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家具的美学问题研究

2018-11-27 07:34彭朋
设计 2018年15期
关键词:艺术美

彭朋

摘要:城市仿佛是一个以地域空间为限的大家庭,街道家具作为服务于市民生活的公共设施、作为这个大家庭中人们所共有的“家具”,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在居民生活改善方面都十分重要。它不仅提供功能性,而且还起到美化城市甚至教化市民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研究街道家具的美学问题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美 技术美 社会生活美

引言

“Street Fumitur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作为词条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出现,在我国也有翻译成“城市家具”、“城市公共设施”等称谓的,其涵盖的范围包括安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各种元素和设施,如照明系统、喷泉、公共座椅、雕塑、花架、自行车支架、售卖亭、遮蔽棚、广告牌等,这些设施可以是纯功能性的,也可以做成具有艺术气息的作品,以加强其美学效果。故不应因其通常不算太大的体量外观而忽视其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很多方面,这些随处可见的街道家具能在不经意间使你觉得舒适和愉快,美好的生活少不了它。

作为城市观察家的阮如舫先生曾这样形容他在某喷泉广场的感受:“突然间,吸引我们目光直瞪的,不是那金发飘逸身材高挑的小妞们,而是喷泉旁那些美轮美奂的彩绘座椅,每座都是设计师匠心独运的杰作,有的是在椅座与椅背上彩绘,有的则是以造型取胜,无形中增添了广场的吸引力。”阮如舫先生的这段话展现了街道家具给人们带来的美感,涉及到街道家具的美学问题。

一、街道家具的美学价值

美学,说通俗点就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感性学”,美感产生于形象的感受。“美是一种价值,也就是说,它不是对一件事实或一种关系的知觉;它是一种感情,是我们的意志力和欣赏力的一种感动。”圆美作为价值,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外部形式;第二个层次是事物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内容,这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内容由事物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

街道家具是一种环境空间的艺术,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生态艺术、公共艺术和对话艺术。从提高生活质量来说,增加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构建城市的意境是至关重要的。街道家具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而设计,使用街道家具的过程即为审美的过程,使人们从城市紧张的节奏中解脱出来。从引发创造性的意义上来说,以审美的方式去判断一件街道家具,就相当于思考这件作品在生态创意、地区地位提升和生态行为规范方面的诸多美德。

二、与街道家具的美学问题有关的因素

从美学是“一种价值”这个角度而言,街道家具所包含的美学问题,可以从实用价值、生态价值、经济價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因为“街道家具”本身就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将艺术、技术、文化等因素巧妙地融入进街道家具设计作品中,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

(一)街道家具的美与地域文化有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地域上讲,城市有其水土特征、语言特征、风俗习惯等,这些都是长期的生活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当地人的基本认知和交往模式,有其合理的规律体系与价值判断。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市民都能感觉到人们对这些规律与价值的认同,并不断地强化这样的认同感,从而逐渐形成了由这个地方的人们共同建构起来的独特面貌,称之为“地域特色”或“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东西,加强了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受到了更多的肯定,这是美感产生的基础。将街道家具加入地域文化因素进行设计,不仅能使其本身具备独特的风格,还能有利于城市风貌的展现及城市文化的传播。也就是说,街道家具的美可以从地域文化中而来,而另—方面这种美也能反过来对城市文脉形象的塑造起作用。街道家具的设计应该充分尊重城市的内涵建设及内在精神,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媒介,展现城市风格特色,传递城市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能有效地激起市民的共鸣和对地域的热爱。

(二)街道家具的美与场所感有关

街道家具作为一种物质存在,总是设置于某种场所环境中的。“场所”既可以指一个城市这样大面积的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场所感和地域特色有相同之处),又可以指局部的一小个地块。场所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场所精神,由于历史原因或特定的功能属性使其被赋予了某种被认可的情感和精神,成为一种值得记忆或对人而言有特殊意义的场所;二是场所依附,这是一种情感连带特征,即人对于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微观角度而言,街道家具存在于各个具体的小的地块场所,如商业区域、办公区域、文教区域、娱乐区域,不同场所的街道家具应能在设计中,体现出不同的场所特征。也就是说,街道家具的美是为特定空间、目的、对象和行为设计的,反映出特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和文化趣味,这种美的意义形成于场所感中,人们通过街道家具所反映出来的美,进行对场所的理解和生活的表达。

(三)街道家具的美与人有关

街道家具是服务于人的,其与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街道家具所服务的人,不仅包括普通人,还包括伤残人士、儿童、老人、孕妇等各类人群,其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满足其各种不同的需求。在解决人在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时,街道家具应像室内家具一样提供便捷、舒适、宜人的使用体验,使人们的户外生活成为家居生活的延续。

