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标杆做示范勇立潮头谱新篇

2018-11-29 19:38撰文吴有才
浙江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吉林场林业

●撰文/吴有才

安吉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域面积282.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1%,林地面积202.8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1.1万亩,境内有野生植物1400余种,野生动物269种,古树名木3323株。

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通过十多年的生态保护工作,安吉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中国首个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区等一块块绿色勋章。2018年1月4日,国家林业局授予安吉“全国乡村振兴林业示范县”称号,全国唯一。

一直以来,安吉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安吉林业人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己任,坚持资源培育生态化,竹业经济产业化,森林旅游品牌化,林改推进股份化,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化,奋力谱写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吉林业篇章,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生态优化 护航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是林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林业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动力。十多年来,安吉积极统筹森林抚育、平原绿化、珍贵彩色森林、湿地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使得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大力优化森林质量。生态是安吉的特色,绿色是安吉的底色。作为中国最美县域建设的排头兵,安吉通过项目化管理、专业化造林、种植与管护并重多种手段,提高绿化造林质量,构建以城区、乡镇、村庄为点,公路、河道为线,农田、片林为面的平原绿化工作新格局。“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平原绿化4.5万亩、森林抚育23.93万亩、茶园生态修复3万余亩。同时,安吉始终坚持把创建活动作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落实“两山”思想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关注森林”系列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安吉县林业局绿化造林科科长潘春霞介绍:“自2011年以来,安吉已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7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8个、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镇8个、省级森林村庄33个。”

营造珍贵彩色森林。强化森林不仅要绿还要美的观念。安吉以珍贵彩色森林示范村建设为抓手,以1个村新植1万株树为载体,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全面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带动乡村森林景观的提档升级。计划到2020年建成珍贵彩色森林17.5万亩,种植珍贵树种350万株,实现“一村万树”行政村全覆盖,争取1年完成“一村万树”3年的省级示范建设任务,真正把乡村打造为一个个“没有围墙的森林公园”,逐步形成“一环、两线、三片、四带”的森林生态景观化格局。截至目前,安吉已累计抚育珍贵彩色森林11.3万亩,种植珍贵树种225.2万株,其中示范林15片、示范点30个、示范村(单位)20个。

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安吉出台《禁止毁林毁竹种茶长效管理十六项举措》,并在全省首创“林长制”,231名林长上岗,全县实现三级“林长”全覆盖;同时联合公检法,率先执行全省首个“补植令”,携手建立补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为建设中国最美县域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安吉不断探索森林管护新模式。启动“智慧林业”建设,购置无人机7台,实现了“陆空一体化”森林监管;建立全省首个“网络森林医院”,提升了森林病虫害防控能力;启动林业执法工作改革,建立一支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产业富农 助推乡村振兴稳步前进

林业要生态,更要富民。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安吉一直在积极探索。

推进林下多模式融合发展。为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安吉持续深化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对低山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约占30%),推行林笋、林酒、林禽、林林、林药、森林休闲旅游等林下多模式融合经营,深化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建设,做深做细竹文章,扩大森林资源的有效供给。如天荒坪镇余村村开展林笋、林药(三叶青、多花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林旅等林下多模式融合经营,实现竹林经济效益提升。截至目前,已建成现代林业园区40个,其中林业综合区1个、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12个、林业精品园27个,建设面积近2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29.1万亩。

推进竹产业立体化发展。安吉县林业局牵头启动了竹产业转型提升“5个1”工程,即:争创1块“国家级竹产业示范园区”牌子、建1个竹产业实验试验区、引进1批“高新科技企业”、培育1批“新型林业经济组织”、争取1个基金“林业产业基金项目”落户安吉,通过专项基金形式支持安吉竹产业一二三产业提升发展。立足高、精、尖产品开发,以“企业+基地+农户”为竹产业发展格局,建立毛竹生物产业基地,推进竹加工科技创新、竹产品升级换代,开发出新型竹窗帘、竹创意产品、竹家具、原竹装饰利用、竹炭、竹叶黄酮系列产品、竹纤维、竹醋液等新产品,逐步形成竹产业8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其中专利1000多个,产品销售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安吉毛竹全产业链发展。2017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突破210亿元,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10%以上的竹产值。

推进“互联网+”实效化发展。利用区位优势与生态特色,安吉建设了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互联网+”新业态,对16家竹笋专业合作社进行安吉冬笋品牌授权,林产品众创基地销售额达400多万元。二又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经过前期的指导培训,已经熟练掌握了安吉冬笋追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目前已经有被预订的订单了。”公司负责人严平安说,公司客户遍布长三角地区,2017年公司通过礼盒包装的方式,让安吉冬笋从农产品变成礼品,走中高端路线。2018年安吉冬笋荣获“2017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殊荣,公司有了安吉冬笋追溯系统,品牌将更加响亮,价格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进森林旅游共享式发展。作为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安吉积极做好产业融合文章,着力打造“生态得绿、农民得利”的森林旅游产业,并成功创建了全省唯一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安吉持续推进竹林观光旅游向养生、度假、体验、康养等新业态转型,充分挖掘竹子生产、科普、文化等地域特色,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健康需求。“目前全县拥有4A级竹林景区5个、竹林特色景区12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3个、中国慢生活体验区1个、中国森林氧吧基地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5个。”安吉县林业局教授级高工张宏亮说,“一直以来,安吉坚持做精林业体验型旅游,做深景区依托型旅游,做透生态度假型旅游,做实文化创意型旅游,努力打响森林生态旅游大品牌,搭建全县域森林旅游格局,实现森林旅游产值80亿元。”

改革创新 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安吉林业发展离不开林业改革。十多年来,安吉以林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展驱动,林权流转、国有林场改革、科技帮扶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安吉在全国率先组建以毛竹林权作价出资、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股份制合作社。同时,安吉县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完善我县毛竹林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大支持竹林经营权流转的财政配套政策,引导组建股份制合作社、家庭林场、合作林场、林企等新型竹林经营主体,鼓励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参与竹林经营。目前,全县成立股份制合作社30家,家庭林场18家,全县林权作价出资总额达到1.73亿元,出资林地7.14万亩,入社农户3673余户,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园区建设等现代林业要素得到了充分的聚集。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自2015年起,安吉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367名国有林场职工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事业人员一样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并享受相应待遇,解决林场职工的利益问题,助力守护绿水青山。目前灵峰寺林场已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国有林场,增挂了生态公益林保护站牌子;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成功升格为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积极开展银缕梅与安吉小鲵拯救保护工程,林场职能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态型保护方向的转变。

不断加强科技帮扶力度。安吉县林业局主动牵头,搭建平台,利用科技帮扶联系乡镇。孝丰镇白杨村原来经济薄弱,产业单一。为扶持白杨村竹产业发展,县林业局采用输血式帮扶,改“授人予鱼”为“授人予渔”,通过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洽谈协商,将亚林所谢锦忠研究员的科研成果“毛竹林下竹荪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引入白杨村。张宏亮表示,此次亚林所共投入项目资金25万元,提供珍贵的菌种原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栽培项目,预期通过两年的扶持,在白杨村形成林下竹荪栽培产业,达到使林农增收致富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安吉林场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小丑拉绳
land produces
看到了什么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