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岩溶地区第二、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2018-11-29 09:48赵玲华太佩荣
绿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林草石漠化植被

赵玲华,太佩荣

(云南省曲靖市林业局, 云南 曲靖 655000)

1 引言

按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曲靖2011年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完成了第二次石漠化监测。2016年采用集成“3S”技术的平板电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完成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

2 曲靖石漠化基本现状

2.1 监测现状

根据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曲靖市石漠化土地面积426683 hm2,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8.1%。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59346 hm2,占曲靖市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1%;中度石漠化面积133878 hm2,占全市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1%;重度石漠化石漠化24016 hm2,占全市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极重度石漠化面积9443 hm2,占全市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

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的石漠化面积327862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6.9%;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的石漠化面积86235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0.2%;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的石漠化面积906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2%;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的石漠化面积11680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7%。

2.2 石漠化治理现状

目前为止,石漠化治理区域总面积483240 hm2,石漠化治理面积198688 hm2。按石漠化程度治理分:轻度石漠化治理132500 hm2、中度石漠化治理50600 hm2、重度石漠化治理9873 hm2、极重度石漠化治理5714 hm2,潜在石漠化治理193680 hm2,非石漠化治理90871 hm2。

按石漠化治理措施分:林草措施466704 hm2,封山管护22099 hm2,封山育林(草)394926 hm2,人工造林49584 hm2,飞播造林83 hm2、草地改良11 hm2、其它农业技术措施15124 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 hm2、其它工程措施42 hm2,耕作15097 hm2,工程措施1412 hm2,坡改梯1368 hm2。

3 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情况

3.1 前期石漠化监测状况

轻度石漠化326512 hm2、中度石漠化147440 hm2、重度石漠化28361 hm2,极重度石漠化16423 hm2,潜在石漠化282624 hm2,非石漠化659977 hm2。

3.2 本期石漠化监测状况

轻度石漠化259346 hm2、中度石漠化133878 hm2、重度石漠化24016 hm2,极重度石漠化9443 hm2,潜在石漠化335785 hm2,非石漠化698871 hm2。

3.3 石漠化土地变化状况

通过两期石漠化监测结果比较,石漠化土面积减少92054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减少67166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减少13563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4345 hm2,极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6980 hm2,潜在石漠化面积增加53161 hm2,非石漠化面积增加38894 hm2。

4 石漠化变化原因

石漠化区域面积变化87032 hm2,石漠化面积变化28029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14916 hm2、中度石漠化8084 hm2、重度石漠化4902 hm2、极重度石漠化126 hm2,潜在石漠化56713 hm2,非石漠化2290 hm2。

4.1 逆向演变原因

4.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原因共变化1161 hm2,包括毁林(草)开垦39 hm2、过度放牧39 hm2、过度樵采186 hm2、火烧617 hm2、工矿工程建设165 hm2、不适当经营方式114 hm2、其它人为因素1 hm2。

4.1.2 灾害因素

灾害因素原因共变化2326 hm2,其中:灾害性气候2318 hm2,其它灾害因素8 hm2。

4.2 顺向演变原因

4.2.1 工程建设因素

其它工程建设41 hm2。

4.2.2 自然演变因素

自然修复5659 hm2。

4.2.3 工程治理因素

工程治理77844 hm2,包括封山管护22054 hm2、封山育林(草)29751 hm2、人工造林24557 hm2、飞播造林64 hm2、耕作20 hm2、其它农业技术措施27 hm2、坡改梯工程1368 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 hm2、基它工程措施1 hm2。

5 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

5.1 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

据2016年底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石漠化土地426683 hm2,与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518738 hm2比较,石漠化土地减少92054 hm2,减少幅度为17.8%,年均减少幅度为3.55%,年减少幅度高于全省3.55%的平均水平。

5.2 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

(1)以实施生态重点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建设为主导作用,以及部份技术因素;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在监测间隔期内,以林草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工程。

(2)实施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人对山林的依赖,石漠化土地压力得以减轻,促进了植被自然修复。

(3)实施农业工作与农业技术措施以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石漠化耕地逐步减少,改善了石漠化区域水湿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区域生态大环境逐步趋于稳定。

(4)监测间隔区降雨量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以上因素,使监测间隔期内石漠化区域植被综合盖度均有所上升。由于植被综合盖度的上升,除石漠化程度向较轻级别演变外,有67166 hm2轻度石漠化土地,本期演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有中度石漠化面积减少13563 hm2中度石漠化土地,本期演变为轻度石漠化土地;有4345 hm2的重度石漠化土地,本期演变为中度石漠化土地;有6980 hm2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本期演变为重度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面积增加53161 hm2,非石漠化面积增加38893 hm2。

5.3 石漠化演变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两期监测可比范围内(不含技术因素),顺向演变类型(明显改善和轻微改善型)面积总计为83269 hm2,占可比面积的6.2%;稳定型面积1262735 hm2,占可比面积的93.6%,逆向演变类型(退化加剧和退化严重加气类型)面积3763 hm2,占可比面积的0.3%,顺向演变类型比逆向演变类型多79506 hm2,表明监测间隔期内石漠化面积在减少、石漠化程度在降低,石漠化正朝顺向方向演替,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顺向演变中,明显改善型面积为61104 hm2,占顺向演变类型的73.4%;轻微改善型面积22165 hm2,占顺向演变类型面积的26.6%。在逆向演变类型中,退化加剧型面积为1105 hm2,占逆向演变面积的29.5%;退化严重加剧型面积为2657 hm2,占逆向演变面积的73.5%。

6 潜在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

根据2016年底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曲靖市岩溶监测区潜在石漠化土地335785 hm2,与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53107 hm2比较,增加18.8%,年增加幅度为3.76%。潜在石漠化土地增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区域生态好转,林草植被恢复促使石漠化土地减少,并顺向演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相反,区域生态恶化,林草植被退化,潜在石漠化土地将减少,并逆向演变为石漠化土地。所以潜在石漠化土地的增加或减少,也是区域石漠状况是否好转的标志之一。

7 非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

根据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非石漠化土地面积较上期明显增加38893 hm2,增加5.9%。非石漠化土地的增加,部分原因是因为在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区域实施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等,但主要原因是技术因素。

8 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分析

8.1 自然修复因素

能过分析监测数据,在监测间隔期内,气候、水湿条件逐步恢复正常水平促进了监测区域林草植被自然修复,也是区域石漠化状况趋于顺向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修复变动5659 hm2。

8.2 生态工程的实施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在监测间隔期内,以林草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工程是石漠化好转的主导因素。监测间隔期,在石漠化区域全面启动了石漠化综合专项工程,采取了人工造林、封山管护(草)、坡改梯等措施,推进了石漠化治理速度;在石漠化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采取封山管护、封山育林(草)等措施,使石漠化土地林草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和有效保护;在石漠化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等措施,强化了石漠化土地林草植被建设。在石漠化区域实施农业技术措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提高了耕地质量,减少了水土流失,推进了石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据统计,在石漠化状况顺向演变类型中,变化原因为工程治理因素的,面积77844 hm2,占顺向演变总面积的93.2%。

8.3 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

通过实施农村能源工程,农村能源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薪材比重逐年下降,间接地保护了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一是提高了高新型与商品型能源比重。通过大力推广以太阳能为主体的新型能源和电力、液化气等商品型能源,减少薪材在农村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二是积极推进节煤炉、节柴灶等设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了大量的生物质能源。三是加强现有生物质能源

的利用。积极对农村桔杆、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了薪材在生物质能源中的比重。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了对植被的依赖与破坏,为石漠化区域植被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4 岩溶区农村人口的转移

土地石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远超岩溶土地的生态环境合理承载量。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曲靖市城镇化率为40%,比2011年提高了5%。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降低对岩溶土地的依赖度,亦促进了岩溶土地的生态修复。

8.5 灾害和人为破坏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监测间隔期还是存在部分岩溶土地发生退化演变,总面积3487 hm2。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为破坏因素,主要是过度樵采、毁林开垦、火烧、过牧等因素,但与前期监测相比较,人为破坏因素和规模均呈大幅下降趋势;二是灾害因素,主要是小范围局部地区的灾害性气候因素,如雨雪冰冻灾害、干旱等。

9 结语

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防护林工程、石漠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岩溶地区农村人口的转移,区域内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水土流失有所减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猜你喜欢
林草石漠化植被
四川省林草碳汇能力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
提高林草科技实效性的思考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湘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动态研究
——以凤凰县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建成林草统计数据统一搜索平台
追踪盗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