在街道家具的设计过程中,一是需要关注人在使用中的生理需求,二是人的心理感受。生理需求寻求的方便、舒适可以通过运用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去实现,满足街道家具功能的合理性及实现的可行性;心理感受方面则要求设计师通过情感认知,实现不同行为心理的调节和适应。

街道家具的设计全方位地从各类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着手,给人们带来户外生活便捷的同时,还让大家感受到心灵的关怀和尊重,使人们在使用街道家具过程中体验舒适和安闲,并感知这种美。

三、街道家具的美感来源

美学概论中说的美通常有自然美、艺术美、技术美、社会生活美诸种形态。街道家具是人造物,应该说,它的美除了不是自然美之外,其余几种美,在街道家具中都有体现。

(一)艺术美

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思维方式,现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了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内心深处往往更期冀精神文明的浸染。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街道家具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体使用功能外,许多还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装饰性,这种艺术的美感对于城市空间的质感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街道家具无法与公众的生活剥离,其面貌和状态反映的是所处城市的经济及文化水准,更反映的是这座城市人民的艺术修养层次。(如图1)所示街道休闲椅的设计,利用正负形的艺术形式,像一座雕塑作品,给用户一种出其不意又恰到好处的使用体验。

在设计街道家具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特点,挖掘文化内涵,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其既符合整体环境氛围,又具有强烈的特征和个性。这种明显的可识别性,将为整体景观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拥有街道家具的区域成为显眼的定向参照物,甚而形成市民的“城市记忆”。这种参照物可以从城市的典型建筑、地理条件、特色风俗、文化遗产等领域去发掘,使城市景观与街道家具的这种内在结构和本质秩序以这种艺术美的方式得以统一,使街道家具本身成为既可反映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又可吸纳新的文化精神的载体。

(二)技术美

技术美学认为物质的美主要表现为材料美和肌理美。材料美是由客观物质材料的基本特性所显示出来的审美价值,是对物质材料全面的审美感受,显得较为深刻。但更为直接明确的物质美的表现则是它的肌理美。物质的肌理所表现出来的视觉特性、触觉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达出材料的情感内涵。

街道家具的“技术美”除了以上所说的材料美和肌理美,它的艺术美感还需要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现。除了通常意义上对街道家具的一些技術方面的设计手法以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街道家具体现出高科技的特征。比如以往的静态信息指示牌,可能演变为多媒体动态显示屏,人通过触摸的方式,可以实现与指示牌中信息的互动;又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运用到某些街道家具的设计当中,让人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再比如,一些地方的街道家具出现了生态设计、环保可循环再利用设计等特征。这些都可以是街道家具所呈现出来的技术美。(如图2)为智能化公交站台设计,融合了更多元的信息和更方便的交互方式,使用户在使用街道家具时体验到技术的美。

(三)社会生活美

街道家具能帮助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这样的公共空间可以吸引人们走出房间,支持社会交往活动,哪怕只是消极地参与,即只是看着周围的人和事,不直接与别人接触,这样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人的归属感,减少孤独和不信任感。“纵观整个世界的大城市,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社区的人,其生活质量提高,心理生理上的健康,都离不开一个和谐的交往交流的公共空间。”

街道家具的美感具有社会生活性。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人们在使用街道家具时,建立起一种日常生活场景,体现出一种社会关系。在有街道家具的这些区域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或是交谈、休闲、娱乐,或是办公、学习、教育,各种各样的场景、模式,熙来攘往,建构起热热闹闹的城市生活。(如图3)为街道休闲椅,该座椅可以自由转动,为坐在街边休息的人提供多种选择,既可以面对面坐着,也能背对背或是朝向不会引起尴尬的位置坐,以细微的角度在公共空间中构建出丰富多彩的交流方式。

这种由街道家具作为纽带所构建起来的城市空间,演绎着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蕴含着生活的真谛,在这些社会生活形态中,人们可以获得审美的愉悦。这也就是一些美学家、哲学家所说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即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

结语

街道家具在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街道家具既可以美化城市空间,又可以美育城市居民。街道家具在满足城市居民户外生活功能需求的物质属性之外,其社会属性、美学属性在当下的社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家具或设施,它应该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并能从其场所性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体现社会生活美。在我国城镇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个背景下,探索街道家具的美学问题,可以在提升城镇文化建设、提高城镇活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谈油画艺术的思考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简谈《诗经》爱情诗中的美
让“艺术美”走进语文课堂
以热血仁心捍卫生命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