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8-11-29 13:50裴振明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中学生途径

裴振明

摘 要: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学校、社会与家庭要共同努力,施展正面教育。要坚持积极引导,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中学生;途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生的坚持。学生时代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一、教师要做到以人格育人

教师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个人形象、文化素养和人格涵养等,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示范是影响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可以使学生按照教师规范的道德行为习惯与表现纠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如高尚的道德情怀、虔诚的敬业态度、强烈的求知欲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号召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的力量。在此激励下,学生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奋进状态并不断激发自己学习。因此,教师的理想精神和职业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从而争相模仿,这比教材课本所呈现的人生观,更有趣、更有魅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行为习惯的推动作用,我国提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师德师风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指出,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要宽厚仁愛,大公无私等。爱护、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对走进学生的内心有关键作用,还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从而适应各种变化,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教师要积极引导渗透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学。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常规习惯的养成教育,如预习、有效听课、做笔记、复习以及练习和反思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开发智慧,挖掘潜能,让学生自己去求真、崇善、爱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要注重细节教育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将严格训练和激发兴趣有效结合,学生自我要求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彻到具体的细节中。因此,教师要注重细节教育,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小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离不开积少成多;大成就离不开小细节,走好每一小步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防止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从细节做起,教育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意浓厚教育氛围的营造。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这些习惯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监督者,利用自身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应树立教师的模范作用,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把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注入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养成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好习惯。学生养成习惯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决定,父母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导者,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教育好孩子,不一定需要很高的社会地位,需要的是父母高尚的人格素养和优秀品质。父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模范,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养成好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学生能取得成功取决于自身好的习惯,坏习惯将会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走向成功,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这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中学生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