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发展 追求卓越创新
——通师二附情境课程浅探

2018-11-28 04:30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儿童情境课程

张 红

(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江苏徐州 221002)

引 言

金秋十月,我有幸走进美丽的通师二附跟岗学习一个月,亲身感受到李吉林老师建构的情境课程的无限魅力。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课程”以“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整合,系统开发构建情境课程,形成四大领域课程,即核心领域:学科课程;综合领域:主题性大单元活动课程;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衔接领域:过渡衔接课程。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聚焦于大写的“儿童”,引领儿童走向真、美、情、思的最高境界。而情境课程是情境教育的有力支柱和载体。因此,通师二附坚持依据情境教育思想,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积极促进情境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他们先进的课程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推广。

一、学科情境课程、绽放智慧光彩

通师二附的老师们通过创设富有美感、智慧和童趣的情境,将课堂教学和儿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将知识嵌于情境,生活现于情境,训练融于情境,思想寓于情境,用智慧、激情、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段创设情境,丰富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通师二附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开发自己的微课程。吴晓萍老师就执教了有趣的六年级数学游戏课《数独》。她让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聪明人的游戏”。

二附的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执教《欢迎你到南通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张扬地方文化;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感受,将歌曲、文化、历史巧妙融合,带着孩子们载歌载舞,将一首《打麦歌》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濠河漫咏》诗配乐让孩子有感情朗诵,并以敲木鱼的方式练习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在民歌及摇滚乐中感受南通的文化与风俗,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情境音乐盛宴!

二附的王珏老师执教班会课《与法同行 一路阳光——做一位合格的小骑士》,巧妙设计情境,以法字的演变揭示课题,引人入胜。通过听骑行小故事、浏览交通法规读本、认识交通标志、学习交警指示手势、体验如何安全过马路等,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在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学做一位合格的小骑士。这匠心独运的班会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通师二附的班主任老师善于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激情,以情育人,育人无痕。

二、主题大单元课程、综合实践促成长

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是李吉林老师创造和倡导的综合课程,以德育为先导,以语言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从各个不同角度集中开展教育活动。这样,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最大限度地增强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1]。

在通师二附的校园中,“我们是党的好孩子主题大单元活动”的鲜艳展板特别引人注目:童声歌唱党——喜迎十九大爱国歌曲大家唱;童眼看发展——组织实践活动,抒写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童手绘变化——征集童心向党儿童画、小报等。今年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暨少先队建队68周年。通师二附六年级全体老师根据学生特点精心策划了“喜迎党的十九大,高举火炬勇向前”主题大单元情境活动。该活动跨学科、跨时空,是一次融阅读、实践、创造与思辨为一体,有时代意义、有教育特色的跨界学习。

在本次活动中,六年级组老师以“学科课程与情境活动深度融合”为理念指导,以引导学生铭记历史、锻炼毅力、磨炼意志、牢记使命。语文学科精心编写了《喜迎十九大,童心向太阳》读本,精选经典文本,启发学生品读文字,引导学生在主题阅读中了解党和少先队的光辉历史;数学学科创意设计情境学习单,引导学生解读党在领导红军长征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感悟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美术和信息学科指导学生创编了《童心向党》的主题小报;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了解歌颂党的爱国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表达特色,指导学生用心用情演唱爱国歌曲;体育学科精心设计了模拟红军、八路军、解放军行军作战的游戏活动,感受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班主任老师则利用思品课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党史革命题材的电影,让学生真切感受党的发展的艰辛和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等等。

军训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和坚忍的意志。武警南通市消防支队的官兵曾为六年级的少先队员展示了精彩的队列表演。在各中队的队列展演上,斗志昂扬的英姿、铿锵有力的口令,汇成了校园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在建队日的夜晚,六年级各班队员又举行了火炬接力、重温入队誓词、红歌联唱、军事游戏、篝火晚会等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来庆祝少先队员建队日,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通师二附多姿多彩的主题情境大单元活动不胜枚举,如“花生果果乐翻天”“又到银杏流金时”“童谣声声润心田”“镜头里的美、智、趣”等。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到的精彩、感悟到的精神将变成他们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变成他们拔节成长的生命之泉!

三、野外情境课程、走近自然重体验

野外情境具有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包蕴着无与伦比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0月19日,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和通师二附的孩子们一起去体验了野外情境实践课程的无穷魅力。

一、二年级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去世外桃源。孩子们赏丰收田野,摘幸福果实,品尝金秋果香,用慧眼去看,以童心去感受。为了记住丰收的喜悦,孩子们一次次地按下手中的快门,并用如花妙笔记录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收获。

三、六年级去宛若仙境的绿博园游赏。绿博园每一处的景致都趣味无穷。在迷人的园中,“多姿的叶子”主题大单元活动拉开序幕,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寻找心中那片最美的叶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就地取材,把落叶、果子变成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树叶画,画里藏着一个个美妙的秋天的童话。

四年级的孩子们去城市绿谷进行情境实践。他们化身昆虫学家,胸前挂着放大镜,举着捕虫网,拿着小铲子,去生态公园研究秋虫,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小蝴蝶、大蜘蛛、空蝉壳、圆西瓜虫、胖蛾子……这些可爱的小虫子,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原本寂静的城市绿谷因为孩子们的到来显得生机勃勃。

五年级的孩子们在具有独特神韵风采的园博园里拿起纸和笔,仔细地观察,抓住植物的特征,细细描摹。孩子们绘制的植物笔记很棒。向日葵竞相开放,花若金盘。花丛中,一张张笑脸也迎风绽放,孩子们在花海中嬉戏,流连……拍摄不认识的花草,用形色软件识辨,认识了许多奇花异草,其乐无穷。孩子们赏秋景,辨花草,捉虫子,摄美景,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四、过渡性衔接课程、寓教于乐激潜能

为了做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减缓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坡度,通师二附开设了一年级过渡性情境课程,以“室内短课与室外观察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儿童的学习生活。做到六结合:长短课结合,主要学科分设多种课型;室内外结合,增设户外活动时间;校内外结合,定期开展野外活动;动手动脑结合,开辟实践园地;课内课外结合,启动阅读计划;家庭学校配合,拓展课程空间。

沐浴着珠媚和暖的阳光,不知不觉中,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已经加入二附大家庭两个月了。在这短短的六十几天里,他们学知识,学本领,练习惯,练技能,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成为少先队员,戴上光荣的红领巾!为着这样的目标,他们不断努力着,奋斗着!

我在通师二附一年级的教室里,看到大队委们自己制作好精美的课件,自发地组成了知识宣讲小组,为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认真讲述少先队的知识、少先队的故事,还教一年级的小学弟学妹如何正确佩戴红领巾。他们帮助弟弟妹妹们踏上红色征程,共享领巾之梦。

随后,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科艺宫五楼举行了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如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等,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收获成长的快乐,增添成为少先队员的荣耀和责任感。

著名哲学家黄克剑教授曾提出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情境课程是基于生命的事业,而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值得我们去努力追寻,去点化、去激活,从而展示生命的灵动与活力,促进每个儿童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五、创新情境活动课程、探索儿童跨界学习

通师二附在不断创新情境活动课程,努力探索儿童跨界学习,立足于儿童的发展,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境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它以积累直接经验为主;是拓展性课程,它超越课堂及学科;是开放性的课程,它延伸至自然和社会。它分为实践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开放性课程。

其创新之处是:改变物理叠加,体现“化学融合”,提取各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围绕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以新的架构方式呈现给儿童;摒弃“纯脑活动”,实现“具身认知”;补齐活动“短板”,构建完整“链条”,为各年龄段的儿童量身定做,更具系列化、立体化、综合化,形成一至六年级的整体活动链条,让项目文化的多元及项目实施途径的多样,培养儿童的全素养,更好地观照儿童成长的整体和谐;突破空间“场域”,拓展教育“版图”,拓宽了儿童活动学习的空间,儿童能自由、个性地成长。

结 语

课程文化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少华教育集团也将结合校情、教情、学情,有借鉴、有取舍,创新学习南通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不断丰富完善志华教育课程品牌,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文化体系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亮亮.立足儿童视角,关注语言发展——《火红的枫叶》教学设计[J]. 教育视界,2017,(18):46-49.

猜你喜欢
儿童情境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