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看彝区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

2018-11-28 11:24郭利芳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影响因素

郭利芳

项目基金: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资助。

摘要:彝区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偶然。基于文化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消费观、教育观和民俗是影响彝区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对彝区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彝区贫困、代际传递、文化视角、影响因素

贫困代际传递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家在研究贫困阶层为什么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时,发现了贫困家庭和贫困社区存在着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于是第一次提出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我们难以准确的预测其是否能够摆脱贫困,贫困会不会传递到下一代。但是我们可以预测出哪些因素与贫困代际的传递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本文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彝区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

贫困代际传递不仅仅是长期贫困的显著特征,也是造成长期贫困的原因之一。因此,寻求这种或然性存在的原因,逐步的改善它的生存现状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彝人“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和贫困代际传递

彝人多子多福生育观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特殊背景,在当时是理性的选择。首先彝人比较重视家支的观念。因为在解放前,彝人还处于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要扩大生产和抵御灾害,就必须集体劳作,联合家支的力量一致对外。其次在贫困的彝区生育孩子成本低,而且孩子很小就可以帮助家里做劳动。孩子越多,尤其是男孩子越多,就越能增加家庭的收入。第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儿防老的观念盛行,因此只有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深深的影响着子代,他们艰难的重复着上一代的生活,徘徊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对子女的教育、医疗等投入较少,不同程度的显现出贫困代际传递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讲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是彝人贫困代际传递发生与否的基本要素之一。

二、彝人漠视知识的教育观和贫困代际传递

接受教育水平程度的高低,可以弥补先赋性因素的不足,是实现提升社会地位的基本要素。在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掌握的职业技能是获得成功与否的关键。

贫困群体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不仅仅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同时对父辈也可以产生代际支持。贫困家庭的子女如果具备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可以使其自身乃至整个家庭摆脱贫困,这样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将不复存在。由于彝区教育起步比较晚,导致当地居民认为读书跳农门基本无望。彝区教育质量总体来讲,非常差而且所用语言是彝学生的第二语言,由于语言的障碍,导致彝区的升学率针对汉族地区来说非常低。彝族学生如果完成学业,和汉族相比,也无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多人又不得不回到贫穷的家乡,因此读书无用论在彝区盛行。其次读书越多在彝区的生产生活中不适应。当彝人子女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没有进一步升造时,只能回到家乡,但是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无力改变,但是出去打工,由于学历、体力以及经历的劣势也无法融入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学校是浪费光阴,已经成为当地的观念,不断的渗入到子女的思想当中,一代传一代。最后彝区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汉族。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导致当地的生产力比较低下,无法接受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手段,也无法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只能一代接一代的重复父辈的生活。自身教育程度低,无法认识到教育的好处,又影响着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贫困就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因此,漠视的教育观也是影响彝人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因素。

三、彝人的民俗因素和贫困代际传递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形态决定人类有不同的习俗。对于民俗正确的态度是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的习俗。凉山彝人的民俗文化是凉山人民的精神财富,他有好的、有利的一面,也有问题和废弃的一面。

好的习俗比如火把节,他可以进一步促进彝人经济的发展。不好的习俗比如旧习俗,在彝区随处可见,消极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1.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和贫困代际传递

由于历史上战争不断,导致彝人缺乏储蓄的传统,对于生活没有长远的计划。大多数的彝人家庭,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去买酒喝。上一代缺乏储蓄的思想,以至于家庭没有多余的资金来给后一代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支撑,而且及时行乐的消费观还深深的影响着下一代的思想,使得下一代也严重缺乏资本的积累,将所有的收入都花在吃喝上,导致没有多余的用来培育和养育自己的子代,从而使得贫困出现了代际传递的倾向。因此及时行乐的消费观也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因素。

2.厚葬以及婚嫁陋习和贫困代际传递

对于彝人来讲,葬礼被视为高于其他一切礼仪的大事,每逢死人都要通过隆重的葬礼祭祀来超度亡灵;同时,彝人的旧婚姻习俗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买卖婚姻都处盛行,彝人试婚的女子也往往按照家族的背景、学历以及长相等明码标价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很多彝人节衣节食,不是为了下一代的培育和培养,而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否则自己的脸上无光,男方娶亲往往要耗尽家里甚至整个家族的财产。

3.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和贫困代际传递

彝人的好客热情重义轻利也是导致贫困传递的因素之一。彝人可以倾其所有来招待客人,来了客人后动不动就杀猪宰羊,最不行也要宰两只鸡,甚至不惜借债来招待客人。为了义气,他们在交易中很少讨价还价,甚至分文不收送给他人;为了脸面,在祭祀时不惜耗费大量的钱财,卖掉土地全力以赴等等。这些不好的习俗长期存在,影响着一代有一代的子女,因此导致贫困代代相传。

4.对乡土的忠守与代际贫困

近几年以来,政府在彝区实施了一系列的“迁移扶贫”工程,把那些在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的的彝族家庭迁到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区域,但是这些措施经常遭到受助者强烈的抵制。另外,政府经常组织青壮年出去打工,帮忙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但是响应者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彝族是一个崇拜太阳和火的,传统上比较喜欢住在高山上,这样距离太阳比较近,而且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对外面的陌生世界充满了恐惧,宁愿一辈子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这些都是制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之一。

5.过度的支出与代际贫困

宗教信仰支出。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毕摩,他是彝族社会形态重要的组成部分。彝人接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科学技术比较缺乏,一部分人精神空虚,寄托于神灵保佑希望能否摆脱贫困、消除疾病、发财致富等。因此,毕摩信仰不仅仅在精神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在经济上也更加贫困,而且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人情支出。彝人比较热情好客,而且养成了以酒代茶的习俗、杀牲来招待客人的重人际的民族文化习俗。彝人用于人情方面的支出远远超出其所得的微博收入,因此,没有能力在用于子孙的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导致贫困不断的延续下去。

6.家支观念和贫困代际传递

家支是彝人以父系血缘为纽带,采取父子联名的谱系方式,形成内部严禁结婚的家族联合体形式。家支在彝人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所有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感情归依的中心。正因为家支之间的高度信任,也因此降低了家支之间的信任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因为争夺资源、争夺利益导致很多矛盾,也导致了以家支为单位的群体不断发生冲突。正是因为家支之间的纠纷,大大影响着彝人自身的正常生活和當地的社会稳定发展,不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并非必然。基于文化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影响彝区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漠视知识的教育观、旧的传统的民俗因素等,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纠缠在一起的,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贫困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对彝区反贫困工作有深刻的意义。

上述的因素是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不能简单的认为由于这是传统文化的存在,这些区域就永无脱贫之日。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要改变这一切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头脑中固有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兵.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以及趋向[J].理论学刊,2008,(4):46-49

[2]吴胜涛,张建新.贫困与反贫困:心理学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7,(6):987-992

[3]李晓明.我国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6):22-23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影响因素
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
文化视角下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