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个性阅读 “活化”语文课堂

2018-11-28 12:59卞红艳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活化个性化情境

卞红艳

(江苏省南通市城港小学,江苏南通 226001)

引 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语言语用能力和个性化体验,因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开展个性阅读教学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环境;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情境渲染,引导个性阅读

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收获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对引导他们开展个性化阅读有着重要意义[1]。从这方面来看,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当催化剂的角色,激活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为学生创造一个阅读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开展自主交流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为丰富的个性情感,而这种情感能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语言描绘“天下第二泉”的美景,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联想;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为他们展示实景图,并用《二泉映月》二胡曲进行伴奏。在曲景结合的景象下,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很自然地会融入情境之中,自发地想要深入到文本阅读中,想要对人物命运一探究竟。

通常来说,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实物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再现、角色扮演、故事代入和语言描摹等方法。教师在具体选择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运用情境创设法,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表达,推进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课文之间的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进行了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当前语文教学课堂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的状况。要么是教师提出了互动式问题,但无法收到学生的有效反馈;要么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太大作用。因此,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引导,适当改变语文课堂的模式,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欲。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角是学生,而他们只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鼓励才会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产生课堂就是表达自己思想的场所这种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

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被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所折服,也产生了一些困惑。这时,笔者鼓励学生将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兵马俑到底有多少个?”“这么大的兵马俑是怎么制造和运输的?”笔者通过几个成语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如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等。有了这些突破口,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也更加积极和有效。

三、结合展示,助推个性阅读

小学生大都有很强的表演欲,而课堂就是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将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分享。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他们在思维碰撞中也能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课堂展示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主人公的行为让我敬佩,前天我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热水瓶,但我没有勇气承认,现在想想觉得非常羞愧。”还有学生认为:“主人公就是很傻啊,他走了也不会有人知道。”也有的学生说:“主人公之所以撞倒车,跟车主没停好车也有很大关系啊,如果我是他我还要找车主要赔偿呢。”……大家各执一词,甚至最后还争吵了起来。如果笔者不参与其中给他们以引导,这次课堂展示无法起到阅读经验交流的目的,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总结:“首先,大家先思考为什么小红车的车主要打电话给主人公表示感谢?如果我们是车主,最喜欢主人公怎么做呢?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比如诚实、比如信任,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守护。”笔者的总结让学生陷入了沉思,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评判标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认知。

四、留足空间,拓展个性阅读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也就是留白,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体会,他们也会各有所得[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即让他们用画横线、波浪线,圈点和写简洁文字等方式对文章中重要语句、层次和特点等标记出来,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感知,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这种批注式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重感官,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学生想到什么都可以写出来,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表现形式,他们的个性在思考空间中也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天鹅的故事》一文时,笔者给了学生一定空间,让他们用批注阅读的方式来阅读第五自然段,将自己的思考批注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章展开了一次深入对话,获得了独特的个体体验。师:“请大家来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体验。”生:“我对‘经过这沉重的一击……’这句话印象很深,它代表了老天鹅坚强的意志,尽管自己很疼,也要为了大家的生命而坚持。”师:“很好。请你带着这份情感,有感情地将这句话读出来。”(学生读)生:“我觉得‘腾空而起’这个词用得特别好,首先这个词是对老天鹅的动作进行描写,体现了老天鹅的智慧;其次,它表达了老天鹅的毫不犹豫和果断。”师:“说得不错。你能将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朗读一下吗?”(学生读)师:“我们破冰通常是用钝器砸或者用机器开凿,而老天鹅却以血肉之躯来冲击冰面,对此,你有何感受?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群鹅破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默读第六自然段,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五、尊重体验,深化个性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进度,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将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感情和好词好句等一股脑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进行自主体验的过程,也没有进行思考就知道了答案;虽然表面上他们掌握了文章主旨,但其实理解得并不够深入。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他们自主体验文本生成;进而挖掘文章的思想情感,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笔者在进行文章教学之前,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有关司马迁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对司马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才真正了解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耗尽毕生心血写成的,对司马迁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发地想要向他学习。这才是阅读教学真正教学目的所在。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创建、课堂展示和给足空间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自主体验和感知;而且还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和活跃的阅读氛围。只有这样,个性化阅读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更好提升。

猜你喜欢
活化个性化情境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