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教学下的素质培养
——以“政府职能”为例

2018-11-28 15:42施晓霞
名师在线 2018年18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课例职能

施晓霞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 355200)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着眼于教师的“教”,很难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学”。课例式教学法是指以情景课例为教学原点,教师综合相关学科知识,以情景的探究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法[1]。那么,课堂课例是如何指导教师的“教”,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呢?

一、动机:以生为本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动机原则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课例的选取要使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这一标准,课例的选取就需要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源于生活,简明扼要。源于生活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简明扼要则强调课例注重一课一例,即一案到底。以一个课例串联教学目标,不牵涉过多的其他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课例,围绕一个中心点,将知识一步一步地剥开,并构建其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政府的职能”这一知识点中,理解分析政府的职能并能够准确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影响和作用是我们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依据“以生为本”的动力原则,我们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资源,如浙江提出的“万村景区化”计划。在这个课例中,教师紧紧抓住政府的职能、职能的有限性、职能的转变等重要知识点设计课例资源,贯穿课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辨析,以完整呈现知识内容,连贯学生思维。但是,教师要注意课例主题的选取务必围绕该课重要知识点展开,避免拓展太宽泛而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总之,“以生为本”的原则要求所选课例材料时代性强,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教材,全面、准确;同时,需要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过程:以疑引思

课例的选取除了串联整个课本的知识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够以此设计最有效的教学程序,通过课例的探究,使学生能够一步步概括出基本思想和知识原理,最终形成最佳的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把握要求来看,我们可以分为了解、理解、认同、内化。了解,即简单地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理解需要学生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实际中依托知识独立完成;认同和内化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能够进行知识间的转化推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愿意为此付出。其中,理解、认同和内化是需要在课例的探究互动中共同构建出来的,我们的课例要达到的效果也就在此。

例如,我们选取浙江“万村景区化”计划为具体事例:浙北的湖州市将30多个农业观光园区连成一片;丽水市通过“高效生态农业+文创+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的乡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金华市依托“中国药材之乡”的优势,走“以药促旅、以旅兴药”的道路;舟山市渔民载着游客做起了休闲渔家乐……我们根据课例的内容,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万村景区化”计划的具体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履行哪些方面的职能?(2)政府的各项职能之间是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关系?选取课例中的情况说明吗?(3)政府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是否意味着当地政府可以直接干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么?(4)“万村景区化”计划是完全依靠政府,还是需要社会支持、农民合力?政府引导和社会支持如何体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还可以做什么?……

问题层层深入,我们引导学生围绕课例问题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选取有效信息去追寻知识依据,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是否会出现知识上的偏差或误区,如政府职能的交叉性、政府职能的有限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等。对于学生通过探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的问题,我们就要加以必要的点评和引导,促进课例和认知的有效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例的探索中,明白“万村景区化”计划需要政府正确履行职能,但是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政府不能完全代替农民发展农村,而是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农民三者的合力,才能真正推动“万村景区化”计划[2]。至此,课例的使用有效地实现了结构原则和程序原则的要求。

三、反馈:以改促提

课例的选取要认真细致,大至体例、框架,小至选项设置、知识点的分布、问题设置的难易比例,都要认真对待。课例的设置应该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状况,也需要从更加广泛的维度展开,体现教学策略、模式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引领等价值,以期从更高层次上发挥课例的指导作用。但是课例的运用是否使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试题来检测的。因此,试题的设置最好也能够围绕课例所探究的知识点进行,以便更好地体现反馈原则。

例如,在“万村景区化”计划的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舍得让渡一些权力给这些新组织、新团体,要舍得花钱购买各类新联合体的服务,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_____:①社会力量的介入意味着政府职能正逐步市场化;②各类新联合体的增加意味着其能承接所有职能;③各类新联合体承接了政府职能转移的作用;④各类新联合体应成为政府创新管理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①考查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可行方向;②考查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应该承担的责任;③考查社会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的作用;④考查政府管理的创新方式和途径。这些选项的设置无不体现课例探究的知识要点。学生错选的每一个选项都意味着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我们就可以以此即时纠正,分解拔高,通过反馈信息以防发生认识偏差。

结 语

总而言之,课例教学不是简单的情景设置,也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而应该是在课例中产生动力,在课例中设定程序、构建知识体系,在课例中反馈提高。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例的指引中得到训练,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课例职能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课例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