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水果产业振兴齐鲁样板

2018-11-28 02:58陈学森王志刚
落叶果树 2018年6期
关键词:酥梨冬枣化肥

陈学森,王志刚

(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

山东省水果产业是保障农产品市场稳定供应、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柱,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齐鲁样板指标体系的落实和完成,需要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能管用、见实效的具体品种、技术、产品或案例。近几年来,国外高端果品进口量扩大,陕西、山西、甘肃及新疆等西部地区水果产业发展迅猛,可以说山东省的果树产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形势,需要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充分认识山东省水果产业的区位优势,增强发展信心,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产、学、研、商、政、推、宣七位一体,协同创新,形成强劲合力。在水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用好政策,苦练内功,助力乡村振兴。

1 叫响品质山东,着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胶东苹果、鲁西酥梨、蒙阴蜜桃及沾化冬枣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打造50个企业产品品牌,四位一体,创建水果产业振兴齐鲁样板。

1.1 东部——胶东苹果

目前山东省苹果栽培面积30万hm2(450万亩),占山东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1/2,年产苹果930万t,产值400余亿元,是山东省的第一大水果;胶东苹果皮薄、肉脆、汁多、味甜,品质上乘,可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是保障中国水果市场稳定供应的重要力量,包括烟台苹果、威海苹果、沂源苹果和沂水苹果等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30亿元,居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首。

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化肥过量、早采、品种单一、加工滞后等制约因素,在着力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和基础肥力、着力降低苹果园化肥用量、着力培育中早熟苹果及高类黄酮苹果特色多样化系列品种上下功夫,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延长产业链,切实维护胶东苹果品牌声誉与效益。

1.2 南部——蒙阴蜜桃

山东省桃面积近11万hm2(165万亩),产量约260万t,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山东省的第二大水果,蒙阴蜜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针对产业存在的种植模式落后、商品化处理配套设施落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优质果比例低、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化营销比例低等两落后四低的共性问题,建议按照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的思路,创建现代栽培模式[1],注重桃园生草与土壤有机培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扶持合作社与农业公司培育企业品牌。

1.3 西部——鲁西酥梨

目前山东省梨栽培面积4.7万hm2(70万亩),产量135万t,是山东省的第三大水果;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是晚熟地方名产品种鸭梨和砀山酥梨。虽然是传统名产,但由于品质难以满足高端市场的要求,果农和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均有限,从而导致山东省梨产业总体效益不高。

山东农业大学利用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专利技术育成的优质极晚熟新品种山农酥梨[2],个大、无渣、口感好,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已在山东省莱芜、泰安、临沂、聊城及菏泽等鲁西地区建立示范基地666.7余hm2(1万余亩),正在努力打造鲁西酥梨区域品牌,积极创建临沂怪梨及禾硕酥梨等企业品牌。

1.4 北部——沾化冬枣

沾化冬枣是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特产,以细、脆、甜的优良鲜食品质而闻名全国,2018年跻身全国地标产品100强,品牌价值52.33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hm2(50万亩)左右。

种源混杂、盲目扩张、过于密植、枣园郁闭、过量使用化肥和生长调节剂、底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沾化冬枣的品牌声誉。因此,在产业发展上,首先要选育具有沾化冬枣细、脆、甜特点的新品种,如近期优选的沾冬2号等,并扩大繁殖;二是采用设施避雨栽培、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等以质量为目标的栽培技术。

2 聚焦两减一提,多措并举,务求实效

两减一提,是指减化肥、减农药用量,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近几年的调研结果表明,山东省水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卡脖子问题是果园基础地力差,土壤健康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目前不足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果园基础地力和土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两减一提的核心,是关系到水果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大事,必须多措并举,集中发力,务求实效。

一是进一步大力宣传、推广果园生草地力培肥技术[3]。近几年国内外大量的调研结果表明,全世界水果生产先进国家的果园都生草,土壤有机质含量3%~7%,唯有中国的果农都在除草,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因此,在目前有机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进一步大力宣传、推广果园生草地力培肥技术。目前的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大都需要每年刈割3~4次,培肥而不省力。

针对中国北方水果主产区春旱秋涝或干旱少雨的问题,一方面要按照多样化的原则及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的思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宽行高干栽培模式[1],为果园生草留足空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广春季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新模式,无需刈割,培肥、节水、省力效果显著,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

二是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由省农业厅土肥站组织实施的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初见成效,受到广大果农普遍欢迎,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务求实效。

三是引导化肥企业转型。出台鼓励引导政策,支持化肥生产者、经销者转向有机肥生产深加工、经营业务。

四是加快农牧循环。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沼气和能源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加快农牧循环,提高果园基础肥力和果品质量。有两个成功案例可供借鉴:①临朐县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全县推进,并列为年度考核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②冠县马颊河林场在133.3hm2(2000亩)山农酥梨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与山东莘县鲁鑫养殖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合作,建成了2000m3的沼渣、沼液存储池,并将排放口安在了基地的田间地头,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既解决了沼渣、沼液直接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解决了优质酥梨生产的肥源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切实实现了合作共赢,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措施,着力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和基础肥力,降低果园化肥用量,提高土壤健康水平,提升果园可持续生产能力,切实为山东水果产业振兴齐鲁样板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酥梨冬枣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蒲城酥梨提质增效技术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砀山选“酥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