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平市校园足球区域共同推进体系的必要性

2018-11-25 14:21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四平市共同体足球

钟 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振兴足球,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实际行动。为此,全国各级体育组织进行着如火如荼的会议和研讨,其中2015年2月27日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更是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做了最为详尽的顶层设计。这是中国体育界折一件大事喜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工作、特别是足球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足球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是在这种大政方针的领导下,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实行足球特色校项目,全年批准足球特色校共8627所,而这种发展的趋势还在迅猛增长,从教育部2017年2月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国已认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381所,2017年计划争取提前实现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目标,并培训校园足球教练3000名,使全国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数据来自《全国青少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

1 构建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的内涵及其意义

所谓“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界限内,同一学段和不同学段学校之间共同建立起来的,旨在提高学生足球普及水平及整个区域内的有关足球的教学训练水平的组织。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区域水平确定,在这个共同体组织的平台上大家通过共同努力,普及现代足球理念,提高足球科学化训练水平。校园足球共同体学校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有目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这对于校园足球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逐步建立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意味着通过不同学段层次的足球教学与训练必须拿出与之要求相适应的水平,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要建立与之相应的先进的训练方法。除起始阶段的学生外,每一学段层次的学校必须基于低一层级学校的基础性训练之上。因此训练要系统,必须建立广泛的足球教学与训练的交流合作机制,其中最佳的合作方式便是构建“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发挥区域内校园集体的综合优势,并积极引入校园足球指导员机制,学校要和俱乐部、体育公司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好受过学习培训的基层足球教练员(如: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和室内五人制初级教练员等等),协作共进,共同发展。

2 需要四平市构建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的多方面问题

2.1 区域文化的匮乏

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便利,是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通向长三角和京津冀必经之地,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长久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样便利的地理位置应该是足球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良好条件,但实际情况确是足球人口的缺失和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在2000年左右的四平市也曾有过足球学校,从各级各类的师范院校和体育专业院系毕业足球专项教师和教练员也都纷纷投入到青少年训练的一线工作中去,踢球的孩子数量也有过井喷式的发展,但像全国的足球学校一样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没有学校的支撑和失去家长支持后,踢球的孩子日益减少,那几年培养出的踢球的孩子大部分也都没有留在四平发展,至今,四平市区的几支业余足球队伍也普便存在着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共同问题,球场上常见的依然是在一起踢的二十几年的中老年爱好者,踢球的环境和足球发展氛围日渐衰落。因此,匮乏的区域足球文化需要四平市构建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

2.2 足球软、硬件的缺乏

从2015年教育部开始批准成立足球特色校以来,四平地区共有十九所学校获批,这其中包括四平市区的四所足球特色校。然而从今年6月份四平地区足球特色校评估的情况来看,从软、硬件两个方面都反应出了诸多的问题。在聘请校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指导一项,仅有两所学校达到了要求,占10.5%。接近90%的学校足球队由体育老师担任,而这些体育老师当中在本科期间主修足球专项的不到10%,接受教育部门校园足球再培训的教师占比仅为20%左右,很多一线教练根本都不知道草根足球节是怎么一回事,更不要说组织了。因此,有近一半以上的足球特色校是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员带队的,这样就不会有先进的足球训练方法指导孩子们的科学训练,势必影响孩子们训练的水平和参与的积极性。训练经费和教练待遇方面各个学校也是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学校甚至连孩子的训练服装和训练用球都要个人承担,教练也没有补助,试问国家拨款给学校的专项资金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一块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呢?国家悉心经营的“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为什么实施到了基层就会变了样呢?

硬件方面更是触目惊心:首先是场地问题,有的足球特色校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合格足球训练场地,与上一级单位合用场地,完全不能保证训练的进行;2000-3000人左右的学校,足球数量不足百个,而且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不足百个的足球有70%左右都没拆封、没有打气,其它的像标志桶、标志盘、敏捷梯、小栏架、小球门等等辅助训练器材更寥寥无几!试问这样的硬件条件怎样保证正常的训练和孩子们广泛的参与热情呢?

2.3 “两长”认识的贫乏

“两长”即校长和家长,某种程度上讲一项教育手段或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只要有“两长”的认可就能够进行下去。现阶段的中考体育加试进行的如火如荼,孩子们在暑假和寒假都乐此不疲的进行训练和补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考时体育有30分的加分因素,校长和家长都是认可的,这不得不说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但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下就要先取悦“两长”,得到他们充分的认可。而现实情况确是“两长”对校园足球认识的极度贫乏,校长想的是足球不会为升学率的提高增加任何法码,家长则认为锻炼身体练习中考的加试项目就够了,何必再浪费时间……殊不知这正是“两长”缺乏足球在育人、育德方面的正确认识,这同样需要通过构建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来提高。

3 小结

校园足球的兴起,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几代中国足球人的梦想。然而,想要扎扎实实发展好校园足球,就必须深刻认识足球自身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近的去打好基础,一步步的谋求发展。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并不是要尽可能多的建立足球特色校,重要的是要让足球回归教育,真正的利用好体育的优势来运用到育人过程中去,利用足球的规律和特点展现育人的价值。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各方通力配合,共同推进。当前发展校园足球,不是开展竞技足球、应试足球、功利足球,而是让足球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其身心的一种手段和文化爱好,建立孩子终身体育意识,此过程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认识到校园足球的现实情况和育人过程的长期性,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半途而废。也只有常抓不懈、按足球发展的规律去发展校园足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1] 曹海燕.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区域共同体的初步探索[J].运动:2015,(10):7-8.

[2] 毛振明,刘天彪,臧留红.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3):59-62.

[3] 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4]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S].体群字[2009]54号.

[5] 张延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06-113.

[6] 袁贵仁.要建立四级足球联赛大力发展校园足球[EN/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60730/c14820-25372493.html.2016年7月30日17:03.

猜你喜欢
四平市共同体足球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