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8 12:18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田柳镇实验小学马晓英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分支绘制导图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田柳镇实验小学 马晓英

一、产生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发展思维能力成为新时代课改的核心要求。

思维导图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课改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多元化放射性的思维工具,最早是由被称为“记忆之父”的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来的,最初被应用于商业贸易领域,成果显著,后来逐步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应用到教育领域以后,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好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阐述,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制作方法和特点

1.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将我们隐性的思维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看到自己所想,对所想的问题有更加清晰的思维脉络,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包括四个要素:图像、文字、符号和线条,其内涵是: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组织设计成一个知识体系,运用四个要素设计出形象具体的图像,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水平不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文本材料,每个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也会千差万别。

2.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辐射性的思维活动图,在制作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主题,可以用图像,也可以用文字加边框,还可以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现,目的是为了达到加深记忆、突出主题的效果。确定中心主题后,还要找出主题的分支,也就是一级分支,这一层次是与中心主题直接关联的几个关键词,我们通常是用曲线来连接主题,方向是从右上方出发,顺时针绘制,为了使层次感更强,我们在画曲线的时候,要画得粗一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曲线上写上对应的关键词,曲线的长短根据关键词字数多少而确定。在这一级分支上,摘抄原文重点的句子、段落,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来,但是不要全部照搬照抄,那样会浪费时间,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级分支做完以后,如果还有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可以继续连接下去,这里要注意的是下面的每一级分支的线条要逐渐变细,颜色不要太多太杂,每一层次用一种颜色即可。完成初步绘图后,再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思维导图更加有条理,层次更加分明,突出重点,强调难点。

3.思维导图的特点

(1)绘制方法简单易学

老师只要向学生讲明白思维导图的四个要素以及怎么运用四个要素制作导图就可以了。老师可以首先做个示范,比如我给学生讲《少年闰土》一课时,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做了一个思维导图。在图片的中间,我画了一个小男孩,告诉学生这是中心主题,然后我从右侧上方开始顺时针画了四条曲线,并且用红色的粉笔描粗,告诉学生这是第一个分支,我在每个分支上分别写上回忆、盼望、相见、分离四个关键词,然后在每个分支上分别写出重点的句子,在相见这一层分支下面,我又用黄色的粉笔画出四条曲线,线条比上一层的要细一些,分别写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看跳鱼、海边拾贝四个关键词,就这样,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一边画一边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四个要素和使用方法,最后提醒学生要注意绘图时要抓住关键词,不能大量罗列课文的原文,还要注意发散出去的层次分支线条也要逐渐变细,做到层次分明,这样一讲,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绘制方法,并且跃跃欲试,都想自己亲手画一个思维导图,于是我就顺势利导,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五花八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节课轻松上完了,学生也学会了绘制思维导图,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很好。

(2)展现内容形象直观

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地展示思维过程的工具,每个思维导图都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音符,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抓住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的要点,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这样比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思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内容要强百倍千倍。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内容理清思路,把对课文的理解制作成思维导图,小组内进行交流互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学生一边展示,一边用语言描述思维导图的内容,其他同学评价和补充,这样整篇课文的脉络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只需要把重点和难点加以强调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有活力的,学生既发展了思维,又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是由中心主题向四周延伸出几个分支主题,在每个主题分支的后面再延伸出子主题,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根本上是思维能力的展示,制作的过程是思维不断延伸的过程,它能够持续地引领、组织、激发思考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习惯系统地高度把握知识,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呈树状发散结构是思维的特点,而思维导图能够把这种反射性的特点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用一个有效的方式把思维的不同形式联系起来,通过不断地长期训练,学生会迅速在不同思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自然而然地迸发一种思维的创新火花,创造性的思维把原本没有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创造性的发现。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运用思维把相关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框架,把自己的想象转换成视觉的形象展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记忆所学内容,内化和深入理解记忆的过程。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能使孩子们养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的习惯,建立各自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

2.有利于加强记忆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新学到的知识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记忆的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现,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了记忆。

3.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把烦琐的记笔记和机械记忆的时间节约出来,用于思考和对知识的整合分析,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思维导图反映出每个学生的思维动向,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完整地理解文本,发展个性化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使三者对话更加深入、彻底。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感悟,通过鲜明的图像和符号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在班内交流,逐步修正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老师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洞察学生的思想,利用展示和交流,及时引导和补充学生缺失的知识点,使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达到高效学习。

猜你喜欢
分支绘制导图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软件多分支开发代码漏合问题及解决途径①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基于Excel VBA和AutoCAD的滚动轴承参数化比例图绘制方法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巧分支与枝
超萌小鹿课程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为雄安的交通绘制一张蓝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