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时间的本质对人类的长寿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018-11-26 09:49章洛汗付菜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时间长寿空间

章洛汗 付菜花

【摘要】根据狭义相对论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揭示宇宙中只有空间的固有属性,而时间只是记录空间变化的人为的度量,从而推导出改变空间变化快慢的三种途径及其理论依据。

【关键词】狭义相对论;时间;空间;长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nity of time and space of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it reveals that there are only intrinsic attributes of space in the universe, and time is merely an ethical measure of the spatial changes, thereby deriving three ways to change the speed of spatial change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Special relativity;Time;Space;Longevity

【中圖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1-253-01

即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几乎绝大数的人类思想中依然带有经典的绝对的时间观念,潜意识中认为人类的寿命是不可更改的,只能如此认命地行驶到终点。正是这种认命的态度,使得人类在这一百多年中,没有任何关于人类如何更长寿的探讨研究,即使存在也只不过是关于如何养生的一些想法而已。我认为造成当今这种现状的本质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随着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越来越获得实践的认证。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但这种统一性更加让人迷糊了,所以有必要换一种理解可能更易接受。其实时空的统一性,可以理解成宇宙中只有空间的固有属性,并不存在时间的固有属性,而时间的概念只不过是记录空间内部相对变化的人为的度量。所以不同的空间可以存在不同的内部相对变化,也即不同的空间可以存在不同的时间,比如飞机上的时钟要比地面上的时钟要慢,只不过这微小差别很小但存在。卫星导航系统正是修正这种微小差别后才能保持高精度。

为何飞机上的时钟要比地面上的时钟要慢?要明白这种现象,必需承认一种已发现的事实: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的极限速度。这也意味着假如一种体系达到光速,那么其体系内部的微观粒子就不存在相对速度(即整个体系都是光速,体系内部粒子不存在谁比谁更快),我们可用简单的数学表示成:ΔV=0(体系中各微观粒子没有相位差)。既然体系内部的微观粒子不存在相位差,也当然就不存在内部的相对变化,那也就意味着这体系内部永恒不变了,也就是所谓的这体系的时间静止了。而从低速到高速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所以高速体系比低速体系的时间更慢,直到光速时时间静止。所以时间概念的本质是:体系中的各粒子无相位差时(ΔV=0),时间静止;体系中的各粒子相互存在相位差时(ΔV≠0),这体系就会有变化,也就存在时间的流失。

因此只要我们让体系中的各粒子相位差值减小(ΔV↓),就能让它的时间更慢。我认为有三种途径可以使体系中的各粒子相位差值减小,即让体系中的时间走得更慢。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很早就已提出二种途径使时间变慢,第一种是让体系接近光速;第二种是让体系处在超强的万有引力场中(比如黑洞附近)。但这二种途径都是目前人类无法想象能实现的状态。

但鲜有人去想象第三种途径去实现体系中的时间“变慢”。我认为让体系接近绝对零度(-273.15℃),可以使生命体系的时间静止。这种时间“变慢”只是相对原子或分子层次而言的,因为即使温度接近绝对零度(-273.15℃),在亚原子的层次下不能违背测不准原理,即不存在相互静止的亚原子粒子。但在原子或分子层次上,温度是反映体系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当生物体温降低,生命体系中的各分子的平均相位差值减小(ΔV↓),就能让这种生物体活得更久。这第三种途径虽然原子钟没有变慢(原子内部无变化),但生命体系中生物效应却变慢了(生物体的各分子间相互作用变慢了)。

根据实验经验数据确定,温度每升高10度,分子反应速率一般约为原来的3倍左右。比如根据饭菜发馊到相同程度,如果30℃时只能放置1天,那么20℃时可放置3天,10℃时可放置9天,0℃时可放置27天。这种发馊到相同程度却用了完全不同时间的原因是:生物(细胞)体系中的各分子的平均相位差值随温度降低而减小(ΔV↓)。同样的道理,根据人衰老到相同程度,假如37℃体温的人能活100岁,那么27℃体温时人就能活300岁,17℃体温时人就能活900岁。

我认为第三种途径是最有希望能实现的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既然很多低等的爬行动物可以做到降低体温生存,更何况我们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级生物;另外,各种高级动物的体温并不完全一致,食蚁兽的体温只有33℃,而鸡的体温达41℃。这也预示着改变体温具有可行性,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加大这方面的基因工程和药物研究,我相信几百年以内,人类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并健康地生存,从而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参考文献:

[1] 田杨,赵卫等.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CT不行及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8):1298-1301

[2] 王宏,周宁等.多发性结节/肿块肺隐球菌CT误诊为肺癌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2):231-232

[3] 曹文杰.CT影像表现在肺部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8): 97-98.

[4] 缪华.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6):1014-1015.

猜你喜欢
时间长寿空间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美丽的长寿花
世界最长寿的人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