资助责任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中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

学生本人隐瞒家庭经济情况,弄虚作假,虚开贫困证明等原因挤占资助资源,这是学生本身的品质出了问题,是学生本人道德缺失的体现。高校建立有效的资助责任机制,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予以严惩,比如经查实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及时取消其贫困生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如数归还资助款项,情节严重者还要以纪律处分约束其行为,记入学生档案。

3结束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但意义重大的工作,若能较好地开展,对于实现教育均等和资助资助公平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加大诚实守信的教育引导以及诚信缺失的责任机制,保障学生资助工作有效开展。

作者简介:顾寿永(1983.09—),男,汉,江苏省苏州人,本科,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资助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利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与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2016(03):45-48.

[2] 苏素娇.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及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6-17.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