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性结构与教学探索

2018-11-30 02:26吴丽莺
名师在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学类教学资源意象

吴丽莺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44)

引 言

语文是一门基本学科,新课改下,对高中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语文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也成了基本要求[1]。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笔者发现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无限制拓充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难题。文学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文本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充分重视多层次结构的认识与教学探索,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里程碑性的价值。

一、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性结构

语文教育经过了多次不断的改革,如今的语文教育注重“技巧和人文”的相互结合。语文教材的选择不断提高文学类文本的优质性,文学类文本在人教版本课程当中主要采用了散文、诗歌和话剧剧本等类型。本文对文学类文本的构成主要采用曹明海教师提出的:形式层、再现层和表现层结构组成[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的“形式层”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构成成分,它包括文章的字、词、句、章、结构层次、规则和节奏,它是“再现层”和“表现层”的基础,是文章感情、韵味等令人深思的内容的来源。

在平时高中语文文学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这篇文章的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的类似评价。一篇没有节奏的文章不会带动读者的情绪,所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文章通常就不为人所欣赏。高中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就要充分把握对学生情感节奏的控制。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外”主要偏向于文字运用,“内”主要偏向于文章情节,“外”会促成“内”的形成。高中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文本的“内”节奏,它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行文曲线和情感走向。引导学生理解一篇文学类文本的“内”,就相当于让学生跟随文章情节的发展,找到了文章的流向。

在高中文学类文本中,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歌,通常会出现“意象”和“意境”两组词语。通常“意境”凌驾于“意象”之上,也可以说“意境”就是由不同的“意象”所组成的画面。“意象”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经过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而展现出来的一种形象。例如,人教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当中,物有宅、屋、柳、李、村、烟等。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加上了方、草、榆等描述性词语,给予普通实物以色彩,体现作者此时所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对“意象”的领悟,是把握文章思想和意韵的大门。“意境”就是由“意象”组成、能够反映作者内心情绪的一幅画面,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的事物,还是一个个具有空间性的画面。意境的组成是沟通文章本身与作者内心情感的一座桥梁。例如,就上文所采用的《归园田居(其一)》当中,通过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幅自然恬静的悠闲画面,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腐败的厌恶和内心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在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结构当中,最接近文章深层思想和精神的就是“表现层”。充分理解文章表现层是理解文章核心的重要步骤;而表现层本身也有不同的内涵。通常一篇文学类文本的主要情感包括个人、社会与共通性三个要素,其中每缺少一个要素对于文章意义的构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一篇完整的文学类文本,都具有这三个部分。一篇只有作者个人情感的文章不能叫作一篇好文章,如果文章缺乏了广泛意义和深度,很少有人会去欣赏它;如果缺乏了作者个人思想的表达,这样的文章是不立体的,就相当于一篇没有评价的新闻事件而缺乏人的思想,文章的表达没有得到升华;如果文章缺乏了共通性,就不能达到广泛的心灵震撼,缺少了感染力。

二、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性结构教学探索的意义

上文对高中文学的多层次性结构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下面就针对其所含有的特点对教学探索的意义进行分析。

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师不断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当中,教师为了拓展语文知识层面,展开整体视角,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扩充,而缺乏严谨思考的方法,虽然在一定层面上活跃了高中语文教学氛围,但是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使高中语文教学缺乏“语文味”[3]。对文学文本的多层次结构教学,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既可以拓展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又让“语文味”得以保存。

该教学的探索对教师发现文学类文本资源的深度价值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学类文本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在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往往会漏掉文学类文本所具有的价值,仅仅对文章进行简单系统化的解答,极小范围地利用其深刻的教学价值。多层次结构的教学探索,可以帮助教师积极深入利用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资源[4]。

三、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性结构教学探索

(一)发现文学类文本资源的价值

现在教育教学的普及使受教育人口达到一个新高度,对教育者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对教师的要求就有所降低,导致了高中语文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而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大过了教学内容。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决定着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与发掘,所以要深度筛选教学资源,首先要对文章进行解读。

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主要要把握对“形式层”“再现层”和“表现层”的认识。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文字进行反复揣摩,打破每一个文字障碍;其次,需要对文章段落进行仔细分析,把握文章走向以及节奏与规律;再次,从文章段落景象构成和全局的大图构成中找出作者的感情,对意象图进行充分的想象,用个人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教授;最后,把握作者感情,找出文章作者的个人价值观念,结合文章背景和时代特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和时代共通性,充分挖掘文学类文本资源的价值。

(二)高效地利用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师发现文学类文本资源的价值后,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高效地利用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资源。做到高效利用首先要进行有梯度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高中文学类文本的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做到三个层次的衔接与递进。往往教师仅仅是对文章“形式层”进行讲解,而对其他层次则略过,让学生学其文而不知其意义。

结 语

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性结构的观点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如今将其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其进行再次定义和教学探索会给高中文学类文本教学赋予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文学类教学资源意象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意象、形神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文学类
年度图书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