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元认知提升阅读的效率

2018-11-29 04:40芦楚琪
文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元认知议论文文体

芦楚琪

一.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我们以“阅读”这个认知活动为例来解释“元认知”:在阅读中,我们通常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鉴赏评价,以上种种活动构成阅读的认知过程。如果我们在心理上,不知道阅读包括这一系列过程,那么我们将无意识地做这些。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存在,我们将主动注意“阅读过程”,更加积极地寻找有效阅读的途径,从而改善阅读效率。纯粹的阅读,叫“认知过程”,“注意到阅读过程”的认知,叫“元认知”。我们利用“元认知”对“阅读过程”进行积极的计划、监控、调整与反思。可以发现,有元认知参与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是一种有全局观的阅读,能够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二.如何利用“元认知”提升阅读的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元认知”来提升阅读效率呢,笔者提供以下四个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浏览文本,确定阅读目标。学生在阅读时要有文体意识,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恰当的阅读目标,做好获取文本信息的准备。

比如在阅读议论文时,要重点关注文章的论点、论据与论证;阅读说明文时关注说明的对象、顺序和方法;阅读叙事文时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学生在阅读前可以提醒自己:“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这一文体具有什么特征?根据这一文体特征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阅读?”,“是应用性阅读还是鉴赏性阅读?”,从而进入下一步初步感知阅读阶段。

第二步:自我提问,验证或质疑文本。初步感知文本后,需要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向自己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阅读。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状况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监控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来检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状况。

在这里,笔者为学生提供问题提出的几种思路:第一,从写了什么(文本内容)、怎样写的(语言形式)、和为什么这样写(作者命题意图和反映的时代内涵)三个角度思考;第二,抓住关键点、疑难点、模糊点等几个“问点”质疑;第三,通过与同类文本对比阅读深入提问。

第三步:整合文本,批判创新。不同的文本采用的整合策略是不同的,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应用类文体可以采用删除冗余琐碎信息,选择主题句、合并归纳的方式对文本进行精制加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揭示出语言符号的文化内蕴;或通过情节人物的分析寻找出文本隐喻的社会主题。

整合文本不仅要对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还要将获得的信息融入自己个性化的知识和经验结构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建立自身的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的联系。

第四步:反思总结,迁移应用。反思总结是指学生在阅读后,对阅读的过程与方法,阅读中使用的策略与技能、阅读结果与收获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得失,以便下一次阅读能够灵活地迁移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写阅读笔记,及时地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反思和自问阅读中用到了哪些方法?”“阅读中得到哪些收获?”等。阅读笔记除了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使阅读过程更加形象化、清晰化。

三.善用“思维导图”帮助阅读

前面我们说“元认知”认识的是我们的认知过程,“思维导图”则是展现我们的“认知过程”的一个很好的工具。阅读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梳理,使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为例,绘制思维导图。首先,确定文章的文体——议论文,议论文阅读要关注论点、论据、论证。因此要找出文章的论点——实行“拿来主义”,并以此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

根据思维导图,结合以上提供的自我提问的思路,我们可以就文章提出一些问题,例如:1.文章为什么要这么写?2.文章“破”与“立”两部分有何关系?3.“拿来主义”有何含义?4.作者是如何论证“拿来主义”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5.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6.通过阅读我获得了什么?

强调“元认知”实际上是希望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注意到自己的阅读过程,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建立阅读的全局观——阅读前要有准备,阅读时主动积极地思考提问,阅读后及时总结反思。

猜你喜欢
元认知议论文文体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另类文体巧谋篇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