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策略 实现高效科学课堂

2018-11-28 04:30顾晓光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科学教学方法

顾晓光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车坊小学,江苏苏州 215125)

引 言

一节高效的科学课,不应该只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是要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掌握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一直是广大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是科学价值观得以实现的最大保证。因此,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放飞思想,启迪智慧,张扬个性,从而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很多事物都存有好奇的心理,再加上科学本身是一门具有探索特点的学科,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精心设置课堂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其中,课堂小实验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演示过程,直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大饱眼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1]。

例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的时候,我在课上做了一个小实验:首先,将干瘪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球的变化。不一会儿,学生就发现干瘪的乒乓球慢慢地变圆了,一点点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看到这个现象,学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趁机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干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会变圆呢?”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教室里真是“人声鼎沸”。在讨论中我揭示了问题的答案——热胀原理。接着,我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冷缩的讲学中并且同样用实验验证了原理的正确性。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讲解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故事、实验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巧妙的导入方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中变得全神贯注,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过,在传统的导入方式中,教师一般会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或是引用旧知识的方式。这些对学生来讲已经非常熟悉,会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设计多样化的导入方式,确保学生在精彩的导入引导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实现高效课堂迈出成功的一步。

例如,在教学《轮轴的秘密》一课时,为了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导入环节。上课铃一响,我就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了一组视频,有起重机吊重物、升国旗仪式、塔吊的工作场景等。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对这些比较感兴趣,所以看得津津有味。与此同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起重机是靠什么力量工作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怎样飘扬在旗杆上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顿时,教室里一片讨论的声音。学生的求知欲望明显地变得强烈了。我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走进科学课堂,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可见,巧妙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精彩的导入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主动地成为课堂中的一员。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精彩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决定性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一定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科学教材的编订,每节课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取最多的科学知识,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我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带着学生回想在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知道冬天在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火花,与别人接触的时候也会“噼啪作响”等。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静电知识,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了讨论、交流、总结等方法,不仅提高了本身的自学能力,还锻炼了总结能力,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取最多的科学知识。

四、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一节成功的科学课,学生永远处于主体地位,而一节课的高效性,主要取决于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经过实践证明,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要远远高于平时。气氛越活跃,求知欲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完全的释放,集中精神学好新的知识,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堂由室内搬到了室外,带着学生走进校园去观赏各种各样的植物。走出教室的学生,心情很是雀跃,一张张笑脸绽放在花园中,比那些盛开的鲜花还漂亮。学生一边走一边看,观察得非常仔细,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它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还让学生收集材料进行展示,学生兴奋极了,各自介绍着自己的“胜利品”。课堂上真是热闹非凡。当然,这种热闹不是喧哗,而是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这是高效课堂的“营养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整个过程,从课前的充分准备,到室外的细心观察,再到室内的激烈讨论和交流,气氛一直很热烈。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过程,更是一个取长补短、提升效果的过程。可见,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实现高效课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结 语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课,是对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最好诠释。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从实际行动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展现小学科学的魅力。因此,实现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取得高效教学效果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姚亮.生本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浅析[J].学苑教育,2017,(14):18.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科学教学方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