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咋就恋不上作文

2018-11-28 11:27聂闻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废话见面情书

聂闻

“让孩子和作文谈一次恋爱。”前些年,当这一提法出现时,很是让人耳目一新,有些振奋,更有期许,到现在却最终沦为一种不了了之的一厢情愿。孩子咋就恋不上作文呢?

以我对作文的理解,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见面少,废话少。

热恋中的情人,总是想着每天都要见一见,或者一天都要见几面,甚至在身边、眼前才好,什么时候想见,一抬眼就在视线之内。在一起呢,东拉西扯,废话连篇,总有说不完的话,而那些话不那么直白、露骨,却又那么爱听,也爱讲,又總能落在心底,或者溅出一朵心花,或者就那样盈盈地让幸福溢满全身。

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现状:几乎两周一次“见面”,这是要恋爱的节奏吗?初次见面原有的好感、热情让这两周的时间消磨折损不少,需重新酝酿,重新培养,这种起起落落的感情,往往不够稳定。这是其一。其二,见面之后又是“冷脸”“冷言”。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五六百字,两人分开来说,以十个字为一句话,每个人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句。在寥寥数语之中,又不能尽情表达舒心的话语。这,这是一场多么难堪的见面!对心灵呢,又是多么惨痛的折磨!这能让孩子恋上作文?

敬爱的老师们:恋爱,是谈出来的;恋爱这座大厦,是靠废话作沙石堆砌起来的。这些废话,正是沟通情感的桥梁与纽带。有研究表明,一个婴儿要学会一个正确的发音,要经过数万次的练习,才能发出。人所共知的一个常识:哑巴,并不是其缺少发音系统,而是因为其天生性耳聋,发音练习的缺失,最终导致发音功能的退化乃至消失。婴儿练习发音,一开始哪里会有精准意义的表达,不就是“啊”“呜”“吧”“吗”的胡乱喊叫中学会用声音来表达意义吗?没经过多次地、反复地练习,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初次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孩子就做到精练、动听的表达呢?在孩子们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写的行为要远远重于写的内容。写,只有积累到了一定的量,人的表达才能进入一种自由与精准的境界。所以,让孩子每天都写写,哪怕是几句废话,只要写得多、写得长,是让孩子恋上作文的第一步。胡写、乱写、废话,给孩子表达自由的同时,这里面就有了快乐,快乐里面孕育着兴趣与动力。

二、谈恋爱不讲套路,作文讲。

我们知道,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在热恋中都会说出最动人的情话。情书,是学校语文课上唯一不教的文体。事实是,热恋中的每个人却都会写情书。即使是最最笨拙的言辞,流动的也是“我爱你”这样最深情的表达。因为,爱若来时,是那样的铺天盖地,是那样的声势浩大,又是那样的摧枯拉朽,让脆弱的心根本无法抵抗。在巨大情感的驱动下,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表达自然不一样。怎样表达最能体现自己的心情与爱意,就怎样表达,不需要遵照怎样的表达格式,不需要考虑使用怎样的话语、布局,只是随意表达自我的感受,恣意倾泻自我的感情,这才是写者所关注的重点,而非其他。恣意的背后呢,又是自由。

而我们的现实作文教学呢,却总是拿套路来框人,用言不由衷的话语写着别人心目中期望的内容,又咋能让孩子恋上作文呢?初学写作的孩子,让他们有表达的冲动与自由就好了,干吗要给加那么多不必要的标准、规矩、框框、套套?(当然,行文格式还是需要的。)

三、恋爱是要时刻的牵挂惦念,作文不是。

两情相悦,是恋爱的动因,牵肠挂肚才是它的体征。会牵、会恋、会念,脑海中时刻都在浮现对方的身影,一刻不见,就会坐卧不宁;一时听不到声音,就会失魂落魄……所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会被人视为绝唱。如果孩子时刻都惦记着写作文,时刻有用笔表达情感的需要,甚至养成一种习惯,我们还用担心孩子作文写不好吗?作文写完了,刚刚放笔,却还在想着哪些地方表述得不够详尽、准确,还需要补充,还需要润色,就急忙提笔修改、补充。作文让孩子这样牵牵恋恋的,他们能不喜欢作文、能不会表达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既是家书言之不尽的心情表露,也可以是写文章时情感进入痴迷状态的一种表现。

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呢?最好是不提作文,一提就让人烦、怕、愁,想起就痛苦,不愿想、怕写,只想着逃而远之,这怎能爱上?又怎能学会?

其实,指出孩子恋不上作文的原因所在,反其道而行,也就找到了让孩子恋上作文办法所在。难道不是吗?

猜你喜欢
废话见面情书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挑战舌头
秀逗蘑菇村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6万字的情书
暖暖的等
在钟塔见面
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废话”多说